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教育需求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办学主体的各级政府,也包括各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因此,评价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体也应是多元的.三方满意度评价是指作为高等教育需求主体的政府、毕业生、用人单位等三方共同参与的、把就业满意度作为检验就业质量标准的评价.本研究根据顾客满意理论,分别从政府、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满意度的角度,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对各项指标内涵阐述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因素权重,为科学、客观、全面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应在遵循收益原则、能力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基础上,由政府、学生及家庭、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三方主体分担。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改变政府资助措施,完善助学贷款机制,推进公立高校“改制”、发展私立大学,给地方政府以激励,改革教育财政拨款制度,鼓励高校依靠自身创收,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  相似文献   

3.
学术漂移指非学术型高等教育机构"向上发展"的变化过程,在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机制等三种力量的影响下,高等教育机构组织形式和行为产生趋同,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得以不断调整和优化,高校发展表现出更加迎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法性",英国城市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先后漂移为著名的"新大学",对英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形塑作用。研究认为:"学术漂移"是驱动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政府应加强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具体漂移路径必须结合本国高校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是必然的。但是,我国的高校的多元化治理存在行政部门管理不顺、普通高教治理主体单一、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积极性不高、高校与社会各方互动不够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建设治理文化、摒弃政府强势"管制"、利用政策法规引导、与治理主体互动发展等方面进行高校的多元化治理。  相似文献   

5.
三螺旋理论认为政府、高校、企业的关联系统性是教育发展创新的核心,三方主体共同作用是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的动力。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不仅涉及学校内部,而且与政府和企业也有密切关系。运用三螺旋理论模型,可更加明晰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系统地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及路径。因此,本文在理清三螺旋模型特质的基础上,将该理论模型切入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机理的视角,以期为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建构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逐步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势在必行。教育评估中介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高校,具有明确法律地位的第三方实体,是为社会提供教育质量保障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它与高校、各社会主体之间是一种纯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研究,从中选取高校教师"对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的评价"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就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主体10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评价具有一致性,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政策法规、学术环境和教学科研条件,保障与监控主体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社会、高校和政府。  相似文献   

8.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定位是高校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高等学校定位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定位主要是回答高等学校应该充当什么角色、承担哪些任务等问题;二是定位必须以建立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为前提;三是定位的主体是高等学校自身,定位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需要独立自主进行的规划活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市场机制对高等学校定位进行分类调控与引导;四是定位的依据是高等学校自身的基础和优势、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国家和社会需要、高等学校职能以及学生成才需求。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必然要求社会、高校、政府三者成为其发展主体,发挥各自的主体功能,以科学的功能体系保障高校创业教育良性发展.通过对比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功能定位,发现美国"社会主导、高校主动、政府协调"的协同化模式使高校创业教育在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合力推动下获得良性发展.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呈现"政府主导、高校被动、社会旁观"的政府孤立主体主导特点,未能发挥高校、社会应有的主体功能,该特点使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合力、功能效果不佳.借鉴美国经验,实现社会由"边缘旁观"向"核心引领"的效力提升、高校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推进"的功能优化、政府由"全面主导"向"宏观引导"的职能转变,应是未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体功能定位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包括20世纪美国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美国高校对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的作用、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议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美国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不仅包括课程重负、多重准备、课程外责任等,而且还包括地理的偏僻和地区问题,例如小团体和方言。第二部分展示美国高校如何向农村学校提供所需的介入。第三部分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议,讨论高校角色的扩大,强调高校深入农村地区直接与之合作,与农村教育者保持持续联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使高校由大到强,必须采取三方面措施:第一是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要真正下放和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允许高校探索改革;第二是高校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第三是政府要出台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增强投入,化解高校的债务并认真解决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问题,确保高校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高等教育鉴定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俄罗斯所确立的高等教育鉴定制度,该鉴定制度是由对高校的认可、评定与鉴定三个步骤构成的,这种通过鉴定来确认高校国家地位(大学、专业与学院)的制度,在多数国家还没有先例,对我国高校评估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创新应建立在对高校实际现状的清醒认识上;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将高校与区域内社会、经济、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协调,并在高校自身的改革中产生推动作用。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多样化和针对性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构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省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省域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省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中南部省市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上升,中北部和东北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下降;高等教育强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且较为稳定;经济强省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且较为稳定。影响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因素包括经济、历史、政策、地理、制度五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高校投入的外部视角探讨高校教育成本。通过对高校投入的分解,将其转化为高校教育成本、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三个层次来分析高校教育成本,得出了高校教育成本增长的机理,即不断增长的投入推动了高校教育成本的持续增长,高校投入多少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从专业变化的角度分析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的扩招,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以普通院校为主体;依靠专业点而不是专业种数的增加;以及倚重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发展来实现扩招。这种方式迫使本科高校在办学中必须增设大量专业来吸纳学生,新增专业主要是社会热门专业,以人文社会科学类为主,由此导致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热门专业规模膨胀;地方院校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巩固新设专业,出现了一些不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将残疾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化标准分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残疾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化标准问卷,全国残疾人高等院校2179名师生参与了问卷的测试,统计结果表明:残疾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化标准问卷三因素结构合理,问卷的信度、效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独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高职高专学校的数量已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8%,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表明:有必要而且可以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独立体系.该体系是指多科性或单科性技术型或技能型专科学校或学院.一所高职院校中,应当允许有不同层次的专业存在,可以“专升本”,但不能一哄而上.  相似文献   

20.
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满足了公众对大学透明度和信息的需求。但同时,大学排名也可能诱使高校趋同发展,产生片面的导向。改进大学排名应明确排名的目的、作用;使用多渠道数据全面评价;将评价指标重心落在产出上;对排名进行分类,使用有差别的指标体系;建立适当的监督或顾问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