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三级跳远中最关键的一跳是跨步跳,跨步跳技术的优劣对三级跳远总成绩的影响最大,是衡量三级跳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则是运动员完成跨步跳的前提,所以要想提高跨步跳的成绩及三跳的总成绩还要从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入手。笔者认为: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包括下肢工作肌群的做功能力、单腿跳落地和起跳角度的合理控制及肢体摆动与下肢肌肉群蹬伸的协调配合。通过对以上三个内容的分析,总结出几个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AFMS-T型六维测力平台测量与平面定点录像解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冲击阶段、积极缓冲阶段、反射蹬伸阶段、动力蹬伸阶段等,对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踏跳着地技术的优劣表现在以髋关节为轴的大腿积极剪绞速度和幅度;踏跳缓冲技术中,形成以膝、踝关节主动缓冲的积极缓冲阶段和以屈踝缓冲为主的反射蹬伸阶段;踏跳蹬伸技术中,反射蹬伸阶段获得垂直速度,动力蹬伸阶段获得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3.
论缓冲能力对跳远助跑速度和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技术和生理上分析了缓冲能力在踏跳阶段的重要性。跳远运动员的缓冲力强,有利于在踏跳阶段肌肉弹性势能的储存和利用,加快肌肉收缩方式的转换速度,提高蹬伸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获得的助跑速度,从而创造优异的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4.
一、从沙坑到海绵包在田径项目中,人们习惯把跳高落地的缓冲设备统称为“沙坑”,这是由来已久的事,并无人争议。实际上,随着跳高成绩的提高,背越跳高技术的问世和塑料工业技术的发展,海绵包早已与沙坑一齐同时在运动会上出现,并且将有逐步取代沙坑的趋势。海绵包是泡沫塑料制成的,并且是放置在地面之上的,所以它既非“沙”,又无“坑”,而是另一种落地缓冲设备。不过“沙坑”一词却早已成为“跳高落地缓冲设备”的通俗代称了。  相似文献   

5.
跳跃练习对短跑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跳跃练习在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跳跃练习根据其性质可分:(1)负重跳跃练习,指肩负杠铃或重物做小跳、半蹲跳、全蹲跳、弓箭步跳等各种跳跃练习。(2)徒手跳跃练习,它包括短跳:各种形式的单脚和双脚一次跳以及各种立定三级跳和立定五级跳。长跳:30米、50米、100米和更长段落的多级单脚跳、换脚跳和双脚跳。短跳是以最大力量起跳来完成,而长跳是以最快的动作速度或在反复练习的条件下保持合适的起跳力量来完成的。各种跳跃练习从肌肉的工作原理上看都反映跑、跳动作的共同规律性,做跳跃练习时肌肉的工作形式,与跑时肌肉工作形式类似,例如股四头肌,在跑的缓冲阶段做退让性工作,而在蹬伸阶段做克  相似文献   

6.
跳台阶的方法很多,我在教学与训练中,采用单足连续上下跳台阶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踝关节力量,收效很大。其方法是:选择20~30厘米高的台阶,单足向上跳时,膝、踝关节充分用力向下登伸,脚面绷直,跳于台阶上,然后迅速跳下,落地时,前脚掌着地,踝关节用力,脚后跟尽量不要着地,膝关节缓冲弯屈不要太大,迅速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平跳远运动员踏跳过程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测力台实验方法对急行跳远踏跳过程测试,对健将,一级和二级跳远运动员踏跳中三维方向的踏跳力学特征进行探讨。从结果上分析认为:踏跳过程中起跳腿垂直方向波·谷力值和蹬伸力值虽然对跳远成绩影响较大,但运动员从缓冲到蹬伸阶段达到垂直冲量值最大值的时间长短是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成绩的另一重要指标,踏跳动作的实质是创造垂直速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场地安全 跳远的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都是在快速运动中完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应细心检查场地,排除安全隐患。 检查助跑区:做到防滑、平整无坑洼,助跑区侧面与站位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醒目的标志线。 检查踏跳区:做到踏板牢固、干净和平坦,踏跳区标志明显。 检查沙坑:坑内做到无杂物、沙子松软并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坑边四周要有木条或车胎护住,以防棱角伤人。 检查缓冲区:坑边四周应有一定距离的空地作为缓冲区域,前方如缓冲距离不够有墙或有其它物体时,要用体操垫护住,防止学生撞上…  相似文献   

