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王母的神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王母神话是昆仑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王母是昆仑山上最原始最有名的女神。正如苏雪林先生所言:“西王母与昆仑山原有不可分拆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①正因为如此,西王母作为一尊大女神在古代神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仙话化后变为王母娘娘,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对于西王母的神格形象(或者说西王母的职司功能)却研究不够。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民族志记录,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西王母的神格功能。第一,西王母是一个主刑杀的死神,主司死亡。毫无疑问,这是西王母最原始的神格形象,所以在《山海经》里面…  相似文献   

2.
历史泰山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座神秘的大山,叫古昆仑山。古昆仑山的地位可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媲美,是一座上帝和众神居住的神仙。大约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繁衍生息在这座“神山”周围了:大约4700年前,炎帝和黄帝活动于这一地带,创造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古箱所提到的“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昆仑山之丘、黄帝之宫”中的昆仑山,  相似文献   

3.
西王母昆仑山与西域古族的文化王家祐西王母即西貘族。西貘是一个母系部族,黄帝配偶嫫母即来自西貘部族。崇伯禹亦"学于西王国"(养于舅家西王貘部)。"尧教化及雕题、蜀、越,抚交趾。身涉流沙,封独山,西见王母,训及大夏、渠叟。"(贾谊《新书·修政语上》)"禹...  相似文献   

4.
汪小洋 《寻根》2004,(5):18-28
在汉画像石的研究中,西王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不仅是因为西王母神仙系是汉画像石创作的重要题材,而且西王母信仰也是我国汉代宗教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美国学者詹姆斯甚至很极端地认为,西王母是中国宗教中出现最早、位置最高的神,是汉代艺术中惟一的神。(Jean M.James, An Iconographic Studyof Xiwangmu During the Han Dy-nasty, Atibus Asiae Vo1.LV. 1/2,1995)因为西王母如此重要,相关的研究已经开展得非常普遍。不过作为汉代宗教的一个重要内容,西王母的身份似乎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描述,比如在题材归类时…  相似文献   

5.
近读张泽洪君《道教斋醮符咒仪式》,掩卷之余,感慨良多,故挥毫提笔,一抒胸襟为快。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百废俱兴,国运昌盛,文化繁荣,中华传统之道教研究,已由禁区转为热门。道教创生于华夏文化的土壤,此已属人所共知的常识。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此说亦发深思。自昆仑西王貘部族以九星订四季,开创原始农业生产,华夏先民已萌生宗教观念。五千年前早有五斗米巫,传说之西王母凤族,高居于龙(姬)虎(姜)部落之上。巫道仪轨亦显现于秦汉,周穆王、汉武帝崇尚仙道,与西山神女频繁往来,此为月母执天道之母系部族。昆仑独柱之…  相似文献   

6.
道光以来清廷上层社会的神仙信仰石衍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作为中国固有的道教,也渐趋衰微。特别是道光年间朝廷明令"天师"不准来京,取消正一真人之号,削弱了道教上层人士与清廷的联系。但...  相似文献   

7.
论西王母     
从古及今,中国有西王母信仰,崇拜习俗主要存在于汉民族中。西王母这一名词所含之义在古籍遗存中十分复杂,同时西王母遗存虽然多属神话,但却透视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在哲学、民俗学、文学等广阔领域有着多角度的研究价值。西华之光阴气之精西王母哲学概念的成因古人认为中华天地可以分为两部分:太阳初升的一方称“东华”、太阳归落的一方称“西华”。东华的神人形象是东王公或曰“东王父”,西华的神人形象是西王母。这种思想是古代哲学归纳万物起源的理论。即言昔时宇宙是一团凝聚的气体,这团气体后来分化为阴、阳二气。…  相似文献   

8.
正从出土文献看,"西王母"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殷墟甲骨卜辞"ㄓ于东母西母若"(陈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学界多猜测其为西王母的原型,却始终没有得到实证。从古到今提到"西王母"的文献也几乎只有《山海经》,且属于纯粹的神话。因此,《山海经》中朴野的西王母形象才是最具神话原始性,也是最有利于分析初民信仰的原始生成思维的。  相似文献   

