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自从二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两次原子弹袭击中,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这是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然而,历史上却曾有人把行将爆炸的“原子弹”用双手掰开过。这位“超人”就是加拿  相似文献   

2.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 ,人们都对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 ,有数十万人丧生 ,两座城市在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 ,历史上却曾有人用双手掰开过它。你相信吗 ?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国人在欧洲用闪电战吞并了大半个欧洲 ,每天都有数以万千的人被屠杀  相似文献   

3.
孙浩 《科技文萃》2001,(4):152-153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把行将爆炸的原子弹掰开过。这听起来也许十分荒唐,但确有其事。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事情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人在欧洲用闪电战吞并了大半个欧洲,每天都有数以万计人被屠杀。日本人在亚洲称霸,侵略中国和东南亚,还偷袭了美国珍珠港。面对这两个疯狂的强盗,各国都想研制一种新武器来对付他们。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6日,当美国人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时,这座城市几乎毁于一瞬——4平方英里的市区被夷为平地,8万人死亡,更多的人留下后遗症。从那时起,人们知道原子弹是多么的可怕。美国人以首先拥有它而感到“骄傲”,显得更加不可一  相似文献   

5.
据说,对我们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科研能力,美国人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一个日本人不可怕,两个日本人很可怕,三个日本人最可怕;一个中国人最可怕,两个中国人不可怕,三个中国人可以不去管他。”显然,在美  相似文献   

6.
欧洲战事结束后,太平洋战场仍在继续,美国估计至少还要再打18个月,至少要伤亡25万人,甚至可能多达100万人。为了给日本以沉重打击,包括杜鲁门在内的高级官员几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刚刚研制成功的“可怕的新家伙”——原子弹。美国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1.减少美军伤亡,加速日本投降的进程。日本虽然败局已定,但其陆军尚有200-300万人,在中国也有同样的兵力,飞机尚存6000-9000架,而且正在积极准备“本土决战”。这样。美军登陆日  相似文献   

7.
广岛原子弹事件已经被众多日本文学作品所书写,由于日本军部发动太平洋战争,最终导致广岛市民遭到原子弹轰炸的惨剧也已经为世人所知。但是,却有这样的一群人却鲜为人知,他们就是日裔美国人原子弹受害者(日语:日系人被爆者)。而在山崎丰子的《两个祖国》中,便是以他们的视角来书写广岛原子弹事件,本文将用叙事学以及历史物语论的研究方法去解析山崎丰子笔下的广岛原子弹事件。  相似文献   

8.
我很想变成一个"小偷",一个法力无边的"小偷"。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幅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夺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有一个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吮吸着香甜的乳汁。他的妈妈右脸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痕,那是原子弹爆炸产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二册第 10 8页的“磨菇云”图 ,图下解释 :“这是 8月 9日 ,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当日死者 2 3万余人 ,伤者 4 3万余人。”同页讲到 :“1945年 8月初 ,日本还没有投降的表示。美国于此时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按 1945年 8月 6日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掷了第一颗TNT当量为 2万吨的原子弹。杜鲁门为了加强他在远东的发言权 ,再一次指示按原计划投掷第二颗 ,也是美国当时拥有的最后一颗原子弹。 8月 9日 10时 5 8分长崎遭到了原子弹的袭击。所以 ,课本的解释应为 :这是 8月 9日 ,美国投下第二…  相似文献   

10.
广岛事件     
广岛事件冯英子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用原子弹去杀伤大量和平人民,这是大家反对的,但是,倘然不先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主义还不会立即投降,战争还可能拖下去,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将承受更大的...  相似文献   

11.
《课外阅读》2010,(11):45-46
二战中,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向长崎投放的是两颗原子弹,但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这颗原子弹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2.
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向长崎投放的是两颗原子弹,但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这颗原子弹哪里去了?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的回忆录,对此有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为迫使日本投降,分别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事后有人发现,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三颗原子弹,其中长崎有两颗,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是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他在回忆录中明确写道,当时,"广岛是第一目标,小仓是第二目标,长崎是第三目标"。在用一颗原子弹轰炸广岛之后,美国又积极地进行了轰炸另外两个目标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九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先岳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八月八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九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十日,日本政府决定投降;十四日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怎样评价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和日本投降的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历来流行的观点是:一,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在军事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美国为了贬低苏联参战的政治影响并为了在战后进行原子讹诈,急忙于八月六日和九日把仅有的两枚刚试制成功的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人口稠密的广岛和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概念中,原子弹是杀伤力巨大的武器。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在日本广岛仅仅扔下了一颗原子弹,就将一座城市变成了废墟,造成20多万人死亡。然而,人们惊奇地发现,一种叫作“松茸”的植物幸免于难,据称它是遭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的和平教育概要 有关原子弹爆炸的真相,由于1945年9月19日美国占领军发布的新闻压制政策(限制日本报纸报道),当时一般不予披露。日本国民和世界人民知晓原子弹爆炸的恐怖,是在旧金山和平条约(1952年)生效,且日本的独立恢复之后。解禁原子弹爆炸的报道,乃至朝鲜战争可能使用原子弹的危机,促发了和平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美国社会在原子弹轰炸日本后的心理反应,担心美国成为下一个原子弹的受害者成为美国民众的主流心态。在恐惧中,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美国公众提出一些设想以应对原子弹的威胁,包括建立世界政府、通过国际社会控制原子弹等。美国社会还预想了原子时代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担心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与独裁。在无力破解原子弹威胁的基础上,一些人甚至希望科学发展的脚步能够停滞,以便社会的精神能够跟上。  相似文献   

18.
陈安生 《教育艺术》2004,(10):22-22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20多万人死亡,标志世界战争史进入了核时代。从此美国依仗手中的核武器,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毛泽东不信邪,1946年就在延安窑洞里宣布:“原子弹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不吃美国的那一套,仍然坚持人民战争,打出了新中国。他说:“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相似文献   

19.
连日来,美国宇宙航天博物馆里十分拥挤,成千上万的人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参观,一架名为Eno-la Gay的B—29轰炸机是千万双眼睛关注的焦点:正是它于50年前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枚原子弹。更多的人并不仅仅关注这架已成为历史见证的轰炸机,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评价人类历史上首枚原子弹的使用。事实上,历史早就告诉人们,原子弹的使用沉重打击了当时的日本决策者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在苏联红军宣布对日作战以后,日本不得不做出了无条件投降的决定。“我觉得(使用原子弹的)决定是一个绝对必要的早起闹钟,它…  相似文献   

20.
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与常规武器比较而言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杀伤空间、杀伤能力,对环境甚至对整个地球、宇宙都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这是常规武器所不可及的。如核武器,1945年美国投在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导致了至少40万人伤亡,使两个中型城市毁于瞬间。这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力!而当时的原子弹才2万吨级,也就是说,1枚200千克重的原子弹,就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