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三型分泌系统分泌效应分子进入真核细胞内.进而阻断或调节宿主关键信号转导通路是许多病原菌普遍采用的致病机制。寻找效应分子在宿主细胞中的靶蛋白并阐明其作用于靶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生物化学机理对我们了解病原菌致病机理和建立有效防治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可能促进我们对真核细胞本身信号转导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0月3日中午11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布,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该奖项。大隅良典生于1945年,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分子细胞生物学家,他在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细胞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作出重要贡献因此获奖。  相似文献   

3.
癌基因产物ras-p~(21)不但同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是参与细胞分子信号传导,调节其增殖分化的最重要分子之一。对ras-p~(21)的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一直倍受分子生物学家的关注,并且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突破性进展。人们不但从哺乳类动物细胞克隆和鉴定了一系列调节ras-p~(21)活性的鸟核苷酸交换因子,而且发现不同的鸟核苷酸交换因子在组织表达、分子信号传导途径及自身活性调节方面各具特点,为全面认识以ras-p~(21)为中心的分子信号传导途径、最终阐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下,王金星课题组针对对虾养殖业中病害防控的实际需求,围绕着对虾免疫系统与细菌和病毒性两类重要病原(鳗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1)揭示了对虾抵御病原入侵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主要阐释了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和防御病原的机理,包括FcLec4通过行使调理素的功能促进对病原的吞噬、Leulectin不同识别模块之间在抗细菌免疫中分工与协作的新机理、MjHeCL感知血淋巴菌群及参与菌群动态平衡调控的机理以及清道夫受体参与的抗病毒免疫的新途径等;(2)发现了病原侵入机体后宿主细胞抵御病原的信号途径及效应机制。主要揭示了对虾Toll和IMD信号途径的特点、调控机理及下游的效应分子,阐释了JAK/STAT途径激活的特征及调控的下游效应分子,并发现Toll途径的激活机制不同于果蝇而与哺乳动物相似;(3)阐明了胞内病原逃逸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阐释了白斑综合征病毒利用宿主的C-型凝集素以胆固醇依赖的方式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理以及利用宿主的SUMO化系统促进自身复制的机理。该研究为对虾养殖的病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的候选药物以及对虾抗病品系培育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闻     
<正>研究揭示焦亡细胞线粒体损伤新机制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刘星,联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udy Lieberman、同济大学教授张鹏团队,在《免疫》(Immunity)上,发表了题为Gasdermin D permeabil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inner and outer membranes accelerates and enhances pyroptosis的封面文章。该研究首次揭示并报道了GSDMD介导线粒体损伤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阐明了其在细胞焦亡信号放大及增强机体抗感染/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化疗(以铂类药物为一线药物)是大多数胃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表明,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表达是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MDR1基因激活的分子机制,特别是与胃癌细胞耐药性产生之间的相关性目前还不清楚。阐明其调控机制,对于提高胃癌临床疗效,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赵永良研究团队以胃癌细胞为模型,在肿瘤耐药性分子机制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发现人类解旋酶RecQL4通过促进转录因子YB1的磷酸化而调控其下游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进而促进胃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2016年3月在线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及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不同剂量三氯乙烯(TCE)诱导L-02肝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L-02肝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TCE和溶剂对照(DMSO)处理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成分,银染显色,经Imager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组分析比较四组图谱,并对差异蛋白斑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l-TOF-TOF-MS)分析鉴定.结果得出差异较明显的蛋白质斑点15个,不同剂量TCE刺激后表达分别上调、下调或消失,提示TCE可引起肝细胞蛋白表达发生改变.通过质谱鉴定和lPI human数据库检索,鉴定了其中9个TCE诱导L-02肝细胞相关的蛋白质.结论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TCE毒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及TCE毒作用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并为阐明TCE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细胞分泌是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免疫防卫反应、细胞的生长、受精过程、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嵌入以及再循环等细胞生理功能的实现都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且所涉及的一些膜转运蛋白和分子机制是类似的.文章对分泌过程、相关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分泌的调控等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国内外对膜蛋白转运机制及其相关蛋白质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目前提出的假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 d cell death),是一种进化保守和遗传决定的细胞自杀,其性质为生理性。在多细胞动物 ,凋亡对正常机体的发育和自身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已发现, 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 发展与凋亡机制异常有关。