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向以教学艺术精湛而享誉语文教坛,特别是他在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陕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的“新作文教师研文库”《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是余老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全书具有“教材阅读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课型设计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去年五月 ,我们观摩了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三堂情景教学课 ,虽然过去近一年了 ,但至今仍历历在目。细细推敲 ,不难发现——这三堂课并无令人拍案叫绝的教学设计 ,然而却具有一股无法抵抗的魅力吸引着学生 ,也吸引着我们每一位听课教师。课堂教学魅力从何而来 ?我想 ,不光依靠教师良好的素质、精湛的教学艺术 ,还源自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拿施建平老师执教的《长征》一课来说吧 ,我个人感受到除了施老师平实、清新的教学风格外 ,还有施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由此决定并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从中 ,我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何柳 《湖北教育》2005,(5):27-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老师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来看教学《幼犊》时三位老师的三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4.
王燕骅,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为人师表”优秀教师,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教育系统十大标兵之一,杭州市优秀教研员。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 《现代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督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41年。1989年以来出版了《和小学生谈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名师语文教改》等专著6本,发表了《中年级学生阅读心理初探》《扎扎实实,抓好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双管齐下》等论文50余篇,近百万字。专题教学讲座录像《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1989年国家教委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录像教材评比中获奖;《面向素质教育,开展小语教改》的课题研究,获1996年度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由教育部组织的“名师讲坛”系列专辑之一——《王燕骅阅读教学》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3频道多次播出。鉴于王燕骅老师在教学教研领域取得卓著成果,2001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特设了“王燕骅办公室”,以利于更好地引领当地小学语文的教研与教学。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教学风格?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不懈的探索,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求学个性和方式,这就是教学风格:我们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金鹤 《小学教学研究》2012,(29):110-111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置身于课堂中,各位老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同一文本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一、文本解读显功力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此次同课异构中,有篇文章叫《母爱的力量》,讲述的是一位女孩因车祸住进医院,生命垂危之时渴望获得母爱,但因父母早已离异,而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7.
鲁涛 《中学教学参考》2008,(12):194-194
什么是教学风格?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不懈的探索,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求学个性和方式,这就是教学风格:我们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于漪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研究的过程中,越是钻研,越是感到其博大精深,越是由衷地叹服。我在《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风格谱系》一文中说过:“一个语文教师穷其一生的探索实践,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已属不易;而一个语文教师在其语文教学生涯中能形成多种风格,且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更属难能可贵。于漪就是当代语文教坛中难得的一位兼具多种风格的语文教师。”这些话语反映了我的真实想法。2001年秋正逢于漪老师从教50周年,举行大型活动,会上山东教育出版社赶印出来的《于漪文集》非常及时地送到大会…  相似文献   

9.
卢静 《小学语文》2008,(3):30-33
2007年12月29日至30日,第六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会上北大附小的卢静老师,香港的王清凤老师,澳门的梁怡安、曾韦迪老师,台湾的黄敏老师分别就《去年的树》一课进行了教学。不同地区的老师上同一篇课文,是这次观摩活动的一个亮点。四地老师不同的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我们将这四堂课都放在了“精品课堂”栏目,不等于说这四课都已完美无瑕,而是想让读者感受一次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的教学风景。配合教例我们还约请专家对四个教例进行了评析比较。现将四位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及专家评述刊载如下,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期读到《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7—8期邓春晓老师的《教学〈钓鱼的启示〉的过程和感悟》一文后,感触颇多。邓老师的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内容真实可信,不愧是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而我则庆幸找到了一位知音,因此特借贵刊与邓老师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内容不明,目标不清,效率不高,一直为人诟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唤醒了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学习借鉴教学名师的课例,运用名师们的教学实践智慧,有助于年轻教师改进语文教学,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从而真教语文,教真语文.贾志敏老师的示范观摩课昭示我们:真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和...  相似文献   

13.
用一节一节的好课诠释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表达对语文教育的挚爱,践行辩证、和谐的教学理念,是佐晓梅老师多年的一贯做法。《司马光》一课是佐老师众多阅读教学精品课中的一个真实剪影,走进它,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向以教学艺术精湛而享誉语文教坛,特别是他在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陕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的“新作文教师教研文库”《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是余老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全书共有“教材阅读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课型设计的艺术”、“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艺术”、“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书面练习的设计艺术”、“教案设计的艺术”、“教学论文的写作艺术”等9章50讲,内容丰富,讲解细致,实用性强,是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迅速提升阅读教学能力理想的指导用书。该书将于2005年10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小学语文教学》推出专辑之一《和名师一起教作文》老师教作文的知心帮手老师研究作文的必备法宝适应范围:小学语文教研员、教师,中高段小学生2015年《小学语文教学》推出专辑之二《和名师一起教阅读》名师精彩示范课堂教学教学精英共同演绎经典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曹雪芹是一位文学大师.他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在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上。有许多启迪。我读了《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节,其描述的黛玉教香菱学诗的内容对我颇有启发。虽在封建时代,黛玉又不是老师,但她的教学态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置,教学指导与点拨都有高超之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两年前,在某市举行的省特级教师教育教学年会上,来自不同地市的三位青年教师同教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第二课时,我们姑且不论三位教师本身素质多高,研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课堂教学如何生动活泼,教学设计如何独具匠心、各显特色,但看他们的设计说明,却吃惊地发现同一篇教材同一个课时,三者制定的教学目标却截然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集萃,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他对教育,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感悟,语言流畅、生动幽默,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它告诉我们,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用双手推开一扇扇通往未来的窗户,才能领略教育的快乐,才能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程红兵老师的语文课充满艺术魅力,他的语文教学艺术彰显了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程红兵老师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常识性回归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为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石培花 《成才之路》2021,(11):34-35
钱梦龙老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提出“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和结构模式。钱先生的探索几乎触及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每一个角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语文教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个方面探讨钱梦龙先生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