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需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一种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然而经过二十几年,按需出版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出版行业编辑、印刷和发行各个环节都受到互联网冲击的情况下,实现按需出版,突破传统出版行业的困境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使用为例,说明按需出版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指出按需出版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必须结合时代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出版模式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图书按需出版,仅是"按需印刷"的代名词,只有基于大数据利用与分析的学术图书按需出版,才能实现学术图书的作者、读者与出版者需求的统一.本文论述了学术图书按需出版的基本途径、实现策略,以及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按需印刷成为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按需印刷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研究按需印刷运行模式、技术需求、建设策略、人才培养、优势和不足,以及成熟的应用,以2007~2011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按需印刷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进行载文、著者、期刊和主题分析.基于这些分析,详细阐述主题内容,总结了按需印刷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国内按需印刷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期刊、网络小说等新型出版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模式特征。另外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手机QQ、微博、微信等APP终端改变了以往人们的交流方式。人们对知识和新闻等信息的获取,不再只是依靠单纯的出版物,获取渠道更加灵活多样。相对于传统的出版物,数字图书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人们对信息的方便获取。近年来,信息传播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在顷刻间人们就能知道全世界发生的最新事件,了解最新的知识。在这种背景下,按需印刷应用而生,按需印刷能够根据需要定制出版物,解决了出版社的库存问题,实现了绿色环保和高效运行。国外已有"按需印刷"成功应用的案例,但在我国按需印刷还是新兴事物,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按需印刷"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3,(7):7
图书"余粮"如何消化《人民日报》报道:图书"余粮"如何消化?发展按需出版,是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理事长郁椿德给出的药方,"按需出版可以实现订单式销售,有效减少了库存的风险"。同时,一些断版书的零散需求、专业书籍的窄众特性,都可以借由按需出版来提供。尽管按需出版也是中国书业的热词,但常被误读。"按需出版(印刷)在印刷企业一头热,他们纷纷发展能以较低印数起印的短版印刷,但按需出版的商业模式并未真  相似文献   

6.
实现学术期刊按需出版,唯一的制约因素是按需印刷.本文对国内外出版物按需印刷的发展状况及按需印刷进行了解读,并对学术期刊为何要实现按需出版、实现按需出版后学术期刊将会产生哪些变化进行了阐述.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术期刊如何实现按需出版提供了一种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韩锟 《编辑之友》2007,(5):63-66
一、按需印刷出版市场的发展进程 1993年HP Indigo公司在IPEX展会期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数字印刷机,使得印刷高质量、全彩色、个性化的印刷品成为可能,同时按需印刷出版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2004年全球印刷产值为7610亿美元,其中按需印刷出版的市场价值由2002年的200亿美元,上涨至2004年的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在期刊品种日益增多、满足个性化出版及需求潮流的情况下,按需印刷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凭借永不绝版和互联网上永不下架的优势,技术上日臻成熟的按需印刷公司也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9.
数字印刷机的日益普及,带动的是按需印刷应用对出版的影响,按需印刷同传统印刷相比较,足以开发新的出版生意模式.从MP3这样的新玩意撼动整个唱片产业的经验来思考,按需印刷出版社何尝不是传统出版社潜在的威胁和契机?  相似文献   

10.
2014年8月27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下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启动了"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项目。该项目将通过自主建立"按需印刷"中心以及与全球最大的"按需印刷"服务商英格拉姆开展合作的方式,构建全球按需印刷合作网,实现中国图书24小时全球直供。中国读者有望在今年年内,通过中图公司的按需印刷平台,体验世界各地优秀图书的“按需印刷”服务。“按需印刷”是出版者将图书内容数字化,生成的电子文件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世界各地,再通过专门的激光打印技术高速印制书页,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快速将图书印刷出版。同时,还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灵活安排印刷数量,在图书内容上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印制一本书的部分内容。“按需出版”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美国“按需出版”图书品种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的图书,2009年“按需出版”图书品种同比增长了181%,2010年同比增长169%,2011年“按需出版”图书申请的ISBN(国际标准书号)已达110万个。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图书市场的按需出版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需出版(On-demand Publishing,亦简称POD),是指按照客户需要的时间、地点印刷制作出客户需要的印刷品或出版物.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按需出版的国家,其标志性事件是1997年闪电印刷公司(LSI)最先使用按需出版技术为一所学校印制了50本急需的已经脱销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按需出版目前还处在实践探索阶段,有关按需出版的概念界定还存在分歧。由于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印刷技术的改进,图书的单本印制或远距离复制传输成为可能,这种按需出版也被称为按需印刷或即时印刷。按需出版经常与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相提并论,这也突破了传统的出版概念。本文拟从按需出版的本质出发,探讨读者因市场上难以获取或不便自制而主动向出版商提出版权内容需求,  相似文献   

13.
富士施乐在2009“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出版可以从一本书开始”.这一题目表明按需出版印刷的个性化的优势和强大的实用性,在精彩的演讲中也诠释了富土施乐对按需出版前景充满期望。在论坛期间.我们采访到富土施乐公司,听听他们对按需出版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以“出版业的新价值:按需出版印刷”为主题的2009“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在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成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印刷和出版界的专家共同探讨了国内外按需出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业内领先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供应商也为按需出版带来了优秀的解决方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各大数码印刷供应商对按需出版的看法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是数字环境下出现的全新的印刷出版方式,它突破了传统出版模式的诸多限制,重新组合图书出版发行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将对图书馆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概念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其对于整个图书产业链中印刷、出版、发行与收藏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特别对图书馆工作将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资讯     
2014中国按需出版论坛8月29日,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北京印刷协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数码与网络印刷分会、《印刷工业》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中国按需出版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行。该论坛以“商业模式的重构与创新”为主题,聚焦按需出版在国内的最新进展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最初的怀疑与观望,到如今的积极投入其中,近几年来广大出版从业者越来越关注按需出版。按需出版这种出版商业模式已成为部分出版社降低库存、解决成本压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图书按需印刷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所接受和应用。本文阐述了按需印刷在我国出版社应用的现状、按需印刷应用的优势和瓶颈,并探讨了解决按需印刷在出版社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按需出版是一种服务 按需出版是不同于以往书业的一个概念.按需出版流程虽然与传统出版流程类似,操作过程中同样涉及选题、编务、印制、发行等等环节,但我们不能把它支解成出版和印制两个独立的部分,它既不能简单定义成以出版为主、印刷为辅的出版,也不是以印刷为主、出版为辅的印制,其操作流程是一个关联密切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由AIIM年会,按需印刷展会和数字营销研讨会共同组成的2004按需印刷展不久前在纽约Javits会展中心如期举行。展会上,参观者亲眼目睹了企业经营与管理,数码印刷、自动化出版、数字营销与传播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印刷标准。此次盛会无论是参展商人数,还是参观人数都高于2003按需印刷展。共有500多位参展商和33000多名参观者出席了这次按需印刷展会。  相似文献   

20.
按需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支重要有生力量,它既能解决小量印刷的问题,又能实现"按需"复制,避免资源浪费,更好地服务图书出版市场。但是当前除了少数几家有特殊性质的出版社,大部分出版社在按需出版领域还少有行动。按需出版的应该如何走?是不是开发或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商设备就是"推陈出新"?是不是发明了一个新的产品就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笔者就以201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