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谈编辑工作霍小齐“为他人做嫁衣裳”这句话,很好地表现了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至今仍未过时。我以为,做一名编辑首先要具备这种“为人做嫁”的奉献精神;没有这种样神追求和思想素质,是当不好编辑的。但是.有了这种精神追求,并个等于就能做好编辑工作,还要解决...  相似文献   

2.
"为人做嫁"说不能揭示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编辑工作是"为人做嫁",借以赞扬编辑默默无闻,辛勤劳作,苦了自己,造福于他人的奉献精神,多少年来编辑界一直为这种赞美而深感自豪.作为对一种精神的赞美,这种比喻无可非议.但后来的发展却不仅限于此,越来越多的是用"为人做嫁"来说明编辑活动的过程和性质,这就不能不使我们从以往的自豪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种比喻的恰当与否了.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有人又说编辑和记者一样是“无冕之王”,这从某种角度来看,都有相当的道理。当代小说编辑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编辑和别人只有分工上的不同,而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上却是一致的。小说编辑在面对稿件的时候,心里不但要为作者着想,还要为广大读者考虑,要对社会负责,而不能单凭个人的好恶来决定取舍。因此,在阅读和处理小说稿件的时候,编辑不仅要有“四个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在总的政治方向上和党  相似文献   

4.
胡郁林 《出版参考》2007,(6X):23-23
俗话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要干好编辑工作,除具备编辑基本的文字功底外,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功夫在诗外,处处留心皆学问,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相似文献   

5.
1 编创结合问题的提出 组织和编发稿件是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编辑为人做嫁,把自己的心血渗透到别人的成果中,帮助作者成名成家,这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编辑只编发别人的文章是不够的,起码不能算是一个全面的编辑。历史上出版工作是编著合一的。编著分工,编辑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还是不久以前的事。但这  相似文献   

6.
用文化滋养自己□李玉皓而今,要作个编辑越来越不容易了。最初是,你得心甘情愿“为人作嫁衣”,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作品里。后来说不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编辑的不能只埋头书案,还要有些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公关能力。你手忙脚乱地把自己调整一番,以一个“经...  相似文献   

7.
编辑是做什么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回答. 有人说,编辑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它道出了编辑的使命和责任.有人说,编辑是"为人做嫁衣"的.这个比喻广为引用,是由于它不仅道出了编辑劳动的特点,而且也隐含了编辑"默默奉献""成人之美"的高尚情怀.记得多年前作家蒋子龙在作品获奖时,曾经把编辑工作比作水泥柱里只使劲而不露面的钢筋.这与"为人做嫁衣"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8.
编辑,人们常常称之“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意味着一生中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做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工作。说句心里话,作为编辑也该忙里偷闲为自己做件“嫁衣”,体验一下是否得体,以利日后做出更适合作者的“嫁衣”来。然而时下也有那么一些编辑,或许是看人家的布料好,或许觉得人家的款式新颖,竟把为他人做好的“嫁衣”穿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过,穿得让你说不出口,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9.
图书编辑的人际关系涉及面较广,与作者、读者间的关系是图书编辑在发挥社会功能中所产生的“服务型”的人际关系;与印刷、发行者的关系,则是图书编辑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工作型”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服务型”的还是“工作型”的人际关系,编辑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说是作者、读者、印刷者、发行者的编导者、协调者、中介人。一、图书编辑的明及务型”人际关系谈到这种关系时,最常见的说法有:“编辑是为人作嫁衣的红娘”;“编辑的衣食父母是作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也是明确的。即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另外的说法有:“编辑的‘上帝’是读者”;“编辑的衣食父母是读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具有“中介性质”,这已是当今人们的共识。不论从大众传播角度讲编辑“过滤与广传”的职能;还是从新闻出版角度定义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或“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究其内涵,都相当明确地肯定了编辑工作的“中介性质”。然而,对编辑工作这一“中介性质”的哲学、社会学基础及其宏观理论意义,则缺少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探讨编辑作为社会角色其角色位置的“中介性”特征。笔者认为,编辑工作的“中介性质”,主要是由其社会位置的“中介性”决定和带来  相似文献   

11.
“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这是新闻界同行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依笔者之见,这嫁衣裳做得好不好,与编辑是不是个有心人有很大的关系。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新闻编辑,最大的快慰莫过于经自己编辑过的稿件能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从历届评选好新闻来看,记  相似文献   

