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硅胶色谱柱和化学方法等手段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Pteroside P′(4)、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6)、扶桑甾醇(7)、β-谷甾醇(8)、Dihydroechioidinin(9)。其中化合物3,4,9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鸡血藤的化学成分,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果]从鸡血藤中又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正二十七烷酸(Ⅰ)、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醇(Ⅱ)、芒柄花素(Ⅲ)、β-谷甾醇(Ⅳ)、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Ⅴ).[结论]化合物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为首次在鸡血藤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肉果秤锤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肉果秤锤树(Sinojackia sarcocarpa L.Q)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理化及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肉果秤锤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Ⅰ)、胡萝卜苷(Ⅱ)、β一谷甾醇(Ⅲ)、齐墩果酸(Ⅳ)、3-β-乙酰基齐墩果酸(Ⅴ)和豆甾-4-烯-6β-醇-3-酮(Ⅵ)Ⅰ、正二十八烷醇(Ⅶ),其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直葶石豆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葶石豆兰(Bulbophyllum suavissimum Rolfe)全草用乙醇浸提,浓缩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通过反复的柱层析、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的3个波谱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24,24-二甲基-环木菠萝烷-3-醇(cycloneolitsol)和芦丁(rutin)。化合物cycloneolitsol、rutin为首次从石豆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三种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金盏银盘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金盏银盘中得到单体9个,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分别为: (Z)-6-D-B-D-吡喃葡萄糖基-6,7,3 ’,4’-四羟基橙酮,即海生菊苷(maritimet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6-O-(6”-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 ’,4’-四羟基橙酮(Z-6-O-(6”-propionyl-ββ-D-glucopyranosyl)-6,7,3 ’,4’-tetrahydroxy-auron)Ⅲ,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对香豆酸(4-O-(2”-O-acetyl-6”-O-p-coumaroyl-β- D-glucopyranosyl )-p-coumaric acid)Ⅳ,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Ⅵ.结论 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Ⅰ,Ⅱ,Ⅳ,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甙(2),牛蒡子甙(3),牛蒡酚A(4),牛蒡酚B(5),松脂醇(6).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思茅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思茅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运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中压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脂醇(1),罗汉松树脂酚(2),(7S,8R)-3’,4,9,9’-四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3),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二氢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3,4-二羟基苯甲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开发利用云南省丰富的八角属植物资源,作为前期的基础研究,课题组对短柱八角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用有机波谱学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2α,3α-epoxy-himachal-7-ol(1)、2α,7-Dihydroxyhimachal-3-ene(2)、-胡萝卜苷(3)和β-谷甾醇(4),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雪松烷倍半萜,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浙江金华的佛手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并采用多种波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4种化合物,分别为柠檬油素(Ⅰ)、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Ⅱ)、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Ⅲ)、β-谷甾醇(Ⅳ).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金佛手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药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黄药子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药子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依次为8-表黄独素E-乙酸酯(1)、黄独素B(2)、黄独素F(3)、3,5,3’-三甲氧基槲皮素(4)、5,6,7-三甲氧基黄酮(5)、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6)、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7)、β-谷甾醇(8)、熊果醇(9)、薯蓣皂苷元(10)、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11)、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12)、肉桂酸(13)、香草酸(14)、3,4-O-异亚丙基莽草酸(15)。结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9、13、15。  相似文献   

11.
