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都把“地方特色”作为新闻改革的主要课题,想办出自己的特点来。地方小报的地方特色,不仅指新闻,也包括评论。评论的“地方味”越浓,对本地各项工作的指导性就越强。地方小报的评论,如何写出地方的特点?我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是驻地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把握全局性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根本。报道失去地方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特色;报道不合全局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灵魂。做到新闻的地方性与全局性的统一,是驻地记者时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到报道既具有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又使报道具有全局性,符合时代大背景?这就需要记者在充分把握全局性的同时,唱好本地新闻戏。要唱好本地新闻戏,记者首先要了解地方特色。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市情县情,特色就是与众不同。俗话说:“十里不同川,百里不同路”。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面。有的…  相似文献   

3.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经常强调的一个原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然而,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的角度来看,仅仅做到“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应该注意用细节来“刻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用事实说话”才能写出真新闻;用细节“刻画”才可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都把“地方特色”作为新闻改革的主要课题,想办出自己的特点来。地方小报的地方特色,不仅指新闻,也包括评论。评论的“地方味”越浓,对本地各项工作的指导性就越强。地方小报的评论,如何写出地方的特点?我谈几点做法和体会。首先,面向本地实际说话,有选择有重点地宣传中央精神。比如,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园地     
写新闻讲究一个“新闻由头”。写言论稿也讲究一个“言论由头”。言论由头的寻找,笔者认为,一从新闻报道中去寻找。当然,并不是报刊上的每条新闻都可以写出言论的,要寻找那些有一定代表性,能够以小见大,切中利弊的新闻,以此为由头,生发开来,谈自己的见解和启示,使用权之“生”出新意。  相似文献   

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新闻。驻站记长期“镇守”一个地区,不可能像编辑部的机动记那样天马行空,哪里热闹往哪里跑。这就要求驻站记抓住地方特色,从地方特色入手开掘新闻富矿。能否抓住地方特色,采写出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是检验驻站记是否称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地市广播台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地方特色。利用地域性、贴近性、时效性特点,抓住本地新闻报道这一重头,努力唱好“地方戏”。由于地方电台扎根于本地,拥有大量本地的通讯员和作,其“触角”又延伸到本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故能及时获取来自基层的、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这是地方广播电台办好地方特色节目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8.
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畔的一座军营里,流传着济南军区某炮团政治处主任郝本杰关心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新闻脑”郝主任有一个“新闻脑”,不仅因为他爱新闻。懂新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新闻意识。他说:“要想让报道人员写出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闻稿件,首先要丰富新闻报道人员的大脑,不时地为他们‘充电’。”他担任团政治处主任以来,每年都从政治处有限的政工费中拿出钱来,为团报道组订阅《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20多种报刊,让报道人员时时吸收“营养”。他每年亲自组织举办三期新闻报道人员写作培训班…  相似文献   

9.
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渴望写出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每一份新闻媒体都渴望刊发有更高价值的新闻报道,每一位受众都希望自己看到和听到的是有意义的新闻报道,所谓“开卷有益”、“开听有益”,应该是每位从业者、每份媒体所努力追求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把握新闻价值、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泽惠受众提高自身呢?要培养足够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新闻的一种敏感能力。它一靠多学习、常锻炼、勤实践,在深入生活中努力培养;二靠多观察,常积累、勤思索,在厚积薄发中逐渐凸现。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好的记者,可见新闻敏感的重要性。有人认为优秀的记者应为“警犬记者”,意思是记者应像警犬一样具有高度的警惕和嗅觉,及时、灵敏、快速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和混杂于众多普遍事物中的新闻线索,敏锐判断其新闻价值,进而写出好的新闻报道。《大众日报》曾刊发一篇报道《敲车声的背后》,文章不长,但却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新闻敏感。文章采取对话形式,讲一个身居偏僻山乡的老农第一次进城,来到县政府。看到大院门口停着一辆铮光瓦亮的新轿车,便忍不住用烟袋锅在上面轻轻敲了敲。司机看到了,...  相似文献   

