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时从未知走向已知的生成过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开始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进行转变,每节课堂中均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成性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其应该学会如何将生成性问题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精彩。所以,本文对物理课堂中的意外现象和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者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促进课堂精彩的生成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分析教师如何善待“意外”、巧妙处理“意外”,促进课堂生成,让数学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相似文献   

3.
实例分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动态的生成途径,主要有捕捉意外,机智生成;大胆质疑,自主生成;巧借错误,迂回生成;反思变式,创造生成.教学中应善于捕捉“意外”,使其成为课堂精彩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意外”可以当作一种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并借助高超的语言艺术、敏捷的教学机智,从中捕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焕发精彩的生命活力,让“意外”事件变成点睛之笔,生成无限精彩。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引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预设,甚至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它成为我们课堂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下而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妙地处理“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它无法预料。“节外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它就像一束火花,稍纵即逝。如何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本文介绍了“预设外的生成”在课堂中不期而至时,教师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正确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课堂意外的三个片段。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课堂教学.在关注精心预设的同时特别强调课堂的即时生成。课堂上。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发现学生回答中赋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并机智地处理?当课堂教学中出现预设之外的“偶发事件”时。教师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在数字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教学机智。这样,面对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方能处变不惊、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8.
李敏 《吉林教育》2009,(7):24-25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在“意外生成”中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杨昀 《成才之路》2014,(8):57-57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就确定的,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在学生方面会出现游移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现象,也就是说发生了“意外”。出现这种“意外”现象怎么办呢?一些年轻老师开始时会惊慌失措,继而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回来,把学生再引入事先设计好的轨道。有经验的老师却不会这样做,他们会尽可能地充分地利用这“意外”--课堂生成资源。其实他们在教案编写时就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一旦发生了“意外”,他们就会把这些“意外”当成课堂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能否处理好课堂生成资料,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巧妙地驾驭好一些“意外”的生成,适时地引导学生发展,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精彩的课堂一直是许多老师追求的目标.让课堂变得精彩是否有什么方法?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让我明白抓“预设”、抓“生成”是让课堂精彩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前认真、细致的“预设”;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生成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就能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中,“hold”有顶住、控制、掌控等意思.“hold住”就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佳、坚持保持住,要充满自信,从容地应对一切.课堂难免出乎意料,于“意外”处看教师的处理,恰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 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敏锐地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hold住课堂,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它是课堂开放性、生成性的重要条件,是提升教学品位的核心元素.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科学掌握并正确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活用生成资源,伺机而动,投情人境,会使教师的劳动闪耀着创造的光辉.以下为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教育者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促进课堂精彩的生成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分析教师如何善待"意外"、巧妙处理"意外",促进课堂生成,让数学课堂因"意外"而精彩。1.善待"意外",拓宽学生思维"错误"也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前提是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智慧地处理。在面对突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预设”似乎更易掌握,“生成”却总是有意外。本期DV——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老师是如何面对意外而“生成”、收获满堂精彩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当教学出现"意外"时,我们就应该对教学行为适时进行调整,给"生成"腾出空间,使课堂"生成"的非预设性问题得以利用和优化。这样我们才能机智地驾驭课堂,点燃课堂教学的亮点,让"预设"与"生成"交相辉映,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教学资源有的可以预见,有的却难以预料。但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巧妙转化,使一些合有积极因素的生成性问题成为有用的生成性资源,就能不断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动态生成时,让意外成为收获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它无法预料."节外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它就像一束火花,稍纵即逝.如何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本文介绍了"预设外的生成"在课堂中不期而至时,教师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正确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课堂意外的三个片段.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师生相互碰撞、探讨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课前没有预料的“意外”.教师如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处理这些“意外”,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处理不好,让课堂逊色;处理得好,令课堂生辉.笔者曾听到一堂教者巧妙利用“意外”,激化“意外”,化“意外”为精彩的公开课,最终使课堂大放异彩,赢得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开放.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师生面对的知识和问题越来越新奇.课堂教学的实际离课堂预设相去甚远即课堂"意外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机智的处理"意外事件"使课堂随机生成更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因"意外事件"而变的更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