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光权 《小学生》2010,(1):48-49
几年来本人不断借鉴业内管理专家的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管理农村小学的经验,提升为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与方法。积极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校长管理境界,现就将本人之拙见流于笔端。敬请专家斧正。  相似文献   

2.
在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任校长的几年中,我们制定了切合农村学校实际、操作性强,有创意的学校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并借鉴业内管理专家的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管理农村小学的经验,提升为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与方法,积极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学校管理境界。  相似文献   

3.
智慧管理被许多校长认为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本质就是“无为”,“管是为了不管”。在管理实践中,追求无为的管理境界,尽量使管理富有更多哲理、更多睿智、更多灵性。邢台市幸福源小学的赵淑敏就是这样一位智慧校长。从教32年来,赵淑敏一直怀揣着“幸福教育”的理念,凭藉智慧去孜孜寻求无为而治的教育真谛。  相似文献   

4.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其管理水平不仅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笔者认为,校长高水平的管理应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就像一个纷乱的线团,作为学校的领军人,校长如何准确找出“线头”,进而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校管理变得优质、高效,不仅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我认为,校长高水平的管理应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做校长时曾有座右铭“无智.无能.无为”,其中“无为”是说“无为而无不为”。笔者认为.作为一校之长,“有为而治”是很不合理也不科学的管理手段,“无为而治”亦非学校管理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胡文平 《教育》2011,(33):27
小学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作为一名学校的最高管理者,校长的第一要务就是管理。无为而"管"、有为而"理"是校长管理的一种追寻境界。管理性——决策讲究民主化。决策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我们往往为决策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只要讲究民主化,校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校长对学校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能择其主要工作、主要关系加以考虑和把握,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即有为则管理,无为则适当超脱,这是实现校长领导行为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其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对提高学校管理质量、促进小学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不揣浅陋,实例探讨小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无不为"。  相似文献   

10.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目前大多数校长都习惯于“管”,而忽视了“理”,而实际上,“理”才是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体现。在学校运作过程中,校长要理顺各种校内外关系,理性地为学校发展定位,就要进行学校管理自我诊断。那么,校长应如何进行学校管理自我诊断呢?  相似文献   

11.
顾宗贤 《甘肃教育》2014,(21):23-23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可以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校长的办学理念影响着教师,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是否规范,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农村小学教育设施落后、师资队伍薄弱,而面对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期盼日渐强烈等越来越严峻的教育形势,作为农村小学的校长如何才能把学校管理好,使学校走出薄弱现状,满足群众需求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有可能是一种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种制度的约束;而“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学校管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有可能是一种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种制度的约束;而“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管理学是一门“人学”,它研究的核心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虽然小学校长这个兵头将尾的岗位什么官儿都算不上,却是个极其重要的岗位。校长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走向,校长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浪潮的冲击,当好一所学校之长难,当好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更难,现我就农村小学村校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升办学层次,是校长治校的重要课题。为实现“有特点、有示范功能的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我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实施了提升办学层次的“六先六后”策略。一、先“心中”后“中心”我校是镇中心小学,要真正能在本区域内发挥中心小学的辐射、示范作用,确立示范校地位,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热爱学校,自觉维护学校声誉,齐心协力办好学校。为此,我重视情感管理,使全体教师在情感上想与校长一起为实现办学中心目标而拼搏。现代学校管理研究表明:民主、尊重可为教师创造富于激情的工作环境。提升管理层次必须实施尊重管理和民主管…  相似文献   

16.
对于农村小学的发展来说,需要的便是校长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农村小学的发展树立一个更加长远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最终需要的不仅仅是校长的专业素养,还有教师的努力。学校管理是一门相对复杂的管理艺术,校长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以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主要从农村小学校长管理的困境以及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出路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丹江口市“中西部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班,历时21天,7日圆满完成培训任务,顺利结业。此次培训主要是针对寄宿制学校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围绕“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的责任与使命”、“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规范”、“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等问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与研讨,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与学员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有力提高了广大寄宿制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管理有各种类型,有人治管理、法制管理、“无为”管理、德治管理、人文管理,等等。人治管理依赖个人权威实行管理,其优点是效率高,但容易形成个人专断;法制管理的特点是一切以法规为依据,简易公正,但缺乏人情味;“无为”管理利于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却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状况;德治管理强调以德治校,领导的道德品格和群众的道德素养是管理的支柱,其缺点是见效慢;而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也讲个人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建立在校长个人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人文管理也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一所学校的办学之道体现了校长的价值追求。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始终将“发展至上”作为自己的追求定位,并坚信“发展”是校长办学的“硬道理”。我是2000年12月到知春里小学任校长的。刚上任,就连受三个“刺激”:一是参加学校团支部组织的欢送老校长的仪式。会上,大家态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小学办得如何,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的高低。要创办规范化学校,“村小”校长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创造条件,大胆开拓,抓住机遇,不断进取。若把“村小”管理好,必须理顺“村小”校长与学生家长、村干部和中心校之间的关系。 一、必须理顺“村小”校长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学校工作要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关键在于赢得他们的赞同和信任。   “村小”学生的家长与学校教师不是沾亲带故,就是老友旧居,学校时时处于他们的监督之下。为了自家的孩子,他们一有点不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