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在经历一场顺应整个国家法治发展进程的深刻变革,大学生管理观念必然随之发生转变,大学生管理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大学生管理的职能转变,即从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的转变,从“权力本位”观念向“权利本位”观念转变,倡导和强化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思路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也正在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对新形势和新局面,高等院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一、转变育人观念,坚持“学生本位”“以人为本”是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具体到高校学生管理领域就是以学生的权利为本.要维护和保障学生权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服务本位、尊重人性需要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发展,国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人们法律意识逐步增强、"权利本位"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转换教学观念,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使教学管理制度追求"学理"(合乎教育规律)和"法理"(合乎法理要求)的有机统一,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应从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义务的"效率本位"思想向现代教学改革制度中的以权利本位为基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科学内涵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价值目标和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思之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也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关键是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树立“学生本位”思想:深入研究每一位学生,熟知学生的动态;变“灌输”为“沟通”的方式,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主客体之和谐对话。  相似文献   

6.
适应新形势改变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勋蘼  葛邕  徐珊  谢静 《高教论坛》2006,(4):165-166
2005年9月1日执行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体现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源头上改变了原有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势必推动高校学生管理迈入一个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转变管理和教育观念,改革原有学生管理的管理制度、管理思想及管理程序,在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树立法治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管理“服务”学生的理念,增强管理的教育职能,提高学生管理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法律争端的频繁出现,迫切要求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这就要求应该从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法律体系入手,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法治化工作模式。为此,应该以基础法、基本法和实施法为三个层次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体系。应该从树立法治观念,遵循法治精神;建立执法机构,严格执法;建立正当程序,保障实体公正;建立健全的法制监督机制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四方面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管理法律体系及构建法治化工作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法律争端的频繁出现,迫切要求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这就要求应该从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法律体系入手,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法治化工作模式.为此,应该以基础法、基本法和实施法为三个层次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体系.应该从树立法治观念,遵循法治精神;建立执法机构,严格执法;建立正当程序,保障实体公正;建立健全的法制监督机制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四方面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权利为本位 规范高校学生管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法治与德治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法治以权利为本位,德治以义务为本位。我国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主要以道德教化学生的历史传统,并以道德规范为基础构筑学生管理规则,使得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实际上是以学生的义务为本位,而不是以学生的权利为本位。在以德管理和依法管理的过程中,学校未能及时区分道德与法的界限,以至于现行高校学生管理规范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越来越显得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依法治校呼唤着高校学生管理要以学生权利为本位,法德相济。一、学生管理以学生权利为本位的基本含义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以学生权利为本位,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合理的价值判断即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科学内涵已成为在整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价值目标和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思之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也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关键是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树立“学生本位”思想;深入研究每一位学生,熟知学生的动态;变“灌输”为“沟通”的方式,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主客体之和谐对话。  相似文献   

11.
权利的正常行使以相应的观念与制度的存在为基础。制约高校学生权利正常行使的因素主要有:我国缺乏尊重、保护个人权利的社会传统,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漠视高校学生的权利,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不清模糊了高校学生享有的权利的内容和权利遭受侵犯时的救济途径,学历社会中学生的弱势地位影响学生主张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在依法治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双重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应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树立法治理念,即以公正作为人才培养的生长点和立足点。具体而言, 一是确立权利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学生权利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价值标准;二是认清高校的法律地位,扮演好既是民事主体又是行政主体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3.
郭瑞 《华章》2009,(15)
近年来,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法律问题,教育领域权利争议案件时有发生.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许多方面也出现了新问题和新矛盾.本文将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状况以及原因进行剖析,进一步阐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实重要性,并就如何实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进行分析,使高校转变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树立法治观念,以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权利本位:依法治国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本位就是以权利作为法律的出发点、重心,其基本含义是指义务应当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并从属于权利。主张权利本位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我国,权利本位为依法治国方略的观念基础,对于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确立这一观念,必须澄清各种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权利本位是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逻辑起点。权利本位是以普遍赋权的方式通过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宪法化、地方法制化和具体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立法模式。作为一种法哲学观念,权利本位观表达了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应当以权利为本位或者出发点的一种价值陈述,实现了传统社会义务本位模式和权力本位模式向现代社会权利本位模式的转换,包含着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现代化的功能取向。  相似文献   

16.
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的更新首先必须解决观念上的三个根本转变,这就是:必须从“官本位”转变到“师本位”上来、从“公本位”转变到“民本位”上来、从“校本位”转变到“学本位”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大众化,实现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提“以人为本”,高校怎样在教学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怎样体现“以人为本”,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渊源、观念的转变以及对策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受我国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本位的教育管理观等传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行公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从设计、制定到执行,都表现出浓厚的“管理本位”色彩,制度应有的平等性、维极性与合法性体现不足。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坚持依法治枝。建立以雏护学生的自然权利为核心内容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要从以学生义务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应是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主线,为保障学生权利,文章指出在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者的法律思维方式,规范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正当程序,建立大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平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