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幼师低年级学生快速掌握科学的声乐入门技巧,就要在自然状态中,从日常生活的自然呼吸法中,获得歌唱发声所需要的呼吸基本原理,明了歌唱支点,以"丹田之气"为内气与口鼻所吸外气合二为一之功用,应用歌唱直呼法,克服初学者常见的学习障碍,以便于学生在声乐学习初级阶段,消除心理上的困扰,思想上的迷糊,精神上的不愉悦,让学习进程真正能循序渐进,稳中求快地学好声乐.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的"写真".它要创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表现画家对空间的吐纳,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念,处处流连的情意.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原则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自然生命之气的节奏与和谐,它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气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
小议肺阳虚     
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交替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肺脏学说,先贤多所阐发,然论证则重肺气虚而略于肺阳虚。《素问·汤液醪醴论》曰:“五脏阳以竭。”明确指出五脏阳气都有虚衰的阶段。《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形寒饮冷则伤肺”。说明阴寒之邪最易损伤阳气。如果损伤肺脏,则必然会损伤肺中阳气。清代医家唐容川指出“失血之人……  相似文献   

4.
"文气"与"气韵"本于"元气",是"元气"的审美功能向艺术扩大的产物."文气"既包含创作主体的"天赋,才华",又是形之于作品中的"风格",及受激发而形成于读者心中的"读者之气".文气的流动是一个由外物到主体到作品又到读者的,宇宙-文-人的元气流动过程,其本质和运行模式上与"气韵"是一致的.只是"气韵"后来发展成为对各类艺术进行本体性描述的概念,超越了"文气"而在更广大范围内使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学术场域的活跃人物,陈平原既立定纯正的"学人立场",又不忘幽远之"人间情怀".此书论述当代中国文化问题,落笔处小,关涉者大.其思辨之精微、关怀之幽远、点题之敏锐、见解之智慧,尤其关系未来中国文化之建设进程.之所以能这样从容与智慧,与其适当调试自家"当局者"(Insider)与"旁观者"(Outsider)身份之间张力的思路大有关系.故此,这本以演讲稿为主体,以对当代文化问题探讨为中心的著作,实际上为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与"大众接受"提供了又一种新的"范式可能".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把用白色物品破坏自然环境、影响生存质量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很少有人会想到文化环境也同样存在"白色污染".前者之"白",在一定层面上特指物体之颜色,后者之"白",则在一定层面上强调内涵之不实.中国民间通常把读错字叫读"白"字,把写错的字叫"白"字,把常常读错字写错字而误人子弟的人称之为"白字先生".  相似文献   

7.
王襞在"自然之谓道"的基础上又提出"率性之谓道".他认为,良知自然,不烦人力,只需率性便可自知自能;他把人的"天性之体"看作"流行之体",主张顺其自然,不假人力;他强调率性以归真,反对一切束缚,追求人性自由,以免用智用巧而扼杀和伤害人本就具足的自然之性.  相似文献   

8.
无论在文学发展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凡是有成就的作家,凡是在艺术修养上有一定造诣的作家,大都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创新,并赖此而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我国古代文论家对此早已有了足够的重视,并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论述.曹丕《典论·论文》首倡"文以气为主"的观点,称“徐干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他还在《与吴质书》中称"公干有逸气".无疑,曹丕之谓"气",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韩愈散文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流转于字里行间的浩然之气,而这浩然之气的形成,和他"文以明道"、"气盛言宜"的创作主张有关。韩愈认为只有"气盛"才能"言宜",并自觉把儒学作为"养气"的内容,把儒家之道变为自己内在的修养之气,从而由修养之气转化为作品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10.
穆时英因早期的小说被誉为"普罗小说中之白眉",小说集<南北极>所洋溢的并不是"都市气",而是浓郁的"水浒气".这与作者当时的写作语境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其中的"水浒气"表现的是末路英雄的反抗,描写了阶级对立,表达了穷人要翻身的思想,并反映了由个人反抗走向群体反抗的道路.末路英雄的语言暴力将这种反抗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