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山东济宁喻屯公社发现一组汉画像石,其中第二石被研究者名为“蹴鞠图”,但它跟过去发现的汉画石中的“蹴鞠图”区别很大,王思礼、赖非《济宁汉画像石中的“蹴鞠图”小议》(载《体育文史》今年第一期)一文,已作了一些介绍。笔者奉读之后,觉得把手弄鞠丸看成是“蹴鞠”,大为可疑。  相似文献   

2.
汉代人们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歌舞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汉代歌舞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汉画像石、汉俑中的图像就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汉画像石、汉俑图像内容极其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击剑比武、庖厨宴饮、舞乐百戏、车骑出行、耕种纺织、珍禽异兽等,包含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其中描写音乐文化生活的乐舞、百戏的内容占较大比例,这充分反映出音乐活动在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对研究汉代经济文化生活和音乐的起源、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宇全 《杂技与魔术》2012,(2):52-53,61
从画面分析考证可见,沂南北寨村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上,不但有手技——"跳丸、跳剑";竿技——"戴杆";绳技——"走索";大型的兽舞——"鱼龙曼延";惊险马戏——"戏车高橦";还有迄今已失传的独特而又难度极高的"七盘舞"。堪称一幅奇险绝伦的"百戏角抵图"。稍微对照一下,便会发现,今天活跃在舞台上  相似文献   

4.
技巧运动的一些基本动作,如手倒立、鱼跃、下桥、后手翻、侧空翻、空翻以及两人和集体造型等,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了。手倒立,唐代称为“掷倒伎”,清代称为“竖蜻蜒”,在我国西汉时期的角抵百戏中就已有了。山东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彩绘乐舞、杂技陶俑中,就有两个艺人在乐人的伴奏下做手倒立表演。四川出土的汉画象砖百戏图中,有一种“五案  相似文献   

5.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优美神话.汉张衡《灵宪》云:“姮(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大《汉画像石》邮票第6图“嫦娥奔月(1999—2—6.图l)”上,月宫中的蟾蜍已反映了嫦蛾的蜕变。但是.笔细察汉画像石图案,认为命名这枚邮票为“嫦娥奔月”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已发掘汉代画像石墓40余座,收集各类画像石3000余块。建于1937年的南阳汉画像馆不仅搜、藏画像石,还将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迁至馆内复原陈列。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天文图像、珍禽异兽等。画像采用浅浮雕加施阴线的技法,在汉代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8,(8):39-39
本刊消息:于4月底至7月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的“陕西古代体育娱乐文物展”,汇集了西安、宝鸡、咸阳等8个市27家文博单位的520件反映陕西古代体育娱乐内容的精美文物,其中投姿百戏俑、六博棋盘、马球俑等许多参展文物属首次公开对外展出。展览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奔马竞逐,弋射禽兽,即骑射活动,主要展品有秦射猎纹画像砖、汉骑猎纹画像石、唐骑马待猎俑等。第二单元是角抵对剑,缘竿扛鼎;即百戏竞技活动,代表文物包括秦百戏俑、唐杂技俑、  相似文献   

8.
陕北榆林地区自20世纪20年代有汉画像石出土的报道之后,陆续出土了近千块汉画像石,分别收藏于榆林地区各文博单位。画像内容题材广泛,天界、仙界、人间、冥界等不同时空或某一位置的画像构图均遵循一种固定模式。整个画面涉及日月同辉、羽化升仙、灵禽瑞兽、车骑出行、游牧狩猎、农耕圈养、乐舞百戏、迎宾拜谒、高门望阙、冠服袍带、忠勇典故、贞石墨宝等。雕刻技法精湛,物像细部有彩绘渲染、墨线勾勒、阴线刻划等。在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生产状况、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艺术水平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毅 《收藏》2010,(9):80-83
收藏圈里对藏品种类的排序为:金石书画、竹木牙角……这排在第一位的“金”即指中国古代青铜器,排在第二位的“石”指中国古代玉器。可见,一个收藏家玩到收藏中国青铜器的水准,应该算是玩到收藏的最高等级了,因为青铜器不仅是国之重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明古国,山东省是中国古化发祥地之一,其画像石出土地星罗棋布,数量居全国之冠。体操活动贯串整个中华民族的古代历史,汉画像石以其直观的方式把汉代各种体操活动真实的记录下来。本通过实地考查及收集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把山东地区汉画像石中有关体操活动的史料系统地加以整理、分类、归纳。这可改变现今一提体操发展史便“言必称希腊”的状况,证明中国是开展体操活动最早的国家之一。展现了中国的古老明和齐鲁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1.
<正>反腰,古代杂技之一,又称竖蜻蜓、拗腰伎、掷倒伎、折腰、筋斗、握软腰、翻跟头等。表演时,演出者向后倒立、翻腰,手足至地,口衔取地上物品,然后缓缓挺身站立。反腰等柔技早在汉代百戏中就已存在。1969年济南无影山出土的“汉代彩绘乐舞杂技陶俑”中就有“倒竖鼎”等柔技表演。在“汉代彩绘乐舞杂技陶俑”(见图1)中有4名身着紧身衣表演反腰的男子,其中两人昂首屈体倒立,一人仰身后翻作翻筋斗状,另一人伏地,双足由身后前屈,  相似文献   

