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曹辉 《视听纵横》2009,(4):31-32
目前,一些新闻报道往往仅停留在单纯播出新闻事件本身,没有最大限度地把新闻做充分,欠缺对新闻报道的挖掘延伸,没有扩大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当然,更谈不上发动社会力量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本人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发现,延伸新闻可以实现多重效应,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杜新华 《新闻窗》2009,(3):113-114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历史情况和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等,是新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如果善于使用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通过细说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可能凸显出新闻事件的特殊价值,从而使新闻报道的个性特征更强烈,新闻主题的意义更突出。  相似文献   

3.
符号学视野中的广播电视新闻李岩一、元事件与新闻报道关于新闻是什么,定义纷繁。诸多的定义都是基于新闻是对事件的报道这一前提的。这个前提肯定了事件是新闻报道的原始对象,但也指出了新闻报道并不等于事件,新闻是对事件的一种展现方式。那么,新闻是以什么方式来解...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媒有别于其他的传媒方式,新闻传媒在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同时还辅以来自新闻现场的新闻画面。新闻画面中的画面细节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细节往往决定了电视新闻的成败。电视新闻的传播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对细节的运用是否到位,细节把握得好,就可以由小见大。完善的细节可以让新闻事件更一目了然,让新闻人物更生动,一针见血地表达出新闻报道想要表达的观念,让新闻报道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渲染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当下,新闻报道形式不断扩展和深入,受众对更详尽、更深层信息的需求更迫切,新闻媒体在竞争中也无止境地精细化,因而,新闻背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新闻报道中。在某些情况下,新闻背景甚至成为相对独立的背景报道,可以自己“挑大梁”、“跑单帮”。一般来说,与新闻人物及新闻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就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对更完整、更全面、更充分地表现新闻事实的本质,突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背景选择得恰当、运用得充分,新闻的主题思想就会被挖掘得更深刻,新闻价值就会体现得更充分。其实运…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新闻策划新闻策划就是对一个时期的报道方向、报道形式或某个具体新闻事件、报道选题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规划、执行的过程。二、新闻策划对新闻报道具有重要意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策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够让记者更全面、更有深度地报道单个新  相似文献   

7.
重提新闻专业主义--从媒体报道高枫事件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通过对高枫事件的回顾,提出了当前娱乐新闻报道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残酷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为了吸引更多眼球,赢取最大利益,一些媒体不讲新闻专业主义,不顾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大肆炒作,故意造假,这是当代中国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恶劣倾向,在结合事件的现象深入分析这种倾向的危害性的基础上,本指出新闻事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坚持新闻理念,恪守新闻专业主义是其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陈昊 《记者摇篮》2009,(5):43-43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报道是将新闻事件原滋原味地告诉受众,而新闻评论则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述阐明某种道理。新闻评论的价值通常表现为作品题材重大、说理透彻和强烈的新闻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知识林     
多透视新闻学   西方新闻学的一种观点。这个观点认为,新闻报道不应只图猎奇,而支离破碎地描述社会,而应该用透视的方法,形象、立体并完整地反映现实。这个观点旨在更新新闻观念、改革报道手段,吸引更多受众、繁荣新闻市场。它更多地重视新闻事件与民众的关系,而不把眼光仅仅盯住政府官员;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更注重受众的需求,并注意新闻报道的覆盖面。报道内容逐步转向与民众生活的公益事业和经济活动。 新闻特许权   特许权是指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发表与事实有出入的言论可不受诽谤指控或不承担诽谤责任。新闻…  相似文献   

10.
由于突发新闻事件具有发生突然、时间的不确定以及传播迅速等特点,使其比常规新闻或精心酝酿策划的新闻更有时效性、鲜活力和感染力,更容易受到受众欢迎。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能保持敏感、迅速出击、最大限度地网罗突发新闻信息成了近来各家媒体记者竞争的焦点。以下笔者就如何做好突发新闻报道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随着新闻业态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由新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为新闻报道的手段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大众对新闻信息需求深度的增加,原始新闻事件的独立展示与组织模式早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对新闻事件多角度多方面多内涵的展示。而对新闻提供者,新闻事件的报道管理,更需要一个健全的报道管理体系来支撑。无论是新闻展示,还是报道管理,新闻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媒体的新闻报道较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离不开资料的支持。在几乎没有独家新闻的今天,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报道谁也不敢停留在传统的“发生播报式”的套路当中,而是尽可能地运用资料对新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度包装。“相关链接”这一使用高频词,见诸各大小报端,对加厚新闻背景起到了相当有效的作用,成为各家追求“同质化新闻差异化报道”的常用武器。在一次次资料服务新闻的实践中,我便有了一些资料与新闻的感觉——昨天的资料是今天的新闻,资料让新闻更有力、更丰满、更多彩。一、资料让新闻更有力2005年是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报道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注重抓细节,更加形象、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并因此而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水平,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报道作品。然而,在各新闻媒体、记者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抓新闻事件的细节的同时,一些所谓的细节,不仅没有对新闻事件起有效的烘托作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事物都是普普通通的,普普通通的事物是没有新闻价值的,我们能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之处,就算找到了角度。所谓新闻的角度,是指作者认识新闻事实和表现新闻价值的着眼点,是揭示新闻本质和彰显新闻主题的突破口。一篇新闻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最佳角度的选取。角度选择好了,才能更准确地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新闻价值。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把握最佳角度呢?善于从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发掘主题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平  相似文献   

16.
新论点击     
新闻波现象“新闻波”现象是由重大新闻事件引发的新闻报道密集、各种媒体密切关注、能引起广大受众高度兴趣与激烈反应(评价)的链锁式系列热点新闻报道,每个系列热点新闻报道都与前一波新闻事件有着具体关联而又独立形成一轮又一轮新闻报道高潮的新闻现象。这种新闻现象符合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就具体事件来看是相对独立的,但从整体来看,又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群体。新闻波现象是现代新闻传播中的主流现象,并有逐步成为现在新闻报道中普遍现象的趋势。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1、大事件冲击产生的新闻事件新闻…  相似文献   

17.
李丁宁 《记者摇篮》2006,(11):51-51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面对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较之影像新闻,现场报道具有更强烈的现场感,观众更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感。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8.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反映的问题往往带有启发性、经验性,或者是对一些苗头性问题的敏锐捕捉、分析、反映,尽管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具有"爆炸性",但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更能以强有力的说服力引导舆论。因此,做好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追踪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在面对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往往单一性的报道模式,难以全面地呈现新闻事件的整体过程。在追踪报道中,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需要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进行系统地追踪报道,以此来综合提升新闻事件的全方位、全面性报道,本文将以天津爆炸案为例,来阐述追踪报道的审阅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何静 《新闻传播》2024,(6):34-36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与以往的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信息传播技术也变得更为发达。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上的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多,同时也意味着人们生活中所接收到的信息数量的增加,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也更快速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新媒介的发展,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新闻写作和传播,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某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和展示。由于重大灾难性事件具有新闻价值,公众的关注速度很快,而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灾难新闻报道的案例出发,对灾难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避免灾难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