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名的记者不是好记者”——这是笔者的一位同仁压在玻璃板下的座右铭。对此,编辑部内议论纷纷,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是一种奋发向上的雄心大志,难能可贵;贬者认为,初出茅庐就想成名成家,不想想如何为人民服务?! 其实,这有何妨?成名之路千万条。关键在于走哪条。曾以《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名篇饮誉国内外的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就  相似文献   

2.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名的记者不是好记者”——这是笔者的一位同仁压在玻璃台板下的座右铭。对此,编辑部内议论纷纷,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是一种奋发向上的雄心大志,难能可贵。贬者认为,初  相似文献   

3.
我 的一个同事信奉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格言 ,并拿来激励自己 :“不想成名的记者不是好记者”。对此 ,同仁们褒贬不一。褒者说 ,这是一种锐意进取的大志 ,难能可贵 ;贬者言 ,此乃功利心太重 ,忽略了为读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名之路万千条 ,关键看走哪一条。曾以《中国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名篇享誉中外的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 ,曾期望大家争当“名记者”、争当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欲当“名记者” ,须做“民记者”。纵观过去和现在 ,大凡有成就的记者 ,都是深入群众 ,“为民谏言”。闻名于世的“普利策新闻…  相似文献   

4.
王化云 《新闻界》2003,(3):52-52
我的一个同事信奉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格言,并拿来激励自己:“不想成名的记者不是好记者”。对此,同仁褒贬不一。褒者说,这是一种锐意进取的大志,实难可贵;贬者言,此乃功利心太重,忽略了为读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名之路千千条,关键看走哪一条。曾以《中国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名篇享誉中外的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曾期望大家争当“名记者”、争当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欲当“好记者”,须做“民记者”。纵观过去和现在,大凡有成就的记者,都是深入群众,“为民建言”。闻名于世的“普利策新闻奖”,其中有一个是…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也就不是好记者。如果你想当一个合格的记者,你就首先要有当名记者的意识和愿望。 做名记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方面很高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年轻的记者和新闻院校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外军界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此推论,套用到新闻界.应该是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呢?根据笔者对中外名记者的研究.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修炼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新闻实践的磨炼过程。在名记者身上有如下几个特征是可以看得到的。  相似文献   

7.
杜新华 《新闻窗》2009,(6):73-74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将这句名言用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是否可以这么说,“不想创精品的记者不是好记者”。  相似文献   

8.
在军中流传着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那就是——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或许是由于这句名言意愿表述的精到、思想传达的深刻,其外延被大大地扩展了,以至于为不同岗位的人们所改用,比如:“不想当总裁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不想当老板的店长不是好店长”等等,不一而足。记者职业也是一个岗位,如果将这句话改为“不想当名记的记者不是好记者”而用之,似乎也没什么不妥。记者这个职业很怪,虽然也属于舞文弄墨一族,但它却和其他以写字为职业的岗位有很大不同,文学界可以有文学家、作家、评论家,教育界可以有教育家,社科界可以有理论家,出版…  相似文献   

9.
我想当记者     
姜爱东 《军事记者》2012,(11):70-70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干企业家,我的理想是当新闻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做记者的通讯员,不是好通讯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委会都可列席参加。在一些人看来.记者的职业是最超脱的,闲云野鹤,东南西北,信笔所至,名利双收。也有人觉得,记者的胸膛包着一颗正义的心,当弱者受了委屈时,不找法院找记者;也有人把记者当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刀笔吏”。有人问我怎么想,我答不出,因为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我就是想当记者。今年初,外地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给我来信说他写了上百篇稿子没有发表.问他能不能当记者.还说要不要给编辑部送礼。  相似文献   

10.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也不是好记者.正如不可能每个好兵最终都当上将军一样,每个好记者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名记者.但是,好的记者总会把奋斗目标定得高一些,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断攀登.在通往名记者的道路上有许多台阶、许多层次.既可以沿着这些台阶步步登高,又可以  相似文献   

