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文”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易经》上讲 :“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人文”用今天的话来讲 ,就是精神文明。《辞海》解释说 ,“人文”今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那么 ,“人文教育”即人文学科的教育。它是指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 ,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普遍的关怀之情和慈爱之心 ,有利于人生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一、简单回顾在西方…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大体包含着两种教育:其一是科技教育;其二是人文教育。中南大学校长胡冬煦在2002年陕西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会上指出:“科技教育是以传授科技知识为主,培养科学精神,以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并提高其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则是以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主,培养人文精神,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由此可见,完整的教育应当是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最大限度地完善人的生命,使人性的光…  相似文献   

3.
教育制度并非机械的纯粹规则,而是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育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人文性的,是以人性发展为根本、为人性发展服务的。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制度建设的根本。教育制度建设的价值关怀本质上就是对人类教育共同体成员需求的关注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人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理解和掌握人文关怀的教育意蕴将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弘扬人性,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的高度抽象乃是强调人之所以为“人”。而控制自然、主宰自我生命、以“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最高行动准则则是人之为“人”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应的人文教育自当是从这三个方面促进人性之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6.
自创办伊始,我校就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我校认为,人文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人文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客观地决定了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的人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力量。因此,我校认为,要想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确立,突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意义,突出了语文学科对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所承担的任务,强调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人文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唤起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这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人文的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研究"物性",人文则研究"人性";科学用也不同,科学相当于一个"为学"的过程,人文则是一个"为道"的过程,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不可偏废.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将会导致大学培养出了"才"却丢失了"人".为此,应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运用人文特有的方法--反思和直观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认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的“人文性”,就是人性,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育也是人文教育,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人文教育。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个体,离开了“人”,言将难以自立。  相似文献   

10.
桂署钦 《培训与研究》2009,26(7):93-95,103
人文教育是全面培植人性的教育,它对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学要推进人文教育事业健康向前发展,就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并遵循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系统优化、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是全面培植人性的教育,它对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学要推进人文教育事业健康向前发展,就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并遵循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系统优化、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哲学化的色彩,也充分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表现了其对于人的重视和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也表现了人类对自由解放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该贯穿人文关怀,以人文关怀为指引,同时将人文关怀作为评价的重要尺度。新时代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服务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将人文关怀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中。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与创业教育(以下简称继创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一、继创教育课程优化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发展工具,它应当把发展完美人性作为天职,千方百计地唤起人性、培养人性、传播人性,促进人性的成长。当然,我们所讲的人性,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发展要求的人性。教育要履行这一天职,就应具有人性的特征,就必须以“人”为本。继创教育将一定社会对于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课程中。人则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课程中,积累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文教育是使人性得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内在精神动力。理工科学生的成长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分析了人文教育对理工科学生的重要意义,对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自创办伊始,我校就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我校认为,人文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人文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客观地决定了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的人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力量。因此,我校认为,要想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工业文明,但也带来了一些人性的异化和缺失。社会呼吁教育思考人性,培养理性,培养在人文与科学的浸润下的现代文明人。基于这种思考,学校有必要进行校本阅读课程的开发,在课程的价值追求、课程的建构、课程的实施这三方面进行探索,以实现学生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不只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是心灵的对话,引领学生做有人性、有信仰的人。政治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独立个性为目标的重要课程。政治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人类的自我关怀,对幸福和尊严的追求,对人的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全面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提起“人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都以为它是个遭到批判的对象,是西方资产阶级追求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那一套货色.因此,对之讳莫如深,久而久之,“人文“就变成难以理解的空洞概念了.那么,人文到底是什么呢?人文,简单地说,一个是关心人,一个是关心文,即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他人;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性的教育,以个体和人格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体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这正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人文教育与“以德育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人性一直是哲学和教育学关注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片面强调学生技能的获得,出现的“物化.教育”、缺失人文鼎神等现象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值得反思.苯丈从构建底蕴厚重的人文环境、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教师以及改革教学硬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性回归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最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是要说明和回答人类应该怎样存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些人类最重要的课题,简而言之,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其实质就是如何实施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