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2.
薛武春 《语文天地》2009,(11):52-53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准.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设疑提问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促成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  相似文献   

4.
覃莉莉 《新疆教育》2012,(15):184-18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合理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设问的策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激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学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基础。对教师来说,课堂上其不仅应"提疑",更应"激疑",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教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以来,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活动时大多基于教师教的层面去思考,忽视了学生怎么去学,使得学习活动被动且低效。那么,如何从"学"的角度构建教师"导"的策略?笔者从长期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一、"导"在学生的质疑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导"课堂,导在有价值,由学生的"疑"而"导"是站在学生的视角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往往可以在很大层面上避免"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重要作用。而“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优化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师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课堂提问是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运用得好,能优化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兴趣、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往往影响着一堂课是否有效。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提问是无效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那么,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提问呢?一、来而不可失者时——因时而问,以问探疑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问题成堆",从导  相似文献   

12.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思维启迪的钥匙。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  相似文献   

13.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不断质疑和释疑过程。高中地理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问题意识,能发现和提出生活中有探究价值的地理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因此,"问题生成"就成为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教学手段。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二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本文主要探讨学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问题生成"情境中积极主动学习,使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生动有趣的质疑和释疑。发掘问题、设计  相似文献   

14.
司孟秋 《小学生》2012,(11):20-2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堂好的数学课,总离不开教师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引导提问,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导"的优劣。恰到好处的巧妙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激疑促思,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呢?一、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要求,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特别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在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初中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讨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的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古语说:“道问学。”学问学问,问在学先。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可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经常的行为,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对话能否真正展开。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优化提问形式,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重要前提。一、巧问——迅速打开思维的大门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在"圆柱的体积(练习课)"上,教师首先让同桌两名同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44):50-53
常看到现行不少的语文课堂,从揭题导入、过程学习到回顾小结,环环相扣,套路满满。"教师精心雕琢问题,学生依循琢磨回答",这已成为一种压制学生自由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的课堂更要求从"问导"走向"导问",教师应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教师可从"导预习""导质疑""导拓展"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借助"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来进行阐述"导问"策略,引导学生在"疑而问、探再问、练后问"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从根本上讲,教学过程实际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恰当的提问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有序、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保证,但是,从问题解决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说,只仅仅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另一半更为重要的任务即是"导答"(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并能正确回答教师的提问,问题才算得到根本的解决,教学目标才算真正达成。为了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提问,而且要善于导答释疑,要为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穿针引线、指点迷津、铺路搭桥,帮助学生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19.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说:"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激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学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基石;对教师来说,课堂上不仅要"提疑",更应"激疑",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三维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课堂提问。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把学生带入奇妙的问题世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提问要巧妙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会讲,更重要的是会导。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高明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好演员,更应该是一个好导演。这就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部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必须要求教师的提问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