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一节公共课分析课文教学的层次选择并作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中师小语教学法的教学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使对小学教学缺乏感性认识的师范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原则、教材编写体系和基本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了一些单项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分析小语教材的单项训练。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字音的拼读方法;分析整个拼音教材的前后安排;分析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包括分析课文的层次段落,中心思想,分析重点段、重点句,字、词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分  相似文献   

3.
笔者发表在《教学月刊》的《曲线示意法初探》对“曲线示意法”形式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后来发表在《丽水师专学报》上的《再探》阐述了“曲线示意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特点和美学意义。此次“三探”欲在教授语文分析课文结构方面探求与曲线示意法的关系。 有人问柳青:“写作时最困难的是什么地方?”柳育说:“最困难的是结构。”中学语文教学分析课文结构何尝不是最困难的地方呢?如果一篇文章结构分析清楚了,不管对阅读、理解、赏析或仿写这篇课文都有积极意义。所以分析课文结构也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才能分析清楚课文的结构呢?我认为“曲线示意结构形式”是一“绝招”。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的“关键词”,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便于引导学生解读文章、提高教学效率,而从文中选取出来的一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字词。语文关键词教学法就是一种以一篇课文最关键、最敏感的词汇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引伸、扩展,从而理解全篇课文,突破教学重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关键词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做到牵...  相似文献   

5.
<正> 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弱点所在。现阶段阅读教学主要有两种倾向。其一,脱离课文本身,喜好生发,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一堂课乍看热热闹闹,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可是上完课后对课文的理解仍旧模模糊糊。我们姑且称这种教学为“花拳绣腿”式教学法。这种浮在课文表面,对字、词、句的教学虚应故事的花里胡哨的教学方式在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在这里并非指某一个教学步骤,它强调的是把握课文的一种方式,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本,落实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把课文读"薄"、读"厚"、读"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最新课题、更高要求和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也曾多次旗帜鲜明地发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呼吁,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语文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文的运用",要"由‘教语文’变成用课文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学环节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则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因而每一篇课文的有效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牢固基石。在明晰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而阅读教学的内容则主要是一篇篇课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则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究的话题。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观点或思想感情等,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高效率地完成这些任务,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从语文教材编排体例的变革看选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2.
石杰  王煜 《现代语文》2011,(2):41-42
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已经为人们所接受,但就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我们对问题教学进行了浅层次的理解,忽视了对文本解读中问题的精心设计,而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教学设计就是对这种现状的有力纠正。“主问题”教学设计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发扬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吸收问题教学法的合理内核,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是人们对书面材料认知、理解和吸收的过程。大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之所以普遍存在结构无序、流程随意、系统性差、规范化程度不高等弊端,主要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这一层面,提问式分析方法仍统治语文阅读教学。并忽视了阅读教学就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沿袭着单一、线形的传统教学形式,就课文教课文,教者"兴之所至",学者"见仁见智",头绪纷繁复杂,结果收效甚微。为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现状,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板块"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有效兼顾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通过一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课文"的特性,内在地规定着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以帮助学生克服现有的语文经验与课文理解、感受所需要的语文经验之间的落差。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情境中,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有以下三条: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三条路径,殊途同归,应根据落差的状况择选适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是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真正的阅读教学必须突破"教课文"的层次,提升到用课文"教语文""教阅读""教表达"的层面,引导学生能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以达到"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老师们常常是分析课文的结构、课文的中心、课文的内容老三式。但是根据现在课改和新课标的要求,这种老三式的老师过多辨解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型的课堂教学呢?这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不断探索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