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鲁成飞 《课外阅读》2011,(9):315-315
“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张林声 《文教资料》2006,(32):151-15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习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行诸文字。这样为学生开辟了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4.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身边的社会,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5.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化为语言文字,学生的写作活动应该是自主性写作。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  相似文献   

7.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  相似文献   

8.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转化为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呢?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流个不停。"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  相似文献   

10.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用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语言文字,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活动。"体验式作文"是指学生的作文应展示个体生命的原生态,即没有任何扭曲和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的书面语言来表现自我精神,怎么体验就怎么写,体验到什么就写什么,做到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  相似文献   

11.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述之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成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隶.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  相似文献   

12.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笔墨去表现周围的世界。它要求教师开放思想,减少写作束缚,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反对要求过于具体琐碎,评价过于片面苛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段的学生,习作要求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就是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概括言之,就是要让学生“自主作文”。所谓“自主作文”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成语言文字。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作文呢,我认为,自主作文,可以从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由表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正在快乐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两点:一是学生怕写作文,二是教师教学作文无从下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感困惑和疲惫,而学生的习作教学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而快乐作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意写作,实现"习作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体现"让作文快乐起来",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关注学生心灵,从多渠道入手,让学生打心底里乐意写作文。一、发挥美文独特的优势,让学生乐意作文  相似文献   

15.
不少小学生由于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作时常常搜肠刮肚、胡编乱造,作文也是千篇一律、失真严重。"拍客"意识让学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再"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有效解决目前习作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使其变得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特别是中年级的积累训练,不但是积累语言的开始,而且是习作中的重要转折阶段(从写话到写段的飞跃)。因此,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必须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有序、有法、有趣地去积累写作的材料,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爱上写作,真正地愿意与人分享自己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笔墨去表现周围的世界。它要求教师开放思想,减少写作束缚,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反对要求过于具体琐碎,评价过于片面苛刻。一、厚实文化功底,打好自主写作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要练就作文的功夫,“功夫在文外”。平时要注意厚实学生的文化功底,让学生开阔眼界,不断积累语言和素材,提高文化内涵。首先,引导学生多看有益的书籍。利用早自习让学生背诵唐诗宋词、名言佳句、美文佳作;课余时间…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真正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推行循环周记为学生打开习作的一扇窗:多角度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多样化表达,燃起写作欲望;多元化评价,激发写作热情。这样,通过循环周记就能看到学生思想的火花,感受到他们情感的律动,触摸到他们心灵的渴盼、张扬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到四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兴趣,增强自信。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和加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因此,习作的评语也要以此为重点。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走边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的心理,用自己的心去感怊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情去评价孩子们的习作,用自己的一词一句去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被欣赏中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的目标要求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然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谈作文色变",更多的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如何树立学生的习作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在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