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斯兰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文化,包括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核心的宗教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婚姻家庭文化、衣食住行文化和其他社会风俗文化。在历史上,它曾是阿拉伯地区的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它的精华部分,可以熔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传统又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民族色彩。文化传统全称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  相似文献   

3.
文化人类学与新疆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人类学的文化区理论认为,人类的文化可以划分成地域上相隔、文化特质内容相异的若干文化区,同一文化区内的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共享同一种文化,形成共同的文化特质,并以此区别于其他文化区。作为中国文化之一的新疆文化,有着自身的产生、积累、发展、传播、扩散的历史,并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封闭性、开放性、整合性和多元一体的特色.研究整体的新疆文化对于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各民族文化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共性特征日益增长,文化的民族差异性也日益凸显,我们既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也面临着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扩大文化交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突出民族特点,强化创新观念,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这是构建既适应文化全球化又保持鲜明民族化个性特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欲论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必先界定“中原”、“地方”的地域概念及“文化”的范围,否则无从谈起。“中原”这一地域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是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也有人认为禹定九州,九州即中原。本文讨论的中原文化,是指广义的中原地域内的文化。“地方”这一地域概念,本文是指中原以外的周边地区,凡是在这些地方产生的文化,即为地方文化。如说得具体一些,有时以当地的地名来命名文化,如关陇文化、闽文化、吴越文化、赣南文化、潮汕文化、划分得范围更小一些的有武夷…  相似文献   

6.
钱云 《学语文》2004,(9):6-7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书序,实质上是一篇文化散文,包含着浓厚的文化意蕴。本文中已明确交代“胡同文化”即是一种封闭文化,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胡同文化已渐渐消失,但对于它的衰落,作者却说很眷恋.甚至很伤感。封闭文化本应加以批判,对它的消失。应该像鲁迅对待雷峰塔的倒掉那样拍手叫好,作者的伤感缘何而生呢?  相似文献   

7.
人是以文化的方式生活着的,文化需要传播。电视文化是当前发展最快、最为普及、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传播,它在很深的层次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及整个文化世界,造成了与传统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社会现实。首先,电视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理解认知系统;其次,电视文化改变了人们价值意识建构的方式;再次,电视文化改变了人们价值意识建构的内容;最后,电视文化增强了人们价值意识建构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比较   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它基本上是一种口语文化。成人文化则是建立在成年人规定的价值、理念和标准之上的,是一种文字性的、抽象的文化。口语文化是通过声音和具体形象来表达的,声音具有直接地生理地刺入身体和感觉的功能,因此口语文化的感觉方式迥异于书面文化,它把世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动用所有的感官来知觉,属于一种视觉、听觉和动觉思维的方式。而成人文化则属于一种书面文化。书面文化以抽象性的词语符号来代替事物,走一条…  相似文献   

9.
目标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客质疑的。然而,我们过于关注目标语文化,却长期忽略本土文化。本土文化能促进学习者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从而避免文化定式。同时有助于宣传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淮河文化作为安徽境内与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并存的“三大文化”之一,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文化风貌。然而,淮河文化内含的众多文化符号使得为其核心逻辑的概括带来挑战,这为当前推广和弘扬淮河文化增添了难度。根据历史遗产、社会现实和政策目标,安徽可以从多个维度诠释淮河文化,为淮河文化增强核心逻辑,同时提升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经由对特定文化现象和内涵的关联与组织,安徽文化可以借助淮河文化的自然追求,涵养共同体的生态基础;吸纳淮河文化的包容精神,建立人与人之间交往原则的模板;汲取淮河文化的团结信任,促进彼此之间的协作;利用淮河文化的敢为特质,增添适应变化的革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对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原文化的定义、发展阶段、特点、与相关文化的关系、特质进行界定,对中原文化的内容进行全面研究,以及对商都文化进行界定,对商都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鸿勇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1):30-33,61
企业文化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它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体制的制约。企业文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化,接受非本土的社会文化是会产生融合成本的。而民族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成本是最小的,效果是最佳听。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中国企业要扬长避短,用传统文化构筑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论企业文化功能与人本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气、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人本建设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本文化。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活力之源。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注重企业文化个性化的打造与创新,使企业文化更具活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从纵的线索分析,清晰地显现出从文化追慕、依恋到文化质疑、文化批判轨判。出发时的金庸也许抱着明确的文化护道理想,然而而创作日深,神话色彩日少,现实精神日强,到达目的地时,传统文化护道者的金庸已成了一个文化的质疑者和批判者,从文化透视的层面上,可剖见金庸小说英雄神话的背后所潜隐的文化内涵,以及金庸创作内在的变异轨迹。  相似文献   

15.
谈谈文化、学校文化及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谈文化、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着重谈学校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物质技术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件。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课程自然是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新课程,非常重视文化理念,重视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各科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文化的表述。文化是习得的。文化是个人适应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工具。文化是不断使人成为文明人的生生不息的教化过程。教育活动应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进行文化的建构,通过一代复一代的承继和创新,使文化延…  相似文献   

17.
打造文化     
冯骥才 《学习之友》2012,(11):18-18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鸟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灵魂,是我国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将它传承好和发扬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高校图书馆是收藏红色文化资源的阵地之一,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中,是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通过网络信息调查国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梳理,进一步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优势,从而提出一些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为红色文化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文化成就于家庭文化。与理性的、等级的、功利的、开放的社会文化相对,家庭文化具有非理性、非等级、非功利的封闭性与自然性。由此,电视文化服务于家庭文化离不开两大功能:感性亲情的表现与知识。智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发展永远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而发展着的当今文化却总是以先在的文化观念为评价标准的,此间永远有一个时间差。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通俗文化的勃兴与先锋文化的衰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时间,人们纷纷对通俗文化的坚挺“火爆”痛下针砭,也为先锋文化的顷刻败落而悲慨中生。其实,经济的转型必然带来文化的转型,而文化的现实发展也必然要突破原有的根深蒂固的既成观念,其中必然包括价值体系和范式标准。新的文化格局也只能在这种变革中弃旧图新,逐步形成并完善。如果袭用先前惯用的价值评判标准,采取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模式。照搬固定不变的政治教化规范,则必然会面对新的文化现实而茫然无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