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建国57年来,“当代文学史”的教材建设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这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之初至“文革”。17年的实践逐渐梳理出了“中国新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奠定了“当代文学史”知识体系安身立命的历史坐标;第二阶段,“文革”十年。“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一样,在浩劫中走过了一段极其相似的心路历程;第三阶段,1966-1985年。“当代文学史”在恢复中发展;第四阶段,1985年至今。1985年“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和1988-1989年“重写文学史”的讨论,较大地影响了“当代文学史”的学科理念,教…  相似文献   

2.
郑振铎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文学史家,同时又是古籍版本学家。本文着重探讨他在古籍版本研究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毛泽东评价鲁迅为“现代的孔夫子”,可见鲁迅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然而,究其一生,我们却不难发现,鲁迅有鲁迅的悲哀。他的一生有许多的挚友,也有许多的“怨敌”。因为要唤醒沉睡的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同志,大都清楚,鲁迅先生做为中国文学的泰斗,他的杂文创作颇丰。而有不少同志却为他没有留下“鸿篇巨制”而惋惜。其实,鲁迅生前并非没有写作“鸿篇巨制”的打算。据冯雪峰同志回忆,他曾计划写一部关于中国四代知  相似文献   

6.
吴心海先生的《故纸求真》,汇集了作者在过去七八年间,考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若干作家、作品和文坛事件的成果。 该书分为“发现”“颠覆”“求实”三辑,共收集了14篇文章。所谓“发现”,就是把现代文学史上湮没无闻但值得研究的作家、作品及相关事件发掘出来;“颠覆”,就是重新探讨现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论争;“求实”,就是对现代文学史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发现”(质疑的未必全是发现)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7.
徐志伟 《中国出版》2012,(22):45-48
新时期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与出版的繁荣。经由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著作的拨乱反正和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著作的深入探索,"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的主导性理念。由此,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也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8.
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历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三大支柱;现代文献学则以急剧增长的多语种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长期以来,研究“古典”与“现代”形成两支队伍,他们各有强项与弱项。 学科的分割与学术队伍的划疆而治,不利于健全和发展完整意义的文献学学科体系。因而,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学者为建立“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献学(或称大文献学)作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例如林申清先生说:“建立一门能够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  相似文献   

9.
黄达,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新中国货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金融学科的主要奠基人《。黄达书集》近日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达教授即开始了金融教学与研究生涯,他以“立足本土、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严谨治学”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不仅以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风著名于世,而且在其发表时所用的笔名,也如他“匕首”般的杂文风格一样,让人叹为观止,堪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1.
杭迅 《航空档案》2005,(3):79-81
他是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2.
主题书评     
梅光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标准形象,是由其论敌胡适建构起来的。为了把梅光迪建构成“新文化的反对派”(其实梅光迪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认为文化革新不能采取“运动”的方式),胡适不惜采取隐藏史实的方式,例如他从来就不曾在他的文学革命史写作中引用梅光迪1916年3月19日写给他的信,  相似文献   

13.
范长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闻界升起的一颗灿烂新星,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卓越的记者之一.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新闻界中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范长江,研究范长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9,(23):14-14
作为中国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吴晗的“明史遗稿”首度面世。包括他所作的一部《明史》残稿在内,这些文稿被收录在日前出版的十卷本《吴晗全集》中。该书的出版座谈会6月20日在人民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重征实之学,以清廷厉行文字狱之故,形成一种脱离现实,为考据而考据的学风。考据学家治学严谨,“无征不信”,“凡立一义必凭证据”,“选择证据以古为尚”;而选择证据校勘辩伪必广罗众本,择善而行。“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河,一字千金,于经史尤关紧要”。考据学的兴盛必以版本学以及文字音韵、校勘训诂等学科的发展作为前提,同时考据学的方法也渗透到版本学研究中,更加推动了版本学的发展。清统治者在实行高压政策的同时大力提倡科举,读书之人醉心功名,皓首穷经。但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文化界对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度沉寂的文学家的发掘,人们对散文家梁遇春的名字已经不再陌生了。但是,他在书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却依然鲜为人知。梁遇春(1906-1932)虽然过早夭折,但他已经是一位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由于他的散文(大都收入散文集《春醪集》和《泪与笑》中)创作,而被胡适誉为“一个极有文学兴趣与天才的少年作家”,被郁达夫誉为“中国的爱利亚”(“爱利亚”今译伊利亚,是英国散文家兰姆的笔名)。他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深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第二年返京,在北京…  相似文献   

17.
王德威先生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总能在看似已是常识的地方,在一些易被忽略的边边角角处,发掘出新意来,让人颇受启发.他的近著《现当代文学新论:义理·伦理·地理》即是一本读来很爽的书,其中的第一篇文章《重写“重写文学史”——十个“关键”时刻》,就正在编写之中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谈论了贯穿其中的一个脉络、一种文学史编写方式,也即十个“关键”时刻,乍看之下,令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籍版本学形成时期再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版本学产生的社会基础、研究的核心内容(版本源流及版本鉴定规律)、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学科表述形式等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古籍版本学萌芽于先秦,初步形成于汉,而正式确立于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肖俊 《新闻三昧》2007,(3):55-56
在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作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中国报业大王,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史量才的名字是不能不提的。他在1921年10月出资盘下上海《申报》,自任《申报》总经理,以“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为办报精神,大胆借鉴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和报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引入西方报业竞争机制,开展了近现代中国民族资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大学教授丁易的生平业绩、文学创作活动以及讲述他的名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成书始末,内容概况和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