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倪肠 《高教研究》2007,23(4):22-26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模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易于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是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2.
历时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是“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有机结合。英语的发展经历古英语、中世纪英语、近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四个阶段。美国英语对现代英语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的主要方面进一步剥离、演绎和发展了英语语言的基本结构。进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英语,更是随着各种族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合作综合英语教学实验”,简称“综合英语”,为中国与美国、芬兰及香港特区等合作并借鉴国际多种外语教学经验的国际性实验项目。综合英语教学理念是借鉴国外双语教育经验并结合对中国具体情况的分析而形成、是一种以目的语(英语)为外语的双语教育模式。它具有双语教育的本质特性,即用英语作为学习英语的教学语言,并且把英语作为其他相关学科教学的语言之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通用语,英语仍是现阶段我国对外经贸发展与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媒介.语言相通是构建全球化时代民心相通的桥梁,文化沟通是多元时代民心相通的纽带,因此拓展文化传播功能是“一带一路”建设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出的时代要求.研究表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体现为文化传播能力标准缺失、文化课程设置缺乏、文化传播内容单向与过时.大学公共英语有必要借鉴“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在能力标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拓展文化传播功能,培养语言能力过硬、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历时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是“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有机结合。英语的发展经历古英语、中世纪英语、近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四个阶段。美国英语对现代英语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的主要方面进一步剥离、演绎和发展了英语语言的基本结构。进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英语,更是随着各种族文化问的相互渗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这几年中,在双语课程设置上,学校积极创设英语课改实施环境,不管在投入的资源增量上,还是在资源存量上都集中学校财力、人力和物力,强化重点、优化学科、滚动发展,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益。 我校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开展双语教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强英语教学(使用牛津上海版教材),大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基础上,在若干具备条件的非英语学科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由少到多,由浅入深)进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学科与专业目录包括1997年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2011年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美国的学科与专业目录被称为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美国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无论在编制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比较完善和成熟,它给我国行业特色院校英语学科与专业互动机制的建立带来了一定的启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语言学科的院系设置和课程设置,也为我国行业院校英语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随着政体的改变,文化教育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学科由民国时期的"学美"转向了建国初期的"仿苏"。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构成,还是在教研组(室)的推广等方面,高等师范教育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课程改革一轮紧接着一轮,教材从改编、引进到自编,师资队伍结构呈现多元化,应用并推广新的教学组织——教研组(室)。建国初期高等师范教育学科这些发展变化为当代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在艺术,社会,科学,数学等课程中渗透双语教学,逐步构建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三位一体”的双语课程体系,这一模式既重学得,又重习得,科学的双语课程设计、良好的双语环境有助于学生轻松地学习英语,尽快形成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获得其他知识的能力。同时,这一模式重视学生能力的养成和发展,使双语教学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级时事英语”是开放教育英语本科英语语言交际模块里的一门课程。作者将构建“学”的模式作为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探讨了如何从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了大力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技术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尚存在一些问题.美国作为本领域的引领者,在研究、实践以及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研究立足于中美两种文化,通过分析美国9所典型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得出一些重要发现.综合考虑我国的文化和实际,为我国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些改进策略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2.
美国通识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变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以来,美国通识教育理念经历了从服务于专业学习到服务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再到服务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此相应,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也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明显变革。美国通识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变迁,对我国高校实行专业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英语成为世界语(EIL)或通用语(ELF)新形势的到来,学界认为对英语的态度、实证研究的重心、以及英语教学实践都应有新的变革。针对这些新主张,中国英语教育应从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以及英语教学大纲等三方面进行改革;力求打破非本族英语教师面临的聘任歧视,提升教师对自己角色变化的认知,培养教师对多种文化的敏感度,增强教师对亚种类英语的了解,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对教学大纲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师范教育经历了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及综合大学教育院(系)的三个阶段,这种演变蕴藏着一些规律。我国师范教育历史悠久,自创建以来,为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所需师资,培育了大批人才。然而我国师范教育却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重大挑战。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对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程序和过程复杂漫长。独特的预选方式、候选人各种各样的竞选演说、身份不同的选民、不同的投票方式、竞选资金、竞争对手相互的抗衡等在英语里都有其独特表达。美国竞选词汇的生成是依靠英语构词法和词义扩展而形成,无论是自然产生或为刻意制造,都反映了美国竞选政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社区教育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美国社区教育处于成长期的中后阶段,宜采取适度的增长型、差异化战略。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具备了导入期的典型特征。我们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社区教育采用增长型战略,完善技术和服务,建立先入优势,发展特色教育,开发新客户,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专业科学硕士教育起源于美国,是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创新,目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纷纷仿效开设。美国的专业科学硕士教育在招生、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吸纳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以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应用物理学专业科学硕士教育和美国第一批设立、开设项目较多的生物技术专业科学硕士教育为典型案例,分析美国专业科学硕士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已经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还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比如:中小学英语教育如何应对发展不平衡的国情?评价如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提高中小学英语教育科研水平?课程研制如何进一步加强科学性与民主性?如何进一步搞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保证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进一步持续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与大众化几乎是同步推进的,政府政策导向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特点对于我们重新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并从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向后大众化方向转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八年制与美国4+4医学博士招生与培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已经建成了成功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其4+4医学博士教育和完善的毕业后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我国八年制医学博士教育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改革举措,类似于美国的医学博士教育。笔者对我国八年制医学博士与美国(4+4)医学博士的招生和培养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为改进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