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直被诠释为“主体—客体”关系。这种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以“交往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和方法论,就要求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出富有创新性的“解构”和建设性的“建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就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旨在从重“理论、规范”的灌输转向以“人”为本;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单一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双方的有效沟通,是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观念,为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资源。较之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在沟通情境上具有三方面的变革,即从“被动客体”到“参与主体”、从“现实环境”到“网络环境”,以及从“以理服人”到“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是在与私人交往相区别的意义上使用了公民交往的概念。在20世纪的哲学家中,哈贝马斯深入洞察了发生于近代劳动与交换领域的交往又与之相互疏离的市民的公共领域。这种交往可以被概括为公共交往,并在理论的思考上区别于私人交往。公共交往与私人交往的相互疏离,是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私人交往关系在基本性质上是特殊主义的,人们用于支持朋友和伙伴间的友爱的基础也是共同交往所产生的感情关系。在公共生活中,交往关系是“普遍主义的”,这种关系上的相互有效性要求所诉诸的是人们对陌生人或“一般人”的法律的相互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的尊重与平等相待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交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质量高低对于思政课具有重要影响。从“质”和“量”两个角度看,当前高校思政课存在有量无质、有质无量、无质无量等三种现实问题。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升思政课交往质量对于增强思政课针对性、亲和力、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作为交往主体的思政教师要发挥自身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交往意识,提升交往能力,营造交往情景,并激发学生的交往意愿。  相似文献   

5.
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交往理论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交往范畴是我们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视角.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交往实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交往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要求以实施“平等对话”为策略,以选择“生活世界”为载体,以优化“互相理解”为方式,以确立“共同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交往范畴的意义域及其相互关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得益于马克思“社会劳动”思想的启发,但却不同于马克思交往概念与生产方式的内在关联.立足于其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建”,由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由目的合理性转向交往合理性.尽管交往行为理论在对社会进化的解释方面与马克思的思想存在种种差异,但它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研究,对于深化现代性问题的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跳出西方历史上对人存在问题的认识桎梏,雅斯贝尔斯试图用“交往”来解析人存在问题的本质,并对教育交往活动进行论析: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本真的教育即通过主体共在的精神交往促进主体灵魂转向的实践活动。雅斯贝尔斯教育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未来教育交往史应加强对教育交往中共同体的关注与体认,加深对教育交往中苏格拉底式对话的还原和解读,加大对教育交往中主体共在精神交往活动的挖掘和探究,进而牵引着教育交往史研究者不断深度剖析交往主体中的个体及共同体,解读历史中“精神交往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解析现实中“变革的教育”和“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作为交往行为的一种知识背景,生活世界也可以视为交往行为理论的经验出发地。可以认为,哈贝马斯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中面临的交往现实问题而提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他力图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提出“交往范式”的分析理论,并由此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重构。哈贝马斯所做出的“交往范式”对“劳动范式”的理论置换,这在他所处的晚期资本主义时代是有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深入,“话语方式”从灌输范式向交往范式的转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交往范式与灌输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学双方作为平等的主体基于更好的理由而非权力的压制来展开以言施为的话语交往活动.与一般的话语交往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交往其首要功能是意识形态教育,基本功能是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交往需要具备主客体两方面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交往有三种形式,一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话语交往,二是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话语交往,三是课外实践教学中的话语交往.  相似文献   

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虚拟交往的内在属性,它既在虚拟交往的客观时间中展开,又在虚拟交往的虚拟时间中展现。现实生活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并不总是有序的,而是存在着客观时间效益不明显与忽视虚拟时间的时间困境。对此,既要在客观时间层面建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时间机制以及时间序列、时间节奏与时间密度的调节机制,又要在虚拟时间层面建构虚拟交往主体的沉浸感提升机制、“实际时间”与“错位时间”的联动机制以及“延伸时间”与“强度时间”的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选择方式,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体现了“人本化”育人理念和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是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建构路径可概括为:内容取向:坚持本体价值复归;方法定位:从灌输到交往:目标达成:交往实践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交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并非仅仅是达成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交往的深层旨趣在于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转向。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的转向;从“灌输”到“对话”的转向;从“知识化”到”人性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案例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本校的“人和教育”特色建设,对合作学习方式的深入探究。同伴交往武学习法,通过生生互动交流,在活的生活体的思想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教学目标得到更充分的实现;通过培养学生倾听、表达、讨论、争论、合作等交往行为,使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得到落实;这是在学科课程中实现“人和教育”的精髓,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负因子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儒家“礼”与“和合”的思想,造成幼儿一定程度的自我压缩和贬抑,限制了幼儿的主动交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规范意识、“严父慈母”的教养方式,造就了幼儿“他制他律”和“阴柔内敛”的被动人格。减损了幼儿同伴交往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而优则仕”的功利价值取向,剥夺了幼儿同伴交往的时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16.
师生交往是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的地位,因而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友好相处,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但实际情况并不尽人意。教师的美好愿望,往往不能变为现实。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遵循师生交往的规律,一厢情愿。有时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把学生当“人”看,而导致某些不应有的误会,影响了师生间的良好关系。笔认为,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必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重构知识教学:一种交往价值的走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知识教学在本质上是主体之间 (师生之间 )的知识交往活动。现行知识教学中存在着诸种“负交往”倾向。当代知识教学的改革或重构 ,迫切需要通过交往实践的方式 ,促使“负交往”的知识教学走向主体之间的知识交往  相似文献   

18.
交往是人们普遍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发展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更典型地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这种特点。因而教育不仅是要学生学会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能,更需要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在教育视野中,不仅要注意“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同样应看到它的目的性价值,即把交往当作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9.
雅斯贝尔斯不仅从哲学层次上提出了“交往”理论,而且还将交往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并作了深入的探讨,具体论述了交往在教育中的意义和大学中生命的精神“交往”,由此构成其交往教育观,这对于当今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和话语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是哈贝马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哈贝马斯一方面对传统理性展开了深刻批判,另一方面又力图以交往行动为基础进行理性重建,涉及到交往行动的涵义、背最因素、在社会行动系统中的地位、语言的地位及其职能,以及“交往行动”的合理性与合理化等问题。哈贝马斯还进一步把对理性的考察放到社会实践中去,阐述了交往实践活动中的话语伦理问题。哈贝马斯的上述思想,既具有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