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是一个以数字为中介、载体和体现方式,将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职业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革也催生了一种新的学习观,即一种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学习观,具体表现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面对数字化时代新型的学习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迎接。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融入实体经济,推动数据成为经济发展关键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数字经济引发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非标准就业增加等一系列变化给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与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机遇与挑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主体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激活数字经济就业促进效应、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改革、构建数字化人才“选用育留”长效机制等,推动毕业生提升数字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3.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一般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劳动。这是人类劳动形式在劳动方式、劳动内容和雇佣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但是在生产性、价值形成、劳资关系等方面依然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论述。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视域探讨社会主义数字经济中数字劳动的“变”与“不变”,是为了激发数字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更好地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经济时空的几种形态变化,指出在绝对时空条件下经济时空不变,相对时空条件下经济时空可变。经济时空的形态变化主要有:1.协作可使时空发生变化;2.缩短资本的周转时间可使经济时空发生变化;3.提高生产力水平可使经济时空发生变化;4.缩短劳动时间可使经济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5.
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了劳动的既有形态与方式,同时加剧了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展示出劳动+职业、劳动+数字、劳动+创造的内涵特质。深刻探寻其发展的逻辑理路在于通过数字技术贯通创生劳动教育新生态、采用数字劳动牵动引领劳动教育新形式、强化数字素养涵育提高劳动教育新成效。为进一步顺应数字化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要求,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应树高职院校劳动之观,彰显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育高职院校劳动之容,统整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容;促高职院校劳动之行,跨越时空开展具身化实践。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构筑了“物理世界、数字空间、经济社会”相融合的新生态,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高级形态。元宇宙可依托集成创新强化数实融合新动能、借助“数据升维”加速数据价值化、通过虚实融合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基于平权主义赋能赋权推动新型组织体系构建,开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元宇宙可穿透数字经济的五层模型,分别从新基础设施层、新生产要素层、新生态环境层、新实体经济层、新经济形态层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现阶段,元宇宙仍处在发展初期,面临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智能化融合化场景应用不充分、新的安全隐患不断显现等挑战。元宇宙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亟须完善元宇宙协同治理机制,助推元宇宙在技术、产业、应用、治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类劳动方式的变革。数字劳动改变了人类劳动的形态,但没有改变劳动的本质。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化时代的劳动,它是用户消耗在数字平台上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数据商品化、产消一体化、算法优化的特征;数字劳动仍然符合劳动价值论,它同样具有劳动二重性,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并实现了劳动形态的创造性飞跃;数字劳动表现出一种自由自愿的劳动形式,使生产与消费趋于统一,劳动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具有了现实可能。在劳动价值论视域下对数字劳动的本质及价值进行探析,推动数字劳动为数字经济服务,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8.
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形态数字经济,在变革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重塑了社会生产关系和商品价值关系,对数字经济的价值来源和价值决定问题的解析需要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下进行。本文结合数字经济的特征,将劳动价值区分为实体劳动价值和数字劳动价值,以此为基础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解析。文章认为,数字经济产品具有非劳动性、无载体性和高溢出性等虚拟性特征,使其产品价值既包括实体劳动价值成分,也包括数字劳动价值成分。其中数字劳动价值主要通过价值转移的方式从其他部门和劳动者的收入中转移而来,其大小与数字经济规模成正相关。数字经济价值的高溢出性,正是通过规模性体现出来的,而规模性又与数字经济的虚拟性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关于数字化生存有这样两种态度:一是数字化不仅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也可以更具前瞻性地提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数字化资本主义给人的存在带来沉重创伤。我们对数字化生存应有历史和客观的认知。从人类文明发展一般样态看,人类史亦是数字史。人类之所以能够从万物中凸显出来就在于数字的发明,它表达人与世界的数学关系,从而可以形成超越现实生存的可能性基础,可以说任何文明的推进都需要数字文明的革新。在资本原则主导的社会生产的关系中,数字只是作为生产要素,并非构成独立的资本发展形态的标志。不能一味对数字资本进行批判,而应看到其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联。推进数字建设的社会主义属性,通过强化数据的公共属性、确立合理的资本观念以及提升劳动解放的程度,数字化发展引致的新的文明形态将会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生产劳动发展中,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发展迅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适应当代数字劳动呈现的价值多元、形态多维、参与者广泛、时空环境灵活等特点,重构劳动教育模式。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模式重构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去伪存真,重构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守正创新,重塑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形态体系;兼容并蓄,重整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参与体系;灵活多样,重建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时空体系。