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综观理论,对翻译有强大的解释力。从顺应论的语境关系顺应角度研究《围城》的英译,可知译者的翻译过程就是在向读者推介中国文化和减少读者阅读障碍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围城》的英译实际是顺应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顺应原语文化,顺应读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过程。为了顺应当时社会大背景下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实现向西方读者推介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译者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姓名是中国文化所寄予的一种传承方式.在翻译趋于文化转向和"权力关系"转向的背景下,中国姓名的英译也受到"权力关系"效应的影响.以当前网络热烈讨论的"赵C"与"中国女排运动服上的姓名英译"两则事例为启示,从权力关系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姓名英译规范的必要性,揭示了中国姓名英译在建立与西方对话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应保留本民族特色及其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3.
龙璐 《文教资料》2020,(7):17-18
商标作为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及产品的标志,不仅是为了吸引和刺激消费者,更是为了向世界传递品牌文化.如何翻译商标名,使其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阐述顺应论视角下中国商标的英译情况,力求在顺应论角度下更准确地翻译商标,使其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博物馆文物语言的英译实践应当顺应文化传播之需,英译过程应当是对博物馆物理结构、博物馆交际规范及展出方与参观者心理这三大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过程。译者可以通过把握顺应性模式对博物馆译文语言作出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前,公示语汉英翻译强调顺应受众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多采用归化策略。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公示语而言,归化翻译策略抹杀了源语文化的话语权。文章以杭州特色通名“直街”为例,从文化视角出发分析“直街”一词的中文释义、来源出处以及历史文化内涵,探讨目前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恰当的英译方法,这有助于传播文化遗产、提升传统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在家传世学、作坊式学徒制的历史形态中保持渐进的、相对独立的传承和发展。但与现代科技相遇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遭遇传承的危机。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与一般手工技艺、现代职业技能都存在区别,在培养目标、技能类型、培养形式等方面明确特殊指向的"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有效模式。民族职教的"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在当前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保持活态化、特色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了张家口市城市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和规范性,运用顺应论进行具体分析,指出标识语的英译过程不仅是词汇、句法、语义等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而且还是读者的心智和社会文化等语境成分的顺应。译者在语言和非语言层面所做的动态顺应可以有效增强译语的规范性,使之发挥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8.
梧州是广西最早的通商口岸,是广西工商业的发源地,最早接受粤港澳的文化经济辐射,接受西方文明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同时,梧州也是广西最早响应辛亥革命、通电宣布独立的城市。该文主要论述清末民初梧州工商业形成的历史,"桂商"在梧州形成、发源的历史,梧州的工商业文化氛围对民主革命活动在梧州活跃开展的影响与联系;"百年商埠"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对于辛亥革命活动在梧州开展的促进作用;论述梧州辛亥革命活动的经济文化条件,分析梧州成为两广"首义之城"的历史文化原因。以期挖掘梧州的商业文化积淀,为振兴百年商埠提供启迪与信心。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为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探索一条可行之路。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译什么"、"怎么译"和"怎么输出"的问题,首先要研究和确定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可以翻译输出的内容和项目;其次要加强翻译研究,要关注翻译方式方法,要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更好地翻译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要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带来新机遇.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广西壮族民俗手工艺品渡河公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关注.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框架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探究渡河公民俗手工艺品的英译,分析其现有译文的适应性转换及存在的不足,以期提高译文质量,为传统民俗手工艺品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而独特的文化色彩.中草药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名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给中草药名称的英译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促进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文流以及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翻译人员在英译中草药名时应讲究一定的策略,掌握英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做好中草药名英译的规范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英译一直是困扰翻译界的重要问题之一.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审视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该理论的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等多维度转换对我国八大传统节日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整合适应度较好的英译,并对那些不能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英译作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中国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对企业的对外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外宣翻译在词汇、语法、文化内涵层面均存在问题,"胡译乱译"现象严重。关联—顺应翻译模式对解决这类问题有很大帮助,在关联—顺应翻译模式的指导下,中国企业外宣资料翻译问题将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何泠静 《海外英语》2012,(11):148-149,152
文章从顺应论出发,分析贵州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现状,以期加深英语读者对贵州文化专有项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君子"一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出现频率较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而对"君子"的英译研究也应该引起翻译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古今对"君子"的不同理解,以及亚瑟·韦利、理雅各、庞德等人对《论语》中"君子"的英译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对奥康集团英文简介进行分析后发现,最主要的是缺乏英译策略。为提高企业简介英译本的质量,从顺应论的语境顺应角度提出省译法顺应社交世界、概括法顺应物理世界、整合法顺应语言结构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褚金芝  荆琳 《海外英语》2020,(7):118-119
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进行诗词的英译.花类意象在诗词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对译者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此背景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花类意象及其蕴含意义,尝试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下,从花类意象英译时文化因子的处理、译文中抽象的花名与具体的花名互相转化等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商标翻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商品在海外的销售情况,也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拟从顺应论这一视角探讨我国商标的英译,并认为在进行商标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应顺应商品的特性、目标消费者的文化习惯以及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岫岩玉雕是岫岩玉与雕刻技艺的完美结合,尤以素活工艺精湛而闻名中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所承载的内涵包括原材料选择、传统雕刻工具使用、表现手法和工艺流程运用、创作题材构思、雕刻技艺传承等;它还形成了"因材施艺、因色取巧"的独特传统美术,堪称中国玉雕之精典,在中国玉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岫岩玉雕素活工艺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由此,素活玉雕文化成为岫岩县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品牌,也是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金名片'',它不仅为岫岩玉雕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素活玉雕传统雕刻技艺的传承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