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不少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其他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  相似文献   

2.
麻辣语录     
寒门学子,难入名校。——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九十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  相似文献   

3.
一位当了15年教师的网友linyang222在网上发帖,直言: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这个时代寒门难出贵子。2011年8月4日曲版的《南方周末》报道,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表明,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目前北京大学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仅为一成,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占17‰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到底是哪些障碍垫高了寒门子弟考入名校的门槛,封锁了他们努力向上的通道?他们是否还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正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较大的城乡发展差距所导致的。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办学条件差,师资缺乏,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而现在这一生源比例又有所下降,还受到新的客观因素的影响。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现在我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超过百分之五十,城镇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城市考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将随之提高,农村考生比例下降也就是必然结果。农村生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涉及教育公平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但解决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熊丙奇 《成才之路》2011,(34):12-I0007
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可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相似文献   

6.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学入学率有了极大提高。据统计,2011年高考计划录取人数为675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为685万人,全国平均录取率超过75%,某些省份的录取率甚至达到90%,绝大多数学生不愁没大学上。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越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比例越低,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例如近年来考入北大、清华的农村大学生只占15%左右,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均低于30%。而在上世纪80年代,无论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还是一般高校,农村学生都占大多数,许多大学甚至高达80%以上。是什么让农村学生离大学、名校越来越远呢?  相似文献   

7.
监测教育公平状况,开展学生家庭背景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来,关于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消息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国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2005年  相似文献   

8.
熊丙奇 《山东教育》2011,(10):61-62
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最近有媒体发问:穷孩子究竟有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9.
就业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大学生就业工作更是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学生就业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中应当如何定位自身的工作思路,具有非常特殊的探讨价值。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哪里?这些学校的就业基本特性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之后,对这些学校的教育状况如何认识?其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分析研究,给出回答。先说说对综合性重点大学就业工作的基本认识:认识之一:综合性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它的市场的全国性分布也非常明显。据教育行政部…  相似文献   

10.
据《光明日报》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  相似文献   

11.
陈健 《教育》2012,(19):36-37
保送生制度是指具有突出特长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获得保送资格后,通过各项审核、测试、考查,无需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直接获得进入高校学习的权利。近年来,随着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比例的此消彼长,读大学似乎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曾经羡煞无数学子的保送生制度,日前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存乎?废乎?在当前教育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背景下,研究高考保送生制度的历史变迁,对保障教育公平、做好高校招生录取有一定的理解。初创期:缘于弥补高考制度缺陷说到高考保送生制度,就不得不谈到中国的高考制度。解放前,由于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公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重点大学和地方院校差距扩大。富有阶层的子弟拼命往重点大学挤,它使原本匮乏且失衡的教育资源更加畸形化。农村和中小城市占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表明,占我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23%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之前,有媒体就报道,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农村生源也占17%左右。农村学生考上好大学日益艰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和热议的话题。目前体制下,各高校录取指标分配到各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部属院校属地招生计划远远大于分配给贫困地区的招生名额,农村地区"寒门"学子升入名校概率减小。因此,国家需要调整招生政策,尤其是要降低部属院  相似文献   

14.
推进非"基地"院校,特别是众多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突破重点。以南通大学为例,考察了地方综合性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地方综合性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必须立足于办学实际与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地方特色,发挥综合优势,从而构建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地方重点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政策在地方延伸的产物,这些大学在地方政府的特别眷顾下,惰性逐渐养成,水平难以提升。从路径依赖的视角分析地方重点大学发展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透视外在和内在两种变量对大学发展的影响,进而对未来大学发展的路径做出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16.
警惕对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制度化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年初,从温总理的关注开始,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又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基本情况是,在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中,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总体在上升,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2005年已经达到53%.但问题是,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却在明显下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农村新生的比例早已不足20%.  相似文献   

17.
不妨先看一组数据,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同时,清华、北大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类似的例子并不乏见,农村学生近年来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显著下降.这引起了有关人士包括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地方重点大学和谐发展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重点大学是推动我国高等育大众化进程的重要生力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提出之后,地方重点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和谐发展.实现地方重点大学的和谐发展,必须使学科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必须正确处理高校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以便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基础、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发展教师教育的过程存在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断裂、综合化与师范性的博弈、实践性与农村性的缺失的困惑,论文旨在从专业发展、学生本位、农村与实践三个方面提出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加强大学文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既是令众多学子神往的学府,又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在我国,至今人们对于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大学仅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大学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追求?当前大学发展、变革中的主要倾向是什么?如何开创大学改革创新的新局面?等等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仍然众说纷纭.因此,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特别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加强大学文化问题研究,深刻认识大学的本质及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我国大学的文化品位,促进我国大学实现新的文化觉醒,充分发挥我国大学在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开创我国大学改革创新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