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重构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通过加强活动引导、革新课程体系、引入多元师资、开拓实践基地等举措,推动建立可操作、可实施、可持续的劳动教育模式,让更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好地贴近当代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物资流通体制是在学习苏联的物资管理中建立起来的。当时,除其他条件外,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因而其主要方式是计划调拔和计划分配。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条件的变化,和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作为劳动产品的生产资料具有商品属性,逐步有了认识。从一九五六年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和东欧各国都逐渐确认了作为劳动产品的生产资料是商品,并据此对物资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资本—劳动”二元对立关系之生成前提、本质结构、发展趋势的深刻揭示与批判,为科学透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新样态提供了分析框架。表面上,数字经济的新特质使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缓和”迹象,如部分数字生产资料“复归”劳动者与雇佣劳动关系的“松动”、数字技术赋能下劳动过程监管的弹性化与“无资本家在场”、数字劳动者个性自由有所彰显等。实际上,这些新变化并未根本撼动资本宰制劳动的权力格局,因为核心数字生产资料依然与劳动者相分离且被资本家独占,所谓“无资本家在场”的背后是资本与数字技术“合谋”的全景式“后台”监控,而在“被设定”的劳动自由幻象掩盖下则是数字资本剥削的隐秘加重。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开发与高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阶段,经济模式的转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促使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大变革,也必然牵动着整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大调整,而其中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亦成为客观要求。要实现劳动同生产资料优化结合,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来配置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4.
<正>高校数据治理现状从2020年国务院将数据定位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到2023年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数据已经成为新时代各个领域创新发展的原生驱动力。随着国家层面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提出,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推进数字化转型。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在高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要素赋能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成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5.
2014年8月,德国联邦政府通过《数字化行动议程(2014-2017)》,确定了以宽带扩建、劳动世界数字化、IT安全问题等为主要内容的跨部委数字化战略,其中第五行动领域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负责,主要涉及教育科研的数字化。由于教育和科研不仅涉及新型数字技术的直接应用,还对其他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具有驱动作用,是开发社会和经济潜能的主要杠杆,因此教育和科研在整个数字化行动议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政府职能必然出现新的转换、变化和发展。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取代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土地、资本和劳动,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当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时,上层建筑必须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才能继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知识因素以越来越多的种类和越来越高的程度参与并融入经济活动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作为一种整体性的作用系统之 "劳动" 还原为脱离生产资料的单纯的劳动力的使用, 他实质上不是把 "劳动" 而是把单纯的劳动力的使用作为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因此他所谓的劳动价值论其实不过是 "劳力价值论". 真正的 "劳动价值论" 就是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作为创造商品价值的共同源泉的生产要素价值论. 这无论在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社会都是真理. 马克思所谓的 "抽象劳动", 其实就是对所有种类的具体劳动之共性的概括, 因而也就是指作为共名的 "具体劳动". 这种意义上的抽象劳动, 其所创造的就是作为共名的 "使用价值", 亦即作为共名的商品之使用价值, 而根本就不是什么价值. 剥削根源于垄断, 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社会, 只要存在利大于弊的垄断并且垄断者凭借其垄断地位取得了远远高于非垄断者的不正常利益, 剥削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8.
数字劳动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与劳动教育双向互动。一方面数字劳动助力劳动教育。数字劳动的“时空重构”开启劳动教育的多元实践,数字劳动的“算法管理”拓展劳动教育的伦理向度,数字劳动的“产消合一”强化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数字劳动也设限于劳动教育。劳动工具数字化挑战劳动技能升级,劳动过程数字化弱化劳动价值认同,劳动关系数字化冲击劳动权益保障。由传统劳动教育向数字劳动教育转型是社会发展趋势,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推进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一是要虚拟与现实融合,突出劳动教育的数字趋势;二是技术与价值结合,突出劳动教育的精神引领;三是教学与实践共生,突出劳动教育的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减少碳排和增加碳汇两种基本途径,归根结底则是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逻辑主线,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能够以数据生产要素推动生产方式低碳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数字科技革命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绿色低碳价值。实践中,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助力作用,应当深化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推进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健全有效市场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夯实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20.
"挑战"劳动价值论的新课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正确理解和贯彻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原则和实行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政策,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是对经济理论界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项重要任务。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