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永 《兰台世界》2012,(10):79-80
一照金精神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创造的一套精神体系,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革命探索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它为后来延安  相似文献   

2.
“原来你这么年轻”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初,受党组织委派到西北军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1933年3月,与刘志丹等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历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1934年11月上旬,年仅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3.
书香     
《陕西档案》2013,(3):49-49
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与凶恶的敌人斗争,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斗争,终于在陕甘边开辟了一块革命圣地。本书突出和贯穿了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创建陕甘边区的领导作用;突出和贯穿了陕甘边区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突出和贯穿了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正确路线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和指导:突出了二战后陕甘边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给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中共陕甘边特委是党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它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乃至整个西北革命的发展。刘志丹正确思想和主张,是特委重大决定的灵魂,特委存在时间不长,却贡献巨大,功绩永存。  相似文献   

5.
《陕西档案》2013,(5):F0003-F0003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以耀州区照金镇为中心,横跨耀州区、句邑、淳化、宜君等县(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黄莺 《兰台内外》2014,(3):11-11
正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部分领导向上级组织报告说,刘志丹、习仲勋等坚持"右倾"、"富农路线",中共北方局遂派遣朱理治等人赴西北解决问题。朱理治9月抵达根据地后,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场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领导的"肃反"运动。他们先是抓了刘志丹严刑拷打,之后又将红二十六军营级以上、陕甘边地方县级以上干部全部关押起来。大量的知识分子干部也成为屠戮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杨兴茂 《档案》2011,(3):32-33
甘肃省档案馆138—1—56号案卷典藏的4份史料,记载了上世纪30年代我省甘谷县李炎烈士在陕甘边苏区进行革命活动牺牲的事宜,再现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后任西北和中央要职的习仲勋,两次复信恳谈李炎革命烈士的史迹,  相似文献   

8.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顺利到达陕北。我们无不为这一历史壮举倍感自豪,而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功不可没。正是有了这片红色土地,才为中央红军提供了休养生息的落脚点,红军由此转危为安。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共产党人播撒革命火种南梁是西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一块红色热土。上世纪20年代末,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甘肃华池县南梁一带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工农武装,组建游击队,播下革命火种,点燃了陕甘边界武装斗争的烈火,撑起了西北革命的红色大旗…  相似文献   

9.
《四川档案》2006,(5):22-24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中央红军“协同红四方面军争取赤化全川”的方针。5月12日,在会理会议上决定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大块的苏区。红四方面军为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扩展,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1月开始西进,制定了松理茂作战计划,迎接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6月,红一、四两个方面军在小金县达维胜利会师并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新方针,而且以迅速的行动赶在敌人的封锁之前北上。  相似文献   

10.
孙京 《兰台世界》2016,(15):103-105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对红军顺利落脚陕北、实现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陕甘根据地不仅使中央红军长征有了最终的落脚点,而且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央红军给予了极为关键性的补充,并推动了红军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中共中央立足陕甘根据地新的大本营,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领导各路红军,实现了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1.
雷兴鹤 《兰台世界》2016,(7):119-121
陇东根据地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之一,也是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幸存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陕甘边苏区到陕甘宁边区时期,陇东老解放区所属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南梁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的干部管理教育制度,重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荣珍 《档案》2011,(2):25-28
西征战役是中共中央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壮大红军力量,打破国民党部队围剿,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为执行宁夏战役打基础的一项重要战略行动。西征地域涉及陕甘宁三省区,时间跨度达半年之久,战役的成功实施为抗战新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征中的许多重大事件,是在甘肃境内发生的,成为甘肃党史上的重要亮点。  相似文献   

13.
张鼎丞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重要领导者。在中央苏区遭遇重大挫折、面临严峻革命形势之时,张鼎丞顶住党内外各种压力,坚持正确的革命方向,通过多种方式发展革命根据地民生,夯实革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浙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由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江开辟的.浙南根据地因其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独特表现被称为是"南方革命的一个战略支点".①然而,红军挺进浙江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却经历了一个反反复复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相关链接】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出生于陕北富平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那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他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他还不满15岁。出狱后,他长期在陕甘地区从事革命斗争。1933年与刘志丹等人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苏区最年轻的一位领导人。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运动中被关押,幸被及时赶到的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解救。  相似文献   

16.
曾科 《新闻天地》2011,(6):26-28
【红色档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克茶陵县城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此创建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中国革命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红色政权建设的一次大胆的实践与探索,为今后武装建政创造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7.
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编辑出版业 ,在我国现代图书编辑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对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编辑出版业作了完整的论述。文中着重探讨了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出版机构类型 ,介绍了延安地区出版的有代表性的丛书 ,对延安革命根据地编辑出版事业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右江地区领导发动百色起义之后创建的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佘惠、赵秉寿等共产党员在根据地创办了《右江日报》、《士兵之友》和《红旗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19.
我祖籍是江西省永丰县,地处江西中部。江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民风淳朴,革命意识浓厚。土地革命的兴起,使得许多农民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依靠,也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为此,农民们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20.
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右江地区领导发动百色起义之后创建的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佘惠、赵秉寿等共产党员在根据地创办了《右江日报》、《士兵之友》和《红旗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