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前言 推铅球是一项古老的田径投掷项目。从古至今,铅球技术在不断地进行演变并趋于完善,由原地演变到滑步(侧向、半背向、背向)旋转推铅球。目前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被多数运动员所采用,其技术环节是器材的握持方法、预备姿势、滑步、最后用力与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2.
对铅球运动中左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对左腿、左臂在推铅球运动的滑步及最后用力两个重要阶段的工作方法及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左侧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撤换步推铅球技术由于是两腿交换,身体稳定性较好,易于最后用力,铅球在移动中的停顿少,因此,与滑步技术相比,撤换步技术有利于发挥初学者的能力。撤换步推铅球技术 (以右手推为例) 预备,投掷者持球(持球法同背向投法)站在圆圈内靠近后沿处,背对投掷方向,左右脚前后开立,体重放在左脚上。上体前屈,左臂自然下垂,两腿弯屈到适宜程度(如图一)。开始时左腿用力蹬地,重心后移,同时右腿后撤,脚尖内转,以前脚掌外侧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紧接着左脚迅速向投掷方向撤换步,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如图二)。撤换步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现代铅球左侧技术研究不足的实际,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铅球项目的专业特点,着重对左腿、左臂在推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两个重要阶段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不同重量铅球时的肌肉测试,总结肌肉动员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为,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中,主要参与肌肉为右肱二头肌,右三角肌,右股四头肌等等;使用8千克铅球进行训练时,多数体表肌肉肌电信号值比背向滑步式推铅球有明显的增加,部分肌肉的肌电信号衰减。右股四头肌和左背阔肌在使用8千克铅球训练时利于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旋转式推铅球更加符合中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并将可能成为中国铅球成绩上升的突破点,为教练员、运动员在铅球训练中应用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纳塔莉妮·利索夫斯卡妮,女,身高1.87 米,体重92公斤,1962年出生,第24届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铅球最好成绩22.63米。她身体素质全面,推铅球技术比较好,从滑步前(图1)看,身体较低,上体前屈,几乎与地面平行。滑步开始后,身体迅速向投掷方向移动时,左手臂向反方向伸出(图2-4),以保持动作的平稳和身体的平衡。整个滑步动作完成得比较好,两腿分的很开(图5、6),左腿直接摆向抵趾板,身体重心起伏不大,上体保持原有的姿势不变。 最后用力是在左脚落地瞬间开始的。在最后用力的前半段中,运动员保持着侧…  相似文献   

8.
<正> 在铅球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错误:由于学生滑步距离太短,形成了上体过早抬起,重心在两腿之间;另外由于学生滑步距离达不到要求,在练习时只注意滑步技术,出现推球臀部后坐现象;甚至因为滑步技术不正确,只用手臂力量推铅球,造成了手指、手腕挫伤等。为纠正这些错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踢瓦片”的方法。“踢瓦片”本是中、小学课余时间常开展的游戏活动。将它运用到铅球滑步教学中,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便、切实可行。 (一)侧向式推铅球 1.滑步技术练习:身体侧对投掷方向(右腿为侧),右腿支撑,左腿提起,重心落在右腿上,上体正直,瓦片放在脚内侧稍前方。当右腿稍屈膝后,左  相似文献   

9.
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黑龙江省3名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推铅球滑步阶段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滑步阶段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偏小,垂直速度偏大,右脚蹬地角偏大,滑步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的技术的关键环节。因为此阶段对成绩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约占85%左右)。那么,如何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和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呢?为了说明问题,首先从(没有滑步的)原地推铅球的最后出手速度分析起。一、对原地推铅球的出手速度的讨论1.公式的推导为了简单起见,设运动员在作原地推铅球时,身体各环节加给铅球的力为F,铅球  相似文献   

11.
背向推铅球的滑步技术复杂,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难点,因学生单手持一定重量的铅球单腿支撑滑动,往往造成身体的起伏而出现停顿或减速,影响最后用力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推铅球“双腿滑步”技术,其技术优点有:1)动作结构自然简单,易掌握,见效快,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与特点。2)双腿支撑依次滑动速度快、重心低而稳,易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便于急骤发力。现将“双腿滑步”动作要领介绍如下:因其它几部分动作要领同现代推铅球要领相同,不作重复介绍。  相似文献   

12.
对推铅球技术的训练,主要任务是打好技术基础,逐步建立基本技术的动力定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增进身体健康水平。在训练中,要结合个人特点,树立自己的技术风格。一、推铅球基本技术的训练方法在推铅球的基本技术训练中,主要是两个部分,即滑步和最后用力。基本技术训练的主要方法有:1.徒手或持球的滑步练习:初学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初期训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推铅球速度特征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名专项成绩在17.36m以上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等方法,研究分析运动员推铅球技术的身体重心与铅球速度及其关系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步结束时铅球运动速度存在一个适宜区段;运动员最后用力发力时间是在最后用力阶段之前;全程推球中铅球速度有两个较大起伏,而不是不断加速等。研究结果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正确认识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14.
辅助臂(左臂)在推铅球动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辅助臂在推铅球时所起的作用很重要。1导向作用当身体重心由右侧支撑开时向左侧支撑移动时,眼睛应注视着左前臂向左上方的摆动,直至身体转向正前方。身体的转动就好象是在左臂的引导和带动下进行的一样。这样做有利于完成铅球出手前的挺胸抬头和背弓的动作。注意,左臂向左上方摆动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大约为45°左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完成挺胸抬头和背弓的动作。2加快转体的速度由于左臂向左上方猛力的摆动,增大了转体时的半径与合力,从而大大的加快了转体的速度。由于半径的增大,所以也就加长了推球手臂鞭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际上流行背向滑步、短长节奏和背向旋转三种推铅球技术。而我国主要普及的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本文将以背向滑步推铅球为例,从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组成入手,通过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分析,来讨论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原地推铅球是高考体育专业素质考试项目之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侧向或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基础动作。由于背向推铅球技术难度较大,一般在中学教学与训练中以侧向推铅球为主。虽然高中体育教学背负着"低层次重复"技术劝作教学的嫌疑,实践中还是不难发现许多同学甚至高考学生的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仍普遍存在缺陷和不足。原地侧向推铅球分为握球与持球、准备姿势、最后用力、铅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等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口诀",与其他现有的推铅球"口诀"相比,简约、明了、且压韵。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要领:  相似文献   

17.
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在我国适用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式推铅球技术面世以来,超乎我们的想象,在世界各大赛中取得了明显优于背向滑步技术的战绩,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已进入成熟阶段。而至今我们国家仍沿用传统的背向滑步技术。本文运用文资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理论方面阐述了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对我国运动员的适用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铅球训练成绩的提高有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要点和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铅球运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背向滑步技术和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均创造了优异的成绩。而在我国国内铅球比赛中仍然是背向滑步技术一枝独秀。稀有使用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也基本是个“空白点”。为了对旋转式技术做进一步了解,丰富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内容,本运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要点和难点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旋转式技术比较符合投掷的原理,与背向滑步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2)旋转式技术以其加速路径比较长,预先速度大。动作自然连贯等技术特征比较适合中国铅球运动员协调性好、爆发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推铅球动作的高速度,分别对滑步和最后用力动作提出主要技术要求,并指出,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应该是放松自然、连贯流畅、衔接紧密而用力结构简单、实用,充分发挥技术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和文献,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阐明旋转式推铅球技术明显优于滑步推铅球技术。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仍然有待于人们继续挖掘他的潜力和价值,而我国投掷界对该技术仍然应用不广泛,重视不够。应该从科学和现实的角度重新认识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让铅球技术来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革命,在我国迅速推广和普及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