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在他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中精心塑造的一个美丽、善良、温柔的女性形象。雨果对他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力图做到美丑对照、内外互补,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爱斯梅拉达这个形象也体现了作者这样一种创作意图,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内外有别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2013年幻想小小说风暴强势来袭,请看一等奖作品——《让爱拯救地球》! 科技高速发展,是幸福还是灾难?对于未来,谁也没有办法现在就去把握。但爱,却能从今日开始。雨果说:“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熄灭。”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也能欣欣向荣。”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未来,也许只能依靠爱。  相似文献   

3.
爱,无以寄托     
雨果出生的时候,身体十分瘦弱,父亲看到他那“芦苇般的颈子”怎么也扶不直,非常失望,谁想他竟然成了这个家庭中活得最久的一位。长寿使得作家的创作生涯延续了60多个年头,《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巨著均完成于晚年,然而长寿竟也让他不得不目睹亲人的一个个从身边离去,父母兄长、妻子孩子。1943年9月4日,雨果的长女莱奥波特蒂娜与新婚丈夫在塞纳河上泛舟不幸遭遇风暴,双双溺水身亡。惊闻噩耗,诗人悲痛欲绝:“在最初的时候,我几乎疯了一样”,“我真想在石头上把我的脑袋撞碎”……1856年出版的诗集《静观集》正是以莱奥波特蒂娜的死作为界限分为《往昔》和《今日》两卷,抒写了诗人对女儿全部的爱。  相似文献   

4.
佟迪 《海外英语》2012,(14):188+195
该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去分析和诠释《爱药》中的玛丽这一重要人物,引导读者去欣赏作者的独特写作手法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廖贻 《学前教育》2004,(2):23-24
喜欢亲近动植物,是孩子们善良天性的表现。但孩子们的这种爱是一种自我中心式的爱,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从悦己的角度去接近动植物,并不清楚应该从生长、生活特性去爱护它们。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如《麻雀住在哪儿》  相似文献   

6.
爱斯美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出的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多作为真善美的化身被视为欧洲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光彩夺目的美好女性形象之一。论文则试图阐述爱斯美拉达所具有的三重身份:美貌的女神,痴情的女人及充满诱惑的女妖。  相似文献   

7.
爱斯美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出的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多作为真善美的化身被视为欧洲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光彩夺目的美好女性形象之一。论文则试图阐述爱斯美拉达所具有的三重身份:美貌的女神,痴情的女人及充满诱惑的女妖。  相似文献   

8.
学生需要爱.更需要教师去培养他们的爱心。懂得去爱的人.生活总是充满朝气、活力和喜悦的。没有爱就没有世界。大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学生心中爱的种子,除了家长以外,还要靠老师来播种。老师应对学生从小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初识雨果,是在《巴黎圣母院》里。美丽的爱斯美拉达,虚伪的神父和善良的敲钟人都从书中慢慢地走出来,定格在一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幻化成了教堂中那一块块彩色玻璃上的图案,凝固在阳光里。敬佩雨果,是在走近了他的《悲惨世界》之后。一个如此庞大的故事在他的笔下被铺陈得有条不紊,又举重若轻,从冉阿让、沙威到芳汀、马吕斯……众多的人物被演绎得栩栩如生.恰到好处。不仅如此,就连最细微处的伏笔也都埋设得严丝密缝。小说的情节更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让人不禁时而提心吊胆,时而轻舒一气,继之又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和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克洛德都由爱发展成悲的结局。奥赛罗和克洛德虽然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出自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之手,却都揭示了“爱”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我爱读书     
小时候,我就常常幻想着自己能够步入文学殿堂,幻想着和李白一起《月下独酌》,和高尔基一起比《童年》, 更想和雨果去揭露那个《悲惨世界》,去撞响《巴黎圣母院》那震撼人心的圣钟。所以,我酷爱读书,喜欢把握住每一个美好时光,在每一寸土地上留下我畅游书海的串串足迹。  相似文献   

12.
雨果创作的长篇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塑造了多个悲剧角色,悲剧色彩笼罩着小说全篇。《巴黎圣母院》主要讲述了四个代表不同阶层的男人与一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之间的悲剧故事,格兰古瓦利用她保命,菲比斯贪图她的美貌并玩弄她的感情,克洛德因无法占有她而逐步毁了她,只有卡西莫多守护她至死。最终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迫害死在了绞刑架上。作者借爱斯梅拉达的悲剧命运充分提现了命运和人性的悲哀。论文通过阐述爱斯梅拉达短暂一生的悲剧经历,分析爱斯梅拉达的命运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原型分析的角度,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之爱与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他们的爱是古老的爱的原型之再现;《呼啸山庄》的成功既归因于艾米莉敏感的心灵和高度的创造性,又归因于民族集体无意识。借此试图探索《呼啸山庄》与人类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篇小说《爱的沙漠》是法国当代现实主义心理小说大师莫里亚克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扛鼎之作。它典型地体现出作家擅长从心理视角大胆、敏锐地揭示西方当代社会爱之匮乏、精神孤独隔绝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的创作特征。本文拟通过对小说《爱的沙漠》的深入解读,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5.
<正> 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一面旗帜。他是在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跨进浪漫主义文学行列的,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是他创作前期的代表作,也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实绩;他的《卫戍官》的演出失败则宣告雨果结束前期创作,而进入创作生涯的中期。这时,资本主义新秩序的建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故乡为背景来创作的。本文试从乡土观的角度分析他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理出杰弗逊镇上的人们同爱米丽小姐之间一种深厚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探索福克纳对待传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大师小传维克多·雨果(l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诗人。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创作的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成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辉煌的遗产。雨果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导思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中《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8.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相似文献   

19.
《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对于这部作品,已有不少的研究文章。大都认为这部作品是雨果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按照自己的理想虚构了作品中的人物,把人道主义和革命对立起来,最后通过“人道”,使敌我矛盾和革命内部矛盾完满的解决,歌颂了反革命叛军首领朗德纳克,否定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奏了一曲人道主义的赞歌。笔者却觉不然。 考查历史上任何一个作家,都应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地位去具体分析,研究任何一部作品更应从作品的实际内容出发,从作品的具体场面和情节描写中,窥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 《九三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这次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它不  相似文献   

20.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雨果的长篇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著作之一。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带有《圣经》中的一些文学元素,本文将从替罪羊形象、U形叙事结构、爱与救赎主题以及善与恶的主题着手,探析小说中的圣经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