10.
唐楠 《军事记者》2004,(11):31-31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构成新闻的因素的总和,因此,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客观存在要体现在新闻之中,又同新闻工作的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一名记要想使自己的日常采访工作与别人有不同的地方.即在众多记对同一事件进行采访报道时,写出与众不同的稿件来,就必须下一番苦功,磨练出一双敏锐的慧眼,把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好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就是一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视角的记,对一些看似平常的“旧闻”冶炼成新闻的过程。“冶炼”就是对所报道的事件选准独特的视角,将其最有价值的新闻点开掘出来。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新闻特色贵州民族报总编辑余正生民族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它与其它种类新闻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特色。研究和认识它的特色,对于娴熟驾驭新闻报道技能,做好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  相似文献   

12.
会议报道一向是新闻报道中的难点,会议消息的写作也一向是消息写作中的“硬骨头”。这一方面是因为会议报道一直在新闻报道中占重大比重,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报道方式的呆板和陈旧令读者和作者同样头疼。我认为,要写出新鲜而又有特色的会议消息,首先应该做到两点,即“钻进去”和“跳出来”。  相似文献   

13.
路凡 《声屏世界》2005,(12):52-52
景德镇广播电视报创刊20年来.其文化副刊始终遵循该报“可读、可用、可藏”的办报宗旨,全力推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味的高品位文化大餐。该报众多读者称:“这些乡土味的东西很有‘嚼头’.到下一代都用得上。”为此.本文试将其如烹饪佳肴般的版面特色分析一二。  相似文献   

14.
所谓精确新闻报道,应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证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采集资料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新闻采访是精确新闻报道的主要特色。《北京青年报》于1994年开辟的“公共调查版”可以称作新中国最早的、较大规模、较严格意义上的精确新闻报道。但是总的来说,精确新闻报道在中国报纸上一直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确新闻报道不成气候,在各种报道形式中的比重很低。二是已有的“精确新闻报道”在质量上与严格意义上的精确新闻报道存在大小不等的差距。譬如说有的报道所列…  相似文献   

15.
人们普遍存在求新求异的心理。因此,广播节目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个问题对于县广播站的有线广播节目尤为重要。作为县广播站的骨干节目的新闻节目怎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呢?我认为增强乡土味是形成特色的途径之一,可以一试。“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散发着家乡乡土风味的新闻,会使听众感到提劲爽神,兴致无穷。县广播站的新闻节目要办出乡土味,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把报道经济建设成就同宣传本县的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土货特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翻开海军北海舰队某基地后勤部的荣誉册,其中新闻报道工作可谓光彩夺目,3年来,在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2100多篇。知道底细的人都说,这和后勤部政治处主任王殿斌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分不开。(一)王主任曾说过:“新闻报道抓不好,不能算个好领导。”在他千头万绪的工作日程表上,新闻工作总是摆在突出位置。他专门有个新闻线索记事本,每年的报道思路列成表,每季都有具体的采访计划。后勤部机关大交班会专门列了一个“新闻干事座”。王主任说,不是让新闻干事通过一次会写出什么大稿件,而是让其了解全局,掌握动态,为采写打下基础。部里…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党报作者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作为地方的主流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如何实现“三贴近”?本文认为,只有地方党委和政府,新闻主管部门,新闻单位和众多新闻从业人员携手联动,齐心协力,才能使地方党报的新闻报道有效地实现“三贴近”,并使这种“三贴近”呈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态势,“三贴近”要求明确,但知易行难,“三贴近”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体制,机制,制度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因而,需要上述四个方面携手共进,艰苦努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把稿件写出特色.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化体育稿件自然也不例外。结合自己十余年来对化体育稿件编辑和采写的体会,笔认为,要想把化体育工作稿件写出点特色来,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评判一篇新闻报道优秀与否,阅读量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阅读量是什么?是媒体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某种程度上的量化。提高新闻报道阅读量,这不仅是地方党报一直追求的目标,更是地方党报当下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云南昭通日报社融媒体平台为例,研究其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新闻报道实现高阅读量的现实途径。昭通日报社除了做好地方时政新闻报道以外,更关注民生类新闻,长期策划了“深度”“群山”“少年”“故事”等专题,并成为昭通日报对外新闻宣传的特色招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有着一批固定的“粉丝”,大量原创稿件被云南网等省内媒体第一时间转发推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