细胞凋亡为生物医学领域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在过去5年里对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证明,多种基因产物参与了细胞凋亡过 程,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基因超家族的产物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s)、 连接蛋白(adapters)、天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和Bcl2家族调节蛋白 (Bcl2 protein family regulators)等。目前对每组蛋白的成员的化学特性、基本功能 和它们的上游和下游的相互作用分子等均有了较清楚的了解。这些结果为发展以凋亡机制相 关蛋白为靶分子的治疗性细胞凋亡干预手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生物现象,能够清除缺陷蛋白和细胞器。神经退行性疾病大多具有特定的病理性蛋白沉积,如阿尔兹海默病及帕金森病。因此,自噬功能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全面了解自噬在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分子机制可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重大项目"白血病状态下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调控机制"集中围绕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在白血病状态下的受抑规律及其内外调控机制这一热点科学问题进行了多团队联合攻关。经过2011—2014年的4年研究,从分子、细胞、整体和临床等多个层面系统阐释了白血病状态下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竞争的规律,揭示了白血病恶性克隆生长和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受抑的分子机制,提出了抑制白血病细胞特别是白血病干细胞生长及促进正常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的治疗新策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白血病临床治疗效果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分子与细胞遗传学中"染色体分离的分子机制"专题的文献,了解该专题目前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并对文献分布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计量学分析,使科研用户通过文献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预测科研的成熟度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天然免疫系统非克隆识别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高等动物存在两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完整的抗感染防 御\\r 系统,即天然免疫的非克隆识别机制和以克隆选择为基础的获得性免疫。天然免疫的非克隆 识别机制诱导抗原提呈细胞表达共刺激因子,触发获得性免疫反应,并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引 导获得性免疫系统发生特异的免疫效应反应。在天然免疫反应中,通过胚胎细胞编码的受体\\r 识别病原体几种特有的保守分子,诱导天然免疫细胞表达抗菌肽、共刺激因子和效应细胞因\\r 子。认识天然免疫识别的分子机制,在疫苗设计和发展免疫治疗新举措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基因组的监察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显得很平静,但在平静的外表下,生化反应却在活跃地进行着.动植物细胞的DNA基因组包含了数以千计的基因,如果不加干涉,细胞的转录机制将同时转录基因组中全部基因:解开DNA双螺旋,将每个基因转录成单链的信使RNA,最后将信使RNA翻译成蛋白质.奇怪的是,很少量的双链RNA分子能够使蠕虫甚至其后代不自主地扭曲.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信息     
科学家揭示蝙蝠飞行及免疫适应性相关机制中外科学家完成的蝙蝠基因组学研究近日在《科学》上在线发表。科学家对两种不同类群的蝙蝠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蝙蝠飞行及免疫系统的适应性相关机制,阐明不同蝙蝠类群的分子多样性机制,为蝙蝠及其它哺乳动物在生物学及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6.
出生在甘肃农村的侯岁稳,有着西北汉子的憨厚和质朴.有人说甘肃人认死理,在科研道路上跋涉近20年的他,衷情植物细胞生物学. 分布在植物表皮的气孔和扁平细胞,是研究细胞发育和功能的绝好模式体系,侯岁稳从事的植物细胞分子发育生物学、细胞工程研究,就是以拟南芥、水稻等为材料,利用突变体对其发育图式和形态建成现象、内在调控基因和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研究,并将有用的功能基因应用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纳米技术     
《科学中国人》2022,(3):16-17
肿瘤疫苗递送系统研究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刚教授课题组发现共刺激信号对肿瘤免疫耐受中T细胞功能重塑的重要机制,为个性化肿瘤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Nanotechnology)。新制备的疫苗体系,因为其来源于工程化树突状细胞(DCs)母细胞表面与归巢效应相关的功能性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     
《科学中国人》2022,(3):16-17
肿瘤疫苗递送系统研究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刚教授课题组发现共刺激信号对肿瘤免疫耐受中T细胞功能重塑的重要机制,为个性化肿瘤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Nanotechnology)。新制备的疫苗体系,因为其来源于工程化树突状细胞(DCs)母细胞表面与归巢效应相关的功能性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  相似文献   

19.
巨核细胞是一类非常稀少的血液细胞,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形成血小板,由于其发育过程要经历独特的基因组倍体化和血小板脱落,其调控机制异常复杂。本综述以以往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概述了各种凋亡相关分子参与巨核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表明了凋亡相关分子在巨核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解析巨核细胞与血小板生成中调往相关分子的调控机制对于治疗巨核细胞紊乱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特别是血小板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以揭示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为目标的前沿学科。目前相关研究逐渐迈入"基因—分子—细胞—环路—行为"的跨学科、多层次时代,从分子、细胞水平到系统和整体水平揭示大脑认知功能的工作原理。围绕认知神经科学前沿及交叉,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71期"双清论坛"的研讨成果,基于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从认知功能的细胞基础、基本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情绪和情感的神经机制、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研发等方面阐述了我国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认知神经科学前沿及交叉中亟需解决的若干挑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