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生活"是指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就要善于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品"数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却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学和做无法同步发展。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沟通起来呢?我尝试用生活理念建构数学课堂教学,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理念,贯彻“教、学、做”合一的精神,把学生生活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驾驭数学理念,思考周边事物及问题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优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对"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知识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适时向学生渗透在生活中学知识、到生活中用知识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为我们指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很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充满生活的味道,尽量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为我们指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很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充满生活的味道,尽量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利用好小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反之,离开生活的数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把生活引入课堂,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作用。因此,把生活引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很多成绩差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尿因是觉得学了数学在生活中用不到。存在的这种现象,与教师的观念、教法有直接关系。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  相似文献   

8.
一、改变教学观念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语言强调communication and conversation,因此,我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即英语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变传统中"单一的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灵活学英语、用英语"。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数学体系的完全展开,忽视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忽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回归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来学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主动学习,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存贷款利息的结算、买衣服打折等等。因此,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1.
童勇 《安徽教育》2011,(3):52-52
【正】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让数学融入生活,引导学生从"做数学"向"用数学"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情景再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在课堂上总会把数学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一课,在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自己身边有哪些100以内的数时,他们的回答竟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如有学生说:"我妈妈今年50岁。""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心里有些纳闷。也许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殊的原因,于是我接着问:"那你爸爸今年多少岁?""60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中开展数学活动,是数学新课程的要求。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感悟。 一、在生活中开展数学活动的意义 生活中有数学,生活需要数学,可传统的数学教学却离生活较远。"新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学理论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  相似文献   

14.
窦子梅 《甘肃教育》2014,(15):108-108
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标也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1.善于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数学教学。新课标要求:"从学有价值的数学到学有用的数学,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从中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为我们指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很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充满生活的味道,尽量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很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充满生活的味道,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课堂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  相似文献   

19.
<正>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我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了实践与思考。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片断师: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在生活中很常见,用途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20.
王忠伟 《考试周刊》2013,(57):76-76
<正>通过听课和学习,我发现有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是不是少了些什么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缺少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在教学中过于偏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教学内容应取材于学生的生活,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如何变"课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