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网络舆论曾经作为积极的力量对社会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从"孙志刚事件"开始,网络舆论日益被人们关注。然而,一些热点事件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后,网络舆论往往偏离了人们所期望的轨道,走向了极端。它以一种具有巨大破坏性力量的面目出现,形成网络舆论暴力,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从传播学视角,着重解析导致网络舆论暴力形成的各种因素,以为探讨解决之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暴力是伴随着网络普及化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界定网络舆论暴力概念的基础上,力求从众多网络舆论暴力事件的可变性中寻找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模式,探究网络舆论暴力的基本规律,并尝试构建出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螺旋"模式,为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暴力是现今网络健康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以张显侵权案的发生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的界定,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各方的危害,提出了引导网络舆论暴力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蒋瑞东 《视听》2016,(12):103-104
近几年网络暴力频发,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容易滋生社会戾气。它是舆论极端化的一种表现,是现实暴力在网络上的延续。本文通过研究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来了解网络暴力,同时呼吁网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理性发言。  相似文献   

5.
张媛 《新闻世界》2014,(7):179-180
本文主要论述了草根阶层危机传播中网络舆论的演变机制:伴随网络议题的出现,议题的扩散逐渐形成了网络舆论,而极端化的网络舆论引发了网络暴力的出现,而集体反思的作用却微乎其微。针对这样的矛盾,本文试从公关和教育角度来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舆论来影响社会的发展。在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舆论也开始进走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隐私权和正常的生活。加快对网络暴力舆论特点和成因的研究,有利加强对网络暴力舆论的控制、监督和引导,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暴力"含义解析 "网络舆论暴力"作为一个新兴词汇,目前还没有专家给出权威性的解释,笔者在此试给"网络舆论暴力"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部分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对某一事件和现象看法、态度的过程中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而形成一定时期内的主要舆论.这些意见多以"道德"为准绳,不仅通过激烈的言辞等在网络空间对事件当事人进行道德审判,还会以公布事主个人隐私信息等方式使网络的道德审判转向现实生活,给事主本人或亲属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当事人以及部分参与者受到心理甚至生理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的发达,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条开展舆论监督的便捷通道。在网络舆论监督赢得一片叫好声的同时,网络舆论暴力却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合理有效地开展网络舆论监督,防范和应对网络舆论暴力,需要具有正确的网络舆论态度和完善的网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网络暴力舆论传播原因及法律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凌 《当代传播》2011,(3):76-78,83
目前我国网络暴力舆论传播及其治理的主要难题来自于网络传播内外因素的控制与反控制冲突。随着网络普及和传播技术不断创新,网络监管部门与网络暴力舆论传播者展开了较量,表现在技术创新与技术滥用、规范传播与恶  相似文献   

10.
陈新宇 《新闻世界》2013,(7):172-173
【摘要】微博语言暴力是网络自媒体时代日益凸显的一种网络现象,其形成有复杂的社会因素。群体的无意识和缺乏理性,加之微博舆论领袖的推波助澜,使得原本就不成熟的微博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1.
刘家铭  刘丽莎 《新闻世界》2010,(10):121-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舆论管理不易等问题。其中,信息暴力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产生过程及特点出发,分析探讨了与网络舆论发展过程有关的两种信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并对如何减少信息暴力行为提出了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舆论是多种社会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研究网络舆论,需要将它放在更宏观的社会环境下,深入地研究它与其他社会因素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在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中,有几组关系是值得深入关注与思考的。从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并不等于现实民意,但它是观察现实民意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从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的关系看,网络舆论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暴力现象,但这种现象是社会舆情的一种反映,不能简单以制止网络暴力为理由来阻止网络自由表达。从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不应该干扰司法的独立,但是舆论作为一种监督力量应该有助于推动司法的公正。从网络舆论与传统道德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受到冲击,表现出了一种自我纠结的困境,这种困境在网络舆论以及网民的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董晓倩 《新闻世界》2010,(10):125-126
网络的及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改变了传播格局,为公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在这个崭新的空间里,网络暴力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入手,分析从不知真相到获知真相这一过程中,网民受情绪左右下形成的网络舆论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在伪真相下,网友偏激情绪引发了网络暴力,但是随着事情真相被揭露,网民情绪逐渐理智,网络舆论最终回归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14.
一、网络舆论暴力的内涵网络舆论信息的传播者是舆论发布的主要承担人,他们发起议题,提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形成议程设置模式。研究表明,美国微博客推特上,前几年2万名精英用户,比例不到总用户的0.05%,却吸引了几乎50%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微博140个字的限定范围让网民畅所欲言,不需要渊博的学识,不需要艰涩难懂的语句,人人都可以在这里抒发感情,发表意见。然而,网民非理性的微博表达,网络舆论暴力时有发生,本文从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入手,分析微博时代网络舆论暴力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6.
蒋婷 《报刊之友》2013,(7):47-48
自媒体传播中网络舆论形成迅速,赞成一种观点的人迅速增多,成为优势观点,反对该观点的人会转向沉默或附和,形成语言暴力“一边倒”现象。本文通过材料收集、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方式,结合国务院奥运首金贺电遭遇网络暴力的案例,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对该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总结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监督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种较为积极的正面力量,而网络暴力则成为一种消极表现,虽然网络暴力的本意也是希望通过网络舆论,监督那些有违社会道德和关乎公众利益的事情,但是在监督的过程中,舆论的作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与“监督”的初衷发生了背离,通过虚拟的舆论压力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将网络舆论监督异化为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屡有发生,如何对其进行适度监管并在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权利保护之间形成制衡机制,寻求民众诉求与监管政策之间的谐振共鸣,使之转化为积极舆论,既是媒体以及有关部门面临的紧要课题,又需要每位公民的理性参与.  相似文献   

19.
艾萍  吴余 《东南传播》2011,(10):49-51
网络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各类公共事件的传播扩散和解决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监督作用。本文通过对"我爸是李刚"事件的传播过程和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对网络舆论的开放性、互动性、主体的大众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进行探讨,根据目前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自发性、匿名性、盲从性和网络暴力等问题,试图从网络自律和政府监管两个方面入手,促使网络舆论监督发挥更加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彦青 《东南传播》2018,(7):100-103
道德绑架是现今社会发生最多的网络暴力现象,并逐渐成为社会舆论关心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当下网络暴力的类型,以及道德绑架舆论的特征分析,发现网络舆论带有很大的负面情绪特征.探讨网络舆论下的道德绑架风行的成因,道德绑架盛行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如仇富问题、道德观扭曲问题以及法律问题以及对人身心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入手进行多层面的分析探讨,并寻求解决办法,旨在在现今道德绑架比比皆是的环境里更好地应对并解决网络舆论里的道德绑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