9.
王志翔 《中华文化论坛》2023,(1):38-49+185-186
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表明,西王母在汉代已经广泛流传于中国。但是,被世人传颂数千年的西王母究竟源自史实还是虚构,历来学者在讨论时并未形成一致认识。考察文献可知,尽管汉代文献的记录并不能确证西王母为历史的真实,但周代文献与考古材料表明,周穆王西巡会见的西王母有实指西方女性首领的可能。在周以前,商代甲骨文中被学者认为与西王母相关的“西母”则仅为宗教观念中用以指代西方的神灵。也就是说,西王母叙事在商周两汉之间,经过了从观念到历史、再从历史到故事这样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0.
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泾川县西王母文化的遗存,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文献记载记载西王母神话传说最多的古籍,主要有成书于战国、又经秦汉人增删的《山海经》,汉代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下士所撰的《淮南子》,晋武帝太康年间汲人从魏襄王墓中发掘出的《穆天子传》,六朝人借班固之名而撰写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另外,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魏晋南北朝时借东方朔之名所撰写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和干宝的《搜神记》中亦涉及到了。至于汉魏乐府、唐代诗歌等作品中将西王母神话传说作为古史加以联想、…  相似文献   

11.
为教元气满乾坤──来辉武与“505”事业成功的奥秘马守祥,焦昶智,眭志恒(连载之二)"505"厂的成功,核心是因为它拥有成功的产品──"505"神功元气袋"。当她如一位羞怯怯的山始出现时,人们对之报以理智的审慎和缄默。就是到了"505"名噪海内外的今...  相似文献   

12.
樋口一叶作为日本纸币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肖像人物,她不仅是日本19世纪末有着"明治紫式部"之称的优秀女作家,也是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早期开拓者之一。然而,长年困苦劳顿的生活和过早凋谢的爱情之花使她饥寒交迫、身心交瘁,1896年11月23日,被病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烹饪之道高成鸢英国李约瑟先生论证,15世纪后中国文化才失去世界领先的地位。这是由于中国的三大发明使西方崛起,后来居上。孙中山先生断言:"我国近代文明之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他还预言中餐将成为"世界人类之师...  相似文献   

14.
重温范仲淹名言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在范仲淹看来,古代的"仁人"不论是否执政,都充满忧患意识。所忧何事?如果自...  相似文献   

15.
治疗面瘫一法面瘫,又称口眼斜,俗名吊斜风。一般认为是由受风寒引起的。现有一套方案疗效好。下面介绍一下。1.嘱患者坐好,上身正直,双目微闭,全身放松,着重放松头面部。2.用"神仙一把抓法"(中华养生益智功治病手法)抓病气。抓时意想对方面部病气被我抓出来...  相似文献   

16.
老子“以奇用兵”与企业制胜谋略葛荣晋"以奇用兵"(《老子》第五十七章》),是道家谋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以奇用兵",即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采用"奇术"("绝招")制胜敌人。道家提出的"以奇用兵"之策,为中国历代兵家所推崇与发挥,诸如"三十六计","...  相似文献   

17.
至迟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四川地区西王母形象的正面、龙虎胁侍等典型偶像就已经出现,到了东汉时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偶像式图像系统。在四川本地从商代晚期以来的偶像传统是它的图像志渊源。四川地区从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就存在一套流传有序的、记载西王母形象的文献系统:最早记载西王母形象的是《山海经》,它在战国时期成书于巴蜀地区;西汉时期出生、生活在巴蜀地区的司马相如和扬雄分别所作的《大人赋》和《甘泉赋》,也对西王母形象进行了具体描述。这些有关西王母的形象的描述,把《山海经》中西王母半人半兽的形象描绘成人形,为四川西汉西王母的形象的出现,提供了蓝本。四川西王母图像从外地传入的观点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
西晋之"清议"呼籲简析及推论阎步克一西晋之"清议"呼吁西晋初年社会进入短暂统一,似有小康景象;但这仍如业师田馀庆先生所论,这个统一只是个"低层次的统一"。魏晋以来,官僚帝国体制开始呈现衰败和变态,西晋时权贵奢华,士族放诞,法纪松弛,政治萎靡。对此古人...  相似文献   

19.
在早期先民那里 ,流传着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的传说。《山海经·海内西经》就说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 ,帝之下都。……河水出东北隅 ,以行其北 ,西南又入渤海。”屈原的《九歌·河伯》说河伯 (黄河之神 )带着他的女伴 :“登昆仑兮四望 ,心飞扬兮浩荡。”钱澄之解释说 :“昆仑 ,河所出也 ,登之四望 ,而飞扬浩荡。”这里的昆仑山并非现在地理意义上的昆仑山 ,它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仙山。黄河实际发源地是巴颜喀拉山 ,此山从未被冠以昆仑山的名号。河出昆仑 ,乃是出于古人的臆想 ,这臆想之中 ,渗透着古人的文化观念。破解了河出昆仑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线龚杰汉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本传)这里,以穷究天人之学作为在学术上成家立派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司马迁看来,天人之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究天人之际","际",就是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