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无所不包,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围绕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文学…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近几年,我参加各种课堂教学观摩  相似文献   

4.
肖金华 《湖南教育》2005,(17):40-4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对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现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热点,也是教学的弱点和难点。那么教师该采取哪些策略,突破教学难点,使文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尊重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了新课程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就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到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高中小说教学,其目的在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学形式意识,问题意识和语言意识,使学生认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切实体味语言的丰富意蕴,提高他们的文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尊重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了新课程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就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发现和构建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要为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可见,文学作品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10.
洪静 《现代语文》2009,(5):44-4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而且对"个性化解读"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说明.但是,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方法论意义上的原则有哪些呢?归纳起来,可以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板块,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我们浙江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已有两个学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觉得有些新课程理念仍没有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把握,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主体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即是:引导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感受、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艺术。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验,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突出体现,体验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在《高考大纲》中,命题指向更为精炼而简明,  相似文献   

15.
阅读期待与阅读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 ,提供有利条件 ,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 ,发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 ,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 ,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做到知人论世……”这是对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崭新…  相似文献   

16.
绝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兴趣平淡”或“不感兴趣”,这个其实已经困扰语文教师多年的问题的症结何在?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文学作品与课堂阅读文学作品的心态不同。学生在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时,他是轻松自由的,凭自己的知识去理解作品的内容,凭自己的阅历去体验作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一本装潢设计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身心健全的人来说,那种神秘的、未知的不可测的事物永远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由此我想到了语文这门从孩子会说话起就接触的学科,对于孩子来说它是那样熟悉,尤其是小说、戏剧。怎样让它具有吸引力呢,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任务。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表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鉴赏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它要求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辨别内容的真假好坏,区别品级的高低文野;欣赏作品的美好之处,领略其中的韵味,得到阅读的愉悦和享受,并对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所以说,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次体现。鉴赏的含义是“观”j即身入其境地用整个心去感受;鉴赏的态度是“玩”,即把玩、品味、揣摩;鉴赏的本体是“我”,主张读者的主动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的教师还是停留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层面,很少深入去品味鉴赏作品。如在小说教学中,往往是抓住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几个方面去分析理解,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小说阅读鉴赏能力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它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在阅读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在阅读中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中平静学生浮躁的心。阅读支撑起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真正地享受语文,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