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材体系难,而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更难。这不仅因为“思政”课教学体系涉及的教学环境更为复杂,教学难题更多,而且因为思政课教学要说服学生,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品德,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苗飞 《教师》2013,(25):86-86
音乐“艺术表现”表现课型就是充分地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创设生动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主体实践、真实体验,打开学生心灵之门,促进师生、生生间、学生与生活、学生与教材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感知、体验、表现”一体化,促进学生的成长。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艺术表现”课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突破定积分概念的理解困难,精心设计定积分"铺垫课",通过教材安排的3个实例,以问题引领,让学生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解题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概括解题程序,最后深化小结.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涉及教材、教师、学生等多维要素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深化教材、教法、教师、学生、考核“五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即整合教材内容,构建适合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探索适宜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学生实际,准确把握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体”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创新吻合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突破定积分概念的理解困难,精心设计定积分“铺垫课”,通过教材安排的3个实例,以问题引领,让学生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解题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概括解题程序,最后深化小结.  相似文献   

6.
“暗箱问题”是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课题。在小学自然教材中,有些课文所介绍的内容是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但根据一定的可感知情况,可以间接推断出来。这一类内容,在教材中常以“解暗箱”的形式出现。例如:《人的骨胳》、《人的神经系统》等课文,都属于“解暗箱”课。这些课文是教材中的难点,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激发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或出示一些较新奇的事物,或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解“暗箱问题”的积极性。它是解决“暗箱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安排说课的结构是值得商榷的,这五项仅仅是说课中必然要涉及的五个因素,并非说课的结构部分,所以说课要根据教案构成的两大主要部分即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步骤与过程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说教材 ,明确“教什么”。首先 ,说课者必须明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认真钻研教材 ,说清某一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个学段中的任务。这样 ,说课才不会迷失方向。其次 ,要说清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 ,了解知识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要从单元组成的科学系统来说清教材的重点要求。第三 ,教师要将教材、教参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说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特点 ,理清教路、学路和知识技能训练的“线路”。说教法 ,明确“怎样教”。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 ,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同样一…  相似文献   

9.
周云凤 《山东教育》2013,(17):27-28
"磨课",是教师用集体协作的方式,通过对一节课进行多轮的打磨,从而达到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凡是涉及课堂教学的内容都可以纳入磨课的范围,如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教材,磨环节——哪些是课堂必备的环节,磨幼儿——幼儿可能出现哪些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社会现象。这种状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因素的制约所致,因而非常有必要提高教师的水平。“说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说课”活动能促使教师刻苦学习教育理论,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果。这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本文仅就“说课”中“说教材”一项略陈浅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对教材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讲一道应用题:“一种药品第一次降价25%,…  相似文献   

11.
教好技工学校《物理》课,主要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精心做好实验;提倡应用知识,强化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说课”说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课的关键不在于其形式,而在于其内容,即“说什么”的问题。通过说课的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出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体现出教者对教学要素的深层次理解程度和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功底。 一、学生状况和教材分析 人们常说教学要“吃透两头”。一头是指学生,一头是指教材。“吃透”的涵义是,对学生充分了解,做到“知、识、爱”;对教材熟悉精通,做到“懂、透、化”。教师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只有对教材熟悉精通,才能驾御自如。这些都要在备课阶段完成,然后在说课时加以表述。可见,备…  相似文献   

13.
在鲁教版教材“区域的特性:整体性、差异性与开放性”一课中,融入云南省本土案例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从时间向度、空间尺度、地理学思想三个层面挖掘其中丰富的生态价值与育人价值,从区域认知视角探讨教学思路,并基于拼图合作学习法构建本节课教学模式,力求在实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地方感知和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吨”这个重量单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 ,所以教材通过装货物的卡车、火车皮这样一组图画 ,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物品都很重 ,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来表示 ,自然地引出了更大的重量单位“吨”。接着通过计算10袋大米的重量 ,教学1000千克是1吨一例 ,让学生实际感受到这个很大的重量单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是建立1吨重的概念。二、说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 ,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  相似文献   

15.
“教材教法课”常被称为“教条法课”而不被师范院校学生所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打开任何一本“教材教法”的书,都给人“教条”的感觉。以中学语文这一学科为例,有关的“教材教法”讲的都是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原则、过程、方法等等,如果不认识它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学起来实在乏味得很。第二,不少师范院校的学生不相信自己上了四年大学还当不了个中学教师,因而把“教材教法课”看作是多余的课。第三,如果教师不注意随时改进教学方法,不注意联系中学的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课教学中,有很多事物的内部情况都是无法直接感知到的,我们称之为“暗箱”。在这类课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外部的可感知到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研究,从而间接地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自然享物和现象。即教师引导学生逼过对输入输出信息的研究来探索事物的内部奥秘。这一教学过程,谓之“解暗箱”。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的课文,就是自然教材中的“解暗箱课”。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是学习物理学科的启蒙课,“科学之旅”则是这门启蒙课的开篇.上好这一课,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物理的良好开端.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一、教材1.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的一些经验和实践,我认为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是说课中必然要涉及的五个因素,而不是结构部分。说课要根据教案构成的两大主要部分即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步骤与过程来说明,先说明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确定的依据和理由,再说明教学程序安排的依据与理由。下面我就从两点来重新探讨一下“说课”。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说明(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7~38页,千克的初步认识。(二)教材简析。对物体的重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接触,但对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到。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形象、具体,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此,使学生通过实物感知,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千克”的初步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重量单位“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克”的初步认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拉近了一步,它充分体现出了“生活中的数学和应用”这一现代数学教育思想,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可设计如下四个层次:(1)接触实物,初步感知;(2)对比感知,认识进率;(3)再次感知,巩固表象;(4)结合实践,运用知识。这四个层次是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设计的。因为学生对重量观念的形成不能仅仅满足于直观感性认识,还要使学生从直观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才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重...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课前思考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后,初步感知平移运动的特点。关于平移内容的学习,五年级还会继续深入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那么,本节课到底学习到什么程度合适?从教材的整体编排看,二年级对平移学习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三年级是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感知平移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