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辐射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合成肉桂酸苄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肉桂酸钠和氯化苄为原料,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作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在常压下直接合成肉桂酸苄酯,并对催化剂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辐射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反应的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当n(肉桂酸钠):n(氯化苄)一1:1.2时,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的用量1.0g,微波功率300W,辐射40min,产率达81%以上.  相似文献   

2.
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氨基乙基苄基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乙氨基乙醇、氯化苄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氢氧化钠固体为碱,苯为溶剂,经Willamson醚化反应高产率合成N,N-二乙基氨基乙基苄基醚,收率可达80%。考察了催化剂、温度、溶剂、反应时间、投料比对此经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产物经过沸点、红外光谱、H^1-核磁共振谱给予确证。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香料苄基-2-萘基醚的合成方法,通过对催化剂的改进和利用超声波技术改善催化条件,使苄基-2-萘基醚的合成过程向绿色化靠近.具体实验方法是,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在超声波辐射下,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苄基-2-萘基醚合成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条件下,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是合成苄基-2-萘基醚的一种可行工艺.合成苄基-2-萘基醚的最佳条件为: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2-萘酚与氯化苄的摩尔比为1∶1.05,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1.5h,产率可达40.5%.  相似文献   

4.
采用2,4-二硝基苯酚与苄基氯为主要反应原料,在碘化钾存在下,用相转移催化剂在水相中催化合成了2,4-二硝基苯苄醚。研究了反应中催化剂、活化剂及碱的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时间等因素对产品产率的影响。最终优化了反应条件,最佳条件为:催化剂:活化剂:碳酸钾(摩尔比)=0.14:0.15:0.3;2,4-二硝基苯酚:苄基氯(摩尔比)=1.5:3.0;在70~75℃反应3.5h产品收率达到90.65%。  相似文献   

5.
以三种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苄基保护,合成片螺素中间体———3-苄氧基-4甲-氧基苯甲醛、3,4-二苄氧基苯甲醛、2,4,5三-苄氧基苯甲醛.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使每步反应的收率均提高20%左右,并通过1H NMR、IR、UV和熔点测定等手段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烯丙基对乙基苄基氯化铵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乙基氯化苄和二甲基烯丙基胺为原料合成了二甲基烯丙基对乙基苄基氯化铵,测定了光照、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不同溶剂、氮气保护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通过四苯硼钠的定性、定量分析确立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IR、^1H-NMR、MS表征.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系列内酰胺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乙酸酐和水杨酸的乙酰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用量、酐/醇比对水杨酸酰化反应产率的影响和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最佳的反应条件为:n(乙酸酐)∶n(水杨酸)∶n([NMP]H2PO4)=2∶1∶0.075,反应温度70℃,时间30 min,产品收率达72.4%,且该离子液体重复使用4次,仍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大孔型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为骨架经溶胀剂溶胀,用三乙胺为胺化剂合成大孔型交联聚苯乙烯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相转移催化剂。并测定了其交换容量,每克干树脂的交换容量达4.4meq以上。并将此合成的催化剂应用于环己醇的氧化,制备环己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水存在下,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氯化苄为原料,以Et3N为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苄酯。结果表明,n(对羟基苯甲酸钠):n(氯化苄)=1:1.8,n(三乙胺):n(对羟基苯甲酸钠盐)=0.4:1,回流7h,收率达80.3%,酯含量达到99%。  相似文献   

10.
用合成的复合季铵磷钨酸盐为催化剂,35%双氧水溶液为氧源,催化氯丙烯合成环氧氯丙烷,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铵能抑制环氧氯丙烷的水解,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的适宜条件为:氯丙烯为原料和反应溶剂,磷酸氢二铵用量(相对于总反应物的质量分数)0.04%,反应温度45~50℃,反应时间4h,n(氯丙烯):n(H2O2)=5∶1,n(催化剂):n(H2O2)=1∶100。H2O2的转化率为98.8%,环氧氯丙烷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91.1%和85.7%。该催化剂的稳定性好,回收的催化剂性能接近新鲜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