9.
踏跳是跳远技术的主要组成部份。一个优秀跳远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助跑速度,取得最好的起飞初速度,合理的腾起角和较大的腾空高度,在极其短促的时间里改变方向,都需要通过踏跳的一杀那表现出最大的作用。(比蒙、刘玉煌等国内外名将的才能除具有良好速度外,主要是踏跳技术有超人之处。〈如比蒙的水平速度、腾起角、腾空高度都是世界之最〉。)其中,踏跳动作是整个跳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踏跳技术的三阶段要教好踏跳技术首先要搞清踏跳技术结构才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手段,促进成绩的提高。踏跳的技术可分:放脚(上板)、支撑(缓冲)、起跳(蹬伸)三个连贯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0.
后外点冰一周跳后外点冰跳国外通称"查理"跳.这个跳是以浮足点冰,后外刃起跳,在空中转体一周(360°),用后外刃落冰.完成方法:以右后外起跳为例(见图).助滑:以任何一种步法起速后,滑左前内刃(图1),换足滑右前内3(图2),转3之后准备做缓冲动作.缓冲:转3之后,滑右后外刃,弧线要直一些,左肩臂在前,右肩臂在后,制动住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跳深纵跳练习可以作为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专项练习;②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缓冲和蹬伸过程,并最终影响起跳效果;③膝关节和踝关节,尤其是踝关节是二级跳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的薄弱环节。同时膝关节是最大缓冲时刻的“关键性环节”;④二级跳高运动员产生最大反跳高度的适宜高度为(35.0±4.56)cm,最大反跳高度为(48.00±3.78)cm;⑤适宜高度跳深的冲击载荷与摸高成绩、适宜高度跳深纵跳的反跳高度与助跑摸高成绩均呈高度相关,两者均是评价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一、单脚跳过高、过远 第一跳过高、过远,对起跳脚的落地支撑负担加重, 不能充分发挥助跑速度和在三级跳过程中较好地保持水平速度,跨跳步的后蹬用力受到影响,第二跳的距离较短。 二、膝关节缓冲不充分,影响第二跳的节奏 三级跳远的节奏用音节表示为×××,很多学生练习时却出现×××的节奏。主要原因是因为支撑腿在落地时膝关节没有缓冲造成重心前置,形成了第二跳短而快的节奏。 三、腿部力量小 单脚跳落地后,支撑腿受到来自地面和身体的双向挤压,腿部力量小的运动员往往出现腿打跪,根本不能形成第二跳。 四、柔韧性、协调性不…  相似文献   

13.
运用录像拍摄和三维测力同步测试的方法研究原地连续纵跳动力学信息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缓冲结束瞬时力值、蹬伸力峰值、蹬伸平均功率和冲量都随着原地连续纵跳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P<0.05);不同频率原地连续纵跳缓冲结束瞬时力值和蹬伸力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60次/min频率作用下缓冲结束瞬时力值和蹬伸力峰值明显大于40次/min和50次/min两种频率(P<0.05),而起跳效果却较40次/min和50次/min两种频率差(P<0.05);3种频率原地连续纵跳过程中运动前期的恢复系数都大于1.  相似文献   

14.
王继艳  刘海国 《精武》2012,(20):23-24
为研究影响三级跳远初学者跨步跳距离的原因,丰富三级跳远的技术教学理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二维摄像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初学者跨步跳的滚动式着地不明显,出现甩小腿的动作,起跳脚离身体重心距离过远;起跳腿支撑能力差,在第一跳落地后,不能快速蹬伸,导致第一跳落地缓冲时间过长,缓冲角度过大;蹬伸时间长,蹬地角度小,蹬地幅度小,下肢力量不足;初学者上下肢不协调,摆动腿和双臂摆动不充分,在空中跨步跳的姿势不正确,摆臂姿势错误。  相似文献   

15.
在健美操训练中,腿部弹跳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更是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之一,在跳难度动作中都离不开腿部的力量。下面针对弹跳力量进行专门的训练。 1.原地纵跳 两臂由下向上摆,踝关节、膝关节,由曲到伸,起跳后梗头稍含胸,落地后踝关节、膝关节缓冲(图1)。 2.单脚跳 用前脚掌着地,快速起跳。可先左脚连续向前跳20米,然后换右脚先前跳20米(图2)。 3.原地双脚跳上体操凳 跳起时两腿伸直跳上体操凳,然后立即跳下(图3)。 4.原地深蹲跳 向下深蹲后迅速向上跳起(图4)。 5.向前蛙跳 手背在身后,腿向下深蹲,然后迅速向前跳起…  相似文献   

16.
跳远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采用测力平台和高速摄影机对运动员进行测试,将数据进行了同步分析。认为跳远踏跳落地垂直速度是影响腾起垂直速度的重要指标。缓冲垂直平均力和缓冲冲量是评定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时,对起蹬角和起跳幅角等参数进行了探讨,并应用力学模型对踏跳各相关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图2:第一起跳腿蹬伸充分,摆动腿前摆快速。图3-6:换腿幅度大,第一跳着地前大腿高抬至水平位,双臂充分后摆,为第二跳起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图7:第一跳着地缓冲时身体重心较高,上体稍前倾,有利于下一跳。图8-10:第二跳,大腿高抬,并充分前摆,以争取第二跳远度和为下一跳做准备。图11-18:最后一跳,空中展体充分,有利于收腿前伸落地。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录像解析和肌电同步测试的方法,对6名受试者单、双脚踏跳起跳腿的运动学数据与肌电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脚踏跳的缓冲时间明显短于双脚踏跳;不同时刻的髋关节和膝关节角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种踏跳方式不同阶段各肌群的放电程度和发力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利用SAFMS -T全力测控测力平台 ,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健将级运动员进行了不同落差的跳深全力测试实验 ,分析研究了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落地时下肢受竖向冲击力大小与落地缓冲方式有关方面的因素及落地稳定性的好坏与压力中心曲线形状之间的关系。得出下列结论 :跳深落地时人体受的竖向支反力与脚落地的缓冲方式有关 ,前脚掌先落地缓冲支反力第二峰值小 ,全脚掌先落地引起的第二峰值力大等结论 ,为训练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对其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采用单足跳型技术;着地瞬间时相,着地角在跨步跳阶段、支撑腿膝角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最大缓冲时相:支撑腿膝角缓冲幅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差异显著,表明支撑腿退让性工作能力和快速蹬伸能力不强.离地瞬间时相:起跳角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助跑最后一步的水平速度为9.99 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