杭菊中黄酮苷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菊花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有四种规格,经过试验发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是它们共有的有效化学成分。本试验从杭菊花序的95%乙醇提取物中,经萃取、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经显色等化学反应鉴定为黄酮苷类化合物,经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光谱分析鉴定其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木豆叶的化学成分,为木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AB.8大孔树脂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木豆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硬脂酸(tearicacid,1),正二十二烷(n-docosane,2),B.谷甾醇(β-sitosterol,3),牡剩苷(Vitexin,4),异牡荆苷(isovitexin,5),芹菜素(apigenin,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7),木犀草素(1uteolin8),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9)。结论:化合物1,2,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木豆叶的化学成分,为木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AB.8大孔树脂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木豆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硬脂酸(tearicacid,1),正二十二烷(n-docosane,2),B.谷甾醇(β-sitosterol,3),牡剩苷(Vitexin,4),异牡荆苷(isovitexin,5),芹菜素(apigenin,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7),木犀草素(1uteolin8),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9)。结论:化合物1,2,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战骨茎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将战骨茎质量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对石油醚部分进行成分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战骨茎的石油醚部分共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Ⅰ)、卢一谷甾醇(Ⅱ)、熊果酸(Ⅲ)、β-胡萝卜甙(Ⅳ).其中化舍物Ⅲ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叶黄杨叶中的化学成分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增殖作用。方法:通过回流提取、萃取、硅胶色谱柱与质谱、核磁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确证。采用CCK8法,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非小细胞肺癌A549体外活性评价。结果:从小叶黄杨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白桦脂醇(1)、羽扇豆醇(2)、羟基环原黄杨碱(3)、羟基环原黄杨碱酯(4)、N-甲基黄杨宁(5)、苦参素(6)、3-氨基-4-(羟基甲基)-4,14-二甲基-9,19-环丙基-17-二甲基氨基-23-苯甲酰酯甾烷(7)、3-氨基-4,14-二甲基-9,19-环丙基-16-甲基丁酸甲酯-17-二甲基氨基-23-苯甲酰酯甾烷(8)。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8均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增殖。结论:化合物5、7、8为首次从小叶黄杨叶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苦参素(6)为首次从小叶黄杨中叶分离得到。化合物7抗非小细胞肺癌A549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6.
以产自海南的药用植物三叶鬼针草的地上部分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乙醇常温浸泡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结合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并通过现代波谱方法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显示,从三叶鬼针草的地上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没药烯(1),7α-羟基-β-谷甾醇(2),豆甾-4-烯-3β,6α-二醇(3),豆甾醇-7-酮(4),7-甲氧基-6-羟基香豆素(5),1-棕榈酸甘油酯(6),3β-O-(6'-十六烷酰氧基-β-吡喃葡萄糖基)-豆甾-5-烯(7),1-O-β-D-吡喃葡萄糖-(2S,3R,8E)-2-[(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碳烯-1,3-二醇(8),葱木脑苷(9),(3S,5R,6S,7E)-5,6-环氧-3-羟基-7-巨豆烯-9-酮(10),3-羟基二氢猕猴桃内酯(11),2β,3β-二羟基-2α-甲基-γ-内酯(12)。其中,化合物(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对山桃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11个化合物,分别是:棕榈酸(palmitic acid,1a)、硬脂酸(stearic acid,2b)、β-谷甾醇(β-sitosterol,3c)、山柰酚(kaempferol,4d)、槲皮素(quercetin,5e)、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6f)、柚皮素(Naringenin,7g)、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7-O-β-D-glucoside,8h)、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7-O-α-L-rhamnopyranoside,9i)、槲皮素-3,7-二-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7- O-α-L-dirhamnopyranoside ,10j)、胡萝卜苷(daucosterol ,11k)。化合物1,4,6,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文山学院学报》2014,(3):31-33
西南獐牙菜为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功效。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从西南獐牙菜80%甲醇提取物的水溶部分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牡荆素、异红草素、6'-阿拉伯糖基-异牡荆素,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珍珠菜中木脂素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 Duby)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分离化合物,从中分离并鉴定了两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Isolariciresinol-9’-β—D—glucopyranoside(1).Urolignoside(2).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和光谱技术从高等真菌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麦角甾-5,22-二烯-3β-醇(1),麦角甾-7-烯-3β-醇(2),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麦角甾-3β,5α,9α-三羟基-7,22-二烯-6-酮(4),(2S,3S,4R,2'R)-2-(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 octadecane-1,3,42-trio1(5),3,7-dihydroxy-9-methoxy-1-methyl-6H-benzo[c] chromen-6- one (6),3,4',5-trihydroxy-6’-methyldibenzo-α-pyrone (7).其中化合物(6)和(7)是首次从该菌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