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研究生存在着一种远离乡土的教育倾向,大学场域驱动着“文化离农”成为现实。基于17名农家研究生的求学故事,发现:在大学,存在诸多他者化和媚俗化的利益点,运行着向城市看齐的规则,遍布着乡土淡化的参与者,充斥着竞争肆虐的异化行为,这些挤压了农家研究生的乡土文化。在深层起因上,源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所构成的“位置差”是农家研究生追求“文化离农”的底根。“文化离农”虽是多方面的结果,但教育系统仍可以有所为。大学可以尝试形塑农家研究生主体的乡土自信,丰富大学场域中的乡土元素,弱化大学“走出去”的制度取向。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现代化导致教育价值观趋向工业化、城市化、国家化和西方化,从而培养了大批的"文化边缘人",也给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比如,一些乡土文化在逐步消失、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日渐消亡、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逐步丧失。这对教育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加强乡土教育。如何开展乡土教育?乡土教育应该怎么传承乡土知识?这就涉及乡土教材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振兴。乡村教育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当前乡村教育对于乡土文化处于疏离状态,诸如“跳龙门”的乡村教育目标,“向城性”的乡村教育内容以及去乡土化的乡村教师养训体系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师资养训等方面重塑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互促共荣”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乡村文化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与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等长期互补、和谐发展的文化.乡土文化不仅一直是现代乡村文化不可缺少和代替的组成,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和乡村振兴,其更将成为有强大生命力的稀缺资源.推进农村及其教育现代化、乡村及其教育振兴,必须重视乡土文化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对乡土文化的传承,通过课堂教学、兴趣活动等,促进乡土文化和乡村文化发展及其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在历史与现实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正慢慢消解。基于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分析当前乡村教师遭遇的乡土文化缺失困境,究其原因是:乡村教师的文化适应与教师教育体系的区隔;城市文化冲击引发乡村教师乡村文化认同危机;"边缘人"身份与断裂的乡土文化教育导致乡土文化实践缺失。面对现实,乡村教师需回归乡土,增进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需重视乡村教师的发展特质;推进乡土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认同;制定利于乡土文化实践的教育策略,推动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回归与重塑。  相似文献   

6.
乡土意识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经验对乡土文化自觉、能动的反映,具体表现为乡土感知意识、文化坚守意识、朴实求真意识和同乡凝聚意识.它是农村教师保存教育本真价值的重要依靠,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支撑.受城镇化和多元文化影响,农村教师乡土经验感知趋于模糊,乡土文化情结有所动摇,乡土教学意蕴相对弱化,师生乡土纽带作用虚化.通过自我审视、中正态度、求真求实、复归人师等措施来促其乡土意识的养成与深化.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化教育开发是对乡土文化教育实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提升,为乡土文化教育能够深入和科学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对乡土文化教育实践案例的梳理和提炼,乡土文化教育开发一般有"整体推进式""植根式""以点带面式"三种模式,具体流程可分为基础分析、目标定位、方案设计、实践推广等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素材来源,乡村学校教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千百年来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互哺共生。但如今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下,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队伍以及乡村学生与学生家长偏颇的教育价值观使得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关系渐渐疏离。基于对当前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危机的反思,乡村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开发优秀乡土文化课程;转变乡村教师离农化倾向,增强乡土文化自觉;转变乡村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深化乡土情感,以此改变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逐渐疏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达到了普职持平的高峰,如何推进其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民及其子女作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其教育选择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乡土文化制约农民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进而影响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发扬乡土文化中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规避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文化观追求一切从文化出发,最终促进文化的发展,对乡土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在社会转型和变迁的过程中,乡土教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文化危机.乡土教育要传承的文化根脉趋于弱化,乡土教育要营造的文化氛围日益冷淡,乡土教育要创设的文化情境濒于陷落.基于此,创新文化传承模式,激活社会、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重建文化情境是大文化观视域下引领乡土教育的文化转型之道.  相似文献   

11.
论客家文化背景下的乡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教育这个理念逐渐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利用客家文化里的课程资源对客家青少年进行乡土教育,使他们了解自己、认识乡土、发展健全的乡土观念,从而获得积极的乡土认同,这样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族群观。可以通过开设独立的乡土教程、建立地方文化数据库、培训师资、编写校本教材等途径对客家青少年进行有效的乡土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全文通过对贵州省8县(市、区)31所学校的调查表明,由于受"男尊女卑"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及现实教育水平差异的制约,乡土教育中老师、学生、家长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且女性在乡土教育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女教师在乡土教育中享有更少的话语权,教授乡土知识的幸福感也大大低于男性;女家长在获取、接收、传播乡土知识、传承乡土文化等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处于劣势;虽然女学生学习乡土知识的积极性更高,但背后却隐含着成长与就业中的不平等。因此,笔者建议,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融入乡土教育政策中;破除观念,让女性在乡土教育政策宣传中拥有平等的知情权与传播权;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唤醒女性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提升女性在乡土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区域文化的研究与教育,是地方高校凝练办学特色,培植大学精神,塑造文化品格,提升育人品位,培养热爱乡土、服务社会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韩山师范学院经过六年的探索,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融入区域文化,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家乡、乐于奉献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普通教育中颇为重视乡土教育。所谓乡土教育即以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发展状况为内容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传统。通过乡土教育唤起中小学生爱民族爱国家的情感和观念。日本实施乡土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首先,按专门教学科目编写乡土教材,诸如:乡土地理、乡土历史、乡土经济、乡土风格等教材。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本乡本土的地理、历史、  相似文献   

15.
清末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始设乡土史地课程,从此乡土教育在我国普通教育中绵延不绝。我国的乡土教育家虽有传统文化的背景,但更多是受到了西方教育家的影响。由于西方学者对乡土教育的作用认识并不一致,各种不同的学术主张几乎又在同时传进我国。受其影响,我国近代对乡土教育的认识也是意见纷纭,其代表性的观点至少就有六家。1.完善学科体系论。这一派的认识主要来自一些研究具体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倡乡土教育,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及学生都拥有独特的乡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乡土文化,可以有效拓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在认知、欣赏、感受乡土文化的过程中,以乡土文化素材提升道德情操,以乡土文化精神提升大学生人格品质,以乡土文化活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及学生都拥有独特的乡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乡土文化,可以有效拓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在认知、欣赏、感受乡土文化的过程中,以乡土文化素材提升道德情操,以乡土文化精神提升大学生人格品质,以乡土文化活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缺失带来乡土文化主体空心、教师自身发展困难、乡村教育发展滞后等多重现实危机。培育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需厘清其乡土文化自信形成的条件,通过“创新乡土文化内涵,唤醒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认同;重塑乡土文化空间,推进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实践;提升乡土文化素养,激发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觉”三条路径,培育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地域性、开放性以及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将各地区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资源融入到语文课堂设计中,这对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很多农村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严重忽略了乡土文化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本文便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的缺失进行详细阐述,力求通过乡土文化的融合来加强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对幼儿成长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中,要坚持地方化、适宜性的原则,从社区联动、幼儿园环境浸染、课程整合三个方面予以落实,以保证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