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是一部全面描写、深入分析和科学总结汉魏六朝碑刻文献和文字现象的重要著作,于汉字史研究有重要意义。该书除了精彩的疑难字考释之外,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将碑刻异体字甚至异体字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唐代墓志属于重要的出土文献,准确释读和科学整理是研究的基础。近两年新刊唐代墓志录文存在不少异体字未识或误辨问题,严重影响材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综合运用文字学、碑刻学等学科知识,结合石刻文字变异规律,深入考辨新刊布三方唐代墓志中的"■"、■""、"■"、"■"、"■"、"■"、"■"等误释异体字和"■"、"■"等缺释异体字,既可为这些墓志材料的有效利用提供帮助,亦可为后续碑刻文献整理提供参考,为石刻异体字及汉字史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体现和文字讹变的结果。研究这两类文字现象对于丰富汉字结构理论,探讨汉字形体结构理据,考释古文字与隶变之后异体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阶段,这段时间文字现象极为繁杂与混乱,异体字大量流行。这个时期异体字盛行的原因是:各种书体交相发展,促进了异体字的大量产生;国家分裂,汉字规范失去约束力;平民对书写活动的参与;猎奇求异心理的驱使。此外,刻工误刻、漏刻而造成的现象也不少。碑刻中的异体字之所以能流行,也与其自身构形的某种合理性及与正字的密切关联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毛远明教授是我国碑刻文献学的建立者,他身体力行,先后进行汉魏六朝碑刻、唐代碑刻的校注工作,同时进行历代碑刻文献总目提要、历代期刊公布碑刻文献总目提要整理工作,并指导学生进行隋代碑刻、五代碑刻、宋辽金元墓志的校注工作;进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异体字典编纂工作,同时进行碑刻词汇研究工作,成为当代碑刻文献语言文字研究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6.
异体字的定义与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体字是汉字整理与规范的主要对象,然而,由于以往的异体字研究对异体字的定义过于宽泛,混淆了不同性质的字际关系的界限,给汉字的整理与规范造成了一些混乱。对异体字的界定从本质上可分为同词异形和同字异体两种观点。事实上,应当从构形和功能两个维度重新定义异体字,即异体字是为语言中同一个词而造且在使用中功能未分化的、同一个字的不同形体。由此可以划清异体字和分化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避免汉字精简中的一些弊端,对异体字的整理与规范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异体字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一种文字现象,对楷书异体字进行发生学层面的研究,从字形来源的角度分析汉字异体字的产生机制是异体字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对《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的抽样调查,得出了汉字楷书异体字除了部分是由于古文隶定而来外,大部分是由于微观层面上书写活动和造字角度的差异造成的结论,并归纳了异体字生成的五大类型机制。  相似文献   

8.
整理异体字是促进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通用规范汉字表》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范围内,甄别分析正异字组的义项用法,在对严格异体字和非严格异体字进行区别处理基础上,将部分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或特定用法上的规范字,并对原有的正异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异体字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异体字众多是唐代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般来说,单从体态上考虑,书法习惯本身不会造成异体字,但是为了趋奇求异而任意增减笔划,改变构件,重组结构,就有可能驱动异体字的发展,所以书法习惯与异体字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所谓异体字,是指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异体字,它的存在,给我们阅读古书造成了很大障碍,但同时也给汉字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证的重要镜像。异体字的成因,从本质上说或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或是文化视角的不同,因此,分析异体字不同的构形理据,便可窥见其中所载负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北朝碑刻的破体现象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融合多种书体特征的"破体书"和大量俗体字上。本文由分析"破体"概念的内涵入手,试从书法和文字两个方面分析十六国北朝碑刻的破体现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汉字发展演变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是汉字由隶书发展成楷书的重要历史阶段,该时期的碑刻文献真实地记录了汉字这一历史嬗变的过程。其文字特征表现出造字方法出现新的时代取向,楷书为主而众体相杂,笔划构件增减改换,假借衰落而代之以专字,字形同化讹混,其结果造成异体丛生。  相似文献   

13.
商代是汉字的成熟期。在商代汉字的三种字体中,简牍文字是核心字体,其风格面貌决定了汉字形体的基本特征;甲骨文、金文、陶文是软笔书写为特征的简牍文字在不同书写载体上的特殊形态。对简牍文字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文字在商代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形体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4.
简化是汉字发展不可逆转的走向.汉字简化起初着力于形体的演变,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楷书其形体是越来越适合于人们的书写.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形体相对稳定,于是人们便从形体本身的笔画省减,另辟简化的蹊径.解放后,我国政府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工作,第二次汉字简化由于出台仓促,缺乏社会基础,在试行十年之后被废止,但不等于汉字的形体就此定型不变,它还必将朝着既要摆脱繁难,又要传承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汉字规范的成果总是能在各个朝代的字书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基于此,该文以宋本《玉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异体字的整理情况,分析书中异体字的界定方法、来源、结构形式以及与异体字混同的其它文字关系,力求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总结当时异体字整理的方法和经验,以便为现代汉字规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时代,冗余的汉字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与信度,整理异体字是促进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异体字整理应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基础上,在汉字字际关系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科学、稳定和求实的原则,对表中所收字的义项、字际关系进行甄别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异体字的文化传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体字”是古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用字现象,这些字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其自身构形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些外在因素。由于文字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因此异体字也具有这一独特的功能。本文主要从异体字产生原因的角度来揭示异体字在汉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