12.
《文化苦旅》成书前后王国伟主持人的话:作家蒋子龙把编辑比作“水泥柱里的钢筋”,“光使劲,不露面”,“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我们开辟这个栏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把自己的,C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的无私奉献精神。当然,优秀...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能力的再创造。采编,新闻作品是依靠采访写作和编辑完成的。采访写作很重要,编辑写作也很重要。编辑工作,是一项复合型的、全方位的能力的再创造工作。我认为编辑不仅仅要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奉献精神,在这个做嫁衣裳的过程中,编辑的能力强弱与否,关系到文章的高度、深度以及可读性。所以,编辑,是稿件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 (1996年修订版 )收入成语 (包括部分固定结构 )约三千条,在释义上绝大部分都做到了穷原竟委,溯源及流,注文准确,分寸得当,而且文字简洁,详略适宜。也有少数成语注释不尽确切,考证有所疏略,在此提出商榷。   步人后尘 注:“踩着人家的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 (112页 )按: 526页:“后尘 (书 )走路时后面扬起来的尘土。比喻别人的后面:步人~。”两处注文都有误解。“步人后尘”不是“踩着人家的脚印走”,而是在别人后面追赶却拉得很远。“后尘”不是“走路时后面扬起来的尘土”,是指车马奔驰扬起…  相似文献   

15.
如果要为30年来中国新闻界编辑理念的变化做一番大概的描述,开始这个话题的头绪应该是:媒介步入市场,并且从原本意义上的机关性质转变为企业性质。可以说,市场经济给新闻事业带来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传——受”关系由过去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式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各类新闻媒介间的买方市场并由此而带来新闻编辑观念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6.
沆瀣一气 这个成语不好读,不好写,也不好理解,需要知道成语的来源。“沆”与“瀣”是古书中记载的两个人的名字。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是崔沆的门生,便被录取了。当时人们议论一“沆”一“瀣”,本来是一气的,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沆”读 hà ng(巷),“瀣”读“ xiè”(泄)。  好高骛远 这个成语一般不会读错,但有时容易写错。其中的“骛”,有写“鹜”的,有写“务”的,也有写“雾”的。“骛”指马快跑,下面是个“马”字,引申为追求。“骛”也当“务”讲,所以也可写“好高务远”。但写“鹜”“雾”都不…  相似文献   

17.
是不是搞专业创作才是给自己做“衣裳”,而当编辑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我这个过去摘专业创作、而今主编一报一刊的亲身感受是:读来信,编来稿,接待作者,主持笔会,不仅仅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同时也给自己做了一件件漂亮衣裳。 这,使我想起了五六十年代,那时,我在襄阳地委办公室工作,一方面要下乡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材料;一方面还要协助领导起草公文和会议报告。忙不忙呢?忙得很,有时能三天三夜连轴转。按说,如此忙,还能业余搞创作?可恰恰这时,是我习作高峰期,小说、话剧、电影三套锣鼓一起打,《典型报告》、《万紫千红才是春》、《财政部长》、《小学里的“大学生”》、《“啥都管”与“只管己”》等作品不是进入学校课本,就是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几本小说  相似文献   

18.
同样一件工作,不同的人因为认识不同而所得结果便也不同。就说编辑这个行当,有人认为,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然而,也有这样一些编辑,不仅把自己当成一架铺设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而且,更把这份工作本身,当成一个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因而,他们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作者,  相似文献   

19.
编辑,人们常常称之“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意味着一生中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做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工作。说句心里话,作为编辑也该忙里偷闲为自己做件“嫁衣”,体验一下是否得体,以利日后做出更适合作者的“嫁衣”来。然而时下也有那么一些编辑,或许是看人家的布料好,或许觉得人家的款式新颖,竟把为他人做好的“嫁衣”穿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过,穿得让你说不出口,其方法是: 一日入股分红。作者寄来一篇稿件,编辑一看,确实不错,碰巧还有可能获奖哩,付出了点本应该付出的劳动,就非得再署上自己的大名不  相似文献   

20.
成语属于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所用字数和哪几个词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必须保持正确的用祛。但是,由于同音相混造成成语的误用,这在报刊上也不少见。下面举出一些最容易造成同音相混的成语,指出正误的用法。坚忍不拔·坚韧不拔“坚忍”是坚持而不动摇的意思,“拔”是拔除。这个成语形容人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这个成语不表示“坚持而有韧劲”的意思,所以用“坚韧不拔”是不正确的。按部就班·按步就班“部、班”是指门类、次序的意思。这个成语是表示做事情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步”是脚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