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木块放入水中,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铁块放入水中,虽然沉入水底,但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可是,还有一些看似浮力却不是浮力的现象,下面就来揭开这些似是而非的“浮力”的“面纱”吧.  相似文献   

2.
在教研组会议的自由谈中,有老师提出一个颇为偏僻的问题,很有点出乎人的意料:液体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上吗?于是引发了一席关于浮力的讨论,现将其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并恭候教正。  相似文献   

3.
多年教学实践下来,颇感头痛的是,不少同学总是很难走出物理现象分析的“想当然”。如:学完浮力内容时,我问学生:“物体在水中的不同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一样?”许多学生的回答是:不一样:越深浮力越大。因为一个物体浮在水面上,当它向水中深处按时,得用很大的力,说明越往下浮力越大。再如:这样一个问题:干燥的温度计,在电风扇的吹风下,其示数是否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风吹过来,人就感觉凉爽,判断得出温度计示数减小的错误结论。还如:我们学生做过这样一道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  相似文献   

4.
人从周围所接受的信息,90%以上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任何工作都很重要。从教学的特点来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有其重要性。缸满水溢,很普通的事,阿基米德却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建立了浮力学说的基础理论;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5.
一、考查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一个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记住结论--浮力大小只由排水量的多少和液体密度决定,但在解题时却容易受到原有错误观点的影响,总感觉漂浮的物体比沉底的物体所受浮力更大.因而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既是一个常规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中考中经常更换试题背景,重复考查这一知识.  相似文献   

6.
罗鑫 《初中生辅导》2014,(14):29-34
正浮力是力学分类中的一种类型的力,浮力问题是中学物理的重点、难点之一,所谓重点是指该知识点能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难点是指在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涉及受力分析、力的平衡条件、压强、密度等知识,联系的概念多综合性强,导致很多同学在面对浮力问题的时候感觉到很棘手。根据多年的教学和中考的常规考题的分析(本文只涉及液体浮力)本文浅谈一些解决浮力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浮力是大部分初中科学教师眼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开始学习浮力的时候,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浮力、阿基米德定律、浮沉条件等概念和知识的建构比较顺利,可是越到后面,学生越觉得浮力难学。浮力之所以成为初中科学的教学难点,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浮力教学内容所需要的逻辑运算水平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相似文献   

8.
浮力是初中物理中很重要的一章.浮力问题涉及的概念较多,与物体密度、受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等知识联系密切.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判断或区别漂浮、悬浮等状态,做好受力分析,并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浮力问题的一般思路如下.一、根据浮力产生的原  相似文献   

9.
浮力现象尽管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屡见不鲜,但由于受年龄小,心理尚未完全发展和认知阶段局限性,常常根据粗浅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些错误的观念,造成对建立科学的概念的障碍,给教授浮力带来一些困难。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我们可以增加两个浮力的小实验,其一是用手掌将浮在水中的乒乓球压入水中,使手掌感觉到浮力的存在;其二是手掌托起一个密度比水略大的小球从空气中到水中感觉浮力的存在。针对有的同学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相似文献   

10.
阿基米德原理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基本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都以它为基础,所以对浮力的概念要有很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从力的性质来看,浮力属于弹力,而我们把它叫做浮力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命名的。顾名思义,浮力就是使物体浮在液体(或气体)(以下简写为液体)中的力,亦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buoyancy force)。浮力存在的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生产、军事上也都有重要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露森 《学苑教育》2012,(17):52-53
“浮力”是科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了“浮力”之后,对“浮力”的偏面认识、错误认识还依旧存在。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并列举学生存在的有关浮力的“相异构想”,分析有关浮力“相异构想”的原因,进行针对“浮力”典型“相异构想”的教学设计,从而有效、有质纠正典型“相异构想”,建构“浮力”概念及知识框架,达到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道浮力问题与实验湖北省安陆市伏水初级中学︵︶严长林我在讲授“浮力原理”一节课中,按照教材要求做完实验,总结出“浮力原理”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能否受到大于液体重力的浮力呢?”结果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根据浮力原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已有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仪的基础上改进的浮力实验演示仪,改进后的仪器可以完成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等有关浮力的探究实验,并且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以及“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浮力一章中,要探究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教师一般运用课本上的实验来完成探究得出结论,课本中的实验每次称质量要擦干试管,很麻烦,用下面改进的实验可非常直观地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7.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不管是漂浮还是下沉)受到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由浮力定义,同学们就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是这样吗?请看下面两个活动中的物体,判断一下,它们受浮力作用吗?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教材,在讨论浮力时都会要求学生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因为课程标准中就有“认识浮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前的话告内打“√”,错误的打“×”.)1.放在液体、气体或真空中的物体,均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2.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产生的3.实心物体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的小4.同一密度计放在盐水里受到的浮力比在纯水里受到的浮力大5.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与它同体积的液体受到的重力6.体积相同的空心铁球和实心铁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一样大7.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其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8.质量相…  相似文献   

20.
第十讲 浮力     
蹑景 《中学理科》2005,(9):36-41,48
浮力是力学的重点知识,也是中考的主要内容,在各地历年的中考题中有关浮力的题都占有相当的份量,占分比例约是4~8%.浮力题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而且这三种题的层次要求大体是依次提高.填空题一般是基础知识题,如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应用初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