12.
玉兔捣药     
<正>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玉兔捣药”的形象(图1),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以及战胜自然的丰富想象。古人对月中有蟾蜍与兔的认识,与阴阳说、对月影月状的观察及“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关,如在T135M《马王堆汉墓帛画》(图2)上方左侧绘制有一轮镰刀型弯月,弯月上部是口衔灵芝的蟾蜍与一只奔跑兔,此兔并非是捣药玉兔的形象,弯月下方则有一位人兽合体的女子作奔月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石进行研究,发现山东古代体育的面貌在汉画像石中有丰富的资料和非常具体的体现,在汉画像石中反映山东体育活动图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军事练武为内容的射箭、狩猎和武艺;另一类是以娱乐活动为内容的舞蹈、蹴鞠、杂技和角抵戏.  相似文献   

14.
1999年3月16日将发行特种邮票——《汉画像石》,全套6种,其中第5图的图案为“荆轲刺秦王”,选自武氏墓群汉画像石刻。 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山东西南嘉祥县的武宅山下,是汉代一组墓地上的地面石构建筑和装饰,现已知包  相似文献   

15.
1999-3《汉画像石》第4图“车马出行”选用的是出土自四川成都北门羊子山一号墓,现藏于重庆博物馆的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中的“主车”部分。 据当时参加发掘工作的重庆博物馆龚廷万介绍,羊子山为大小两座土丘,大羊子山高16米,小羊子山高5至6米。1953年10月,成都北门砖瓦厂取土烧砖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石(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汉画像石反映了汉代社会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其中再现了汉代健身比武的  相似文献   

17.
任道斌 《收藏》2012,(21):111-113
江苏徐州《楼阁享宴图》汉画像石拓片两汉时期的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往往家饶资产,田连阡陌,养士之风亦颇盛行,宾客幕僚常常座无虚席,如淮南王、梁孝王等皆是,此在《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中有所记载,而且在汉画像石中亦有形象的表现。陋室所藏徐州出土的《楼阁享宴图》就是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体育是指自有史以来至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中国古代没有"体育"①这个词,但是一直存在着丰富的体育内容,其中包括三大类.一是养生中的体育.中国古代养生是一种专门的理论和实践,它的大部分内容,如导引、行气、散步、游山等都可以纳入体育的范畴;二是包括武术在内的多种军事体育项目;三是各种娱乐性项目,包括民间的节目活动项目,如百戏、舞剑、竞渡、秋千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中国古代剑文化,采用实地考察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目前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含有剑文化内容的汉画像石拓片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历史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剑文化及其所蕴涵的时代精神.结论:信义之剑,说明中华民族古代就有推崇信义的美德;时尚之剑,揭示了佩戴宝剑在中国古代风靡至极;防卫之剑,暗示了佩剑在防卫中的作用重大;忠义之剑,充分展现了某种忠、信、义的原则与信仰,这些信仰正是被儒家文化所浸染的社会所颂扬和提倡的;情义之剑,展现了舍生取义的义气和友情,而这也正是战国秦汉时期最为推崇的游侠精神;表演之剑与格斗之剑,体现了剑道的高深与技艺的精湛.  相似文献   

20.
任道斌 《收藏》2012,(11):111-113
江苏徐州《楼阁享宴图》汉画像石拓片 两汉时期的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往往家饶资产,田连阡陌,养士之风亦颇盛行,宾客幕僚常常座无虚席,如淮南王、梁孝王等皆是,此在《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中有所记载,而且在汉画像石中亦有形象的表现。陋室所藏徐州出土的《楼阁享宴图》就是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