11.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也不是好记者.正如不可能每个好兵最终都当上将军一样,每个好记者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名记者.但是,好的记者总会把奋斗目标定得高一些,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断攀登. 在通往名记者的道路上有许多台阶、许多层次.既可以沿着这些台阶步步登高,又可以在某一个层次上横向扩展.对一个记者来说,提高知名度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12.
你想采写出新闻名篇,成为名记者吗?《记者素质与成名》一书将助你一臂之力。这本书由新华出版社于1990年11月出版,作者是高级编辑姚文华。《记者素质与成名》针对当前新闻队伍素质状况,总结中外许多名记者成长的经验,探索其成长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上很多人羡慕我们这职业。其实,记者、编辑总是在为他人“作嫁”,写别人,宣传别人。 如果想发财,当个什么“阔佬”,腰缠万贯,穿金戴银,就不要去干这营生。除了一两百元薪水,别无其它;整日内完成好本职工作之余写点“外稿”,一是看外报关照不关照,二是十有八九要“枪毙”,发表了也就十几块几十块稿费,可怜巴巴,抵不上个擦皮鞋的。 如果想成名,就更不要干这一行,不仅没有什么“记者家”“编辑家”等桂冠,终日不是东跑西颠,精疲力尽,磨破嘴皮;就是埋首纸堆,为缺乏好稿发愁,为自己付出心血不被认可发愁,为文字惹出官司发愁……况且人的名望再大,总有限度,总有它达不到的“死角”。袁枚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好名也。”好名本身不是坏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的“一得录”中刊登了赵维先生的文章《一方水土一方记者么》,读后令人深思。 说句心里话,綦江的彩虹桥坍塌,事后要不要责备《綦江报》放弃了舆论监督,我有点犹疑。因为在一个县城里,政府花数百万元建一座桥,这“一方水土”的新闻媒体当然要予以歌颂,所以刊出诸如《长虹卧波 綦城一景》这样的文章不足为怪;至于县报没有披露彩虹桥的质量问题,似乎也属情有可原。从明摆着的情况来看,即使报社想报,他那个县的领导也不会让他们报。 赵维先生把地方报的编辑记者称为“一方记者”,认为他们在“一方水土”的滋养下,报道必然有明显的地方倾向性。这种情况可能确实存在,但是“一方记者”们并不是不想写出真实的新闻来,在许多情况下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某些  相似文献   

15.
某地人大打算搞一个象样点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草案中特意拟定了一条:父母或教师不私自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可到正式通过时,这一允许孩子们保留隐私的条款却被删掉了,而另一些限制其行为的条款反被保留下来,因为委员里有不少“爷爷奶奶”认为,老师或家长可以通过拆阅信件了解孩子们的思想,有利于对症下药进行教育。某青年报记者对此颇有感触:写了篇文章,稍微表示了些许遗憾,不想,负责宣传(注意:不是报道)的官员就直接打电话到报社夜班,亮了“红灯”。结果稿子被扔进字纸篓,记者观察社会的权利被剥夺了。象这样一个电话报销一条新闻、一道指示白废记  相似文献   

16.
陈升钧同志在去年第10期《新闻战线》撰写的《莫当“穷”记者》一文,分析了记者致“穷”的三条原因。那么,记者怎样才能由“穷”变“富”?我想谈谈三点感受。其一,想当“富”记者,脑子要勤。我们有些记者总是爱向报社领导要题目,自己不肯动脑筋。这种爱国省事,爱吃现成饭的状况不改变,记者是“富”不起来的。一个聪明的富有的记者,应该熟  相似文献   

17.
天姿英挺,神情质朴;谈吐谦逊,意志顽强。这些个不同的品行特征,和谐地“整合”在李秋平身上。45岁正是人生之盛年,可他却出人意料地说:“其实,我并不想当矿长。” 记者:“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是从副矿长走上行政掌门人岗位的,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呀? 李秋平:被赋予更大的权力,也就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我和李巨生同志——噢,我的同事和矿党委书记,在这一点上都有同感。而且现在体制转轨,经营管理者还得是半个“政治家”,掌柜难当哪!特别在咱们中国,一般而言机遇不复重来,“辉煌的脆弱”一次就够了,就像人生在世只能走一遭是  相似文献   

18.
想当一名好记者,就要善于抓“活鱼”。这是新闻界的行话。抓住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烹调手艺又能技高一筹,才能奉上一盘美味佳肴。2007年,笔者也无意间抓到了一条活鱼,且精心烹制,《今年不藏压把了》一文见报后,受到读者和同仁的好评,在2008年度湖北省地市报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反思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一番斟酌,一番回味...  相似文献   

19.
做记者,出名容易“成名”难。因为,既然是干记者,发稿就相对容易一些,当读者打开报纸,你的大名就会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眼帘,久而久之,你就出名了。想“成名”则难上加难。这是因为,名记者不仅要有高的知名度,还要有很高的美誉度;而美誉度的获得,靠的是作品——要让读者看到的每一篇“大作”,都要超出他们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1月1日湖南日报发表了一则200来字的消息,标题是《骑单车900公里赴穗采访省会14名记者昨冒雨登程》。这篇消息中没有点出他们是省会哪些新闻单位的哪14名记者,却用了近百字的篇幅排列了为记者们送行的七位领导同志的职务姓名。写新闻应从读者的方面来多考虑。象这条消息,读者所关注的不是送行的领导,而是那些记者,骑单车冒雨赴穗的记者应是这条新闻中的“主人翁”,没有这一基本事实,是不可能有人去送行的,当然也就无法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