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镜子     
希希画了一幅小朋友在练功房练功的画:有在地毯上弯腰、压腿的,有在把杆上吊肩的,有在一旁提腿的,还有手拿鲜花自由舞蹈的,真是神态各异。画的上部分除了一个放录音机的柜子外,一片空白。我指着空白处问:“希希,这是什么呀?”“是镜子。”“你怎么没有涂色呢?”“因为镜子是白色的。”我一下子愣了,本想直接告诉希希镜子是什么样的,并引导她在空白处添画镜子和镜子里的东西,但我最终没有这样做,因为从画面内容可以看出,希希是一个善于观察、想像力很丰富的孩子。于是,我灵机一动,把希希带到隔壁活动室的镜子前,指着镜子旁的瓷砖问:“这是什…  相似文献   

2.
玩着学认字     
女儿还没出生,我已经熟读了几本早教类的图书,对如何进行早期教育有了初步的打算。女儿一出生,我就给她起了一个寄予无限希望的乳名——希希。为了让希希能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我想了许多办法教她认字。希希可以独自站立以后,我就在家里的每一件家什上贴上相应的汉字卡片,如“书桌”“、冰箱”、“镜子”“、电视”等等,让她可以玩到哪儿学到哪儿。希希喜欢隔着玻璃亲妈妈、亲爸爸,还常常亲镜子里的自己“,窗户”“、镜子”这些字她很自然地就认识了。刚学会走路时,希希走路的欲望很强烈,我就和她玩一个我儿时经常玩的游戏:小孩小孩去登台…  相似文献   

3.
何翠玲 《学苑教育》2023,(8):87-88+91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从国家、课程到个体终身学习层面的必然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既可以对“双减”进行“量”的丰富,也可以对其进行“质”的改变。笔者结合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例,总结了希沃白板助力初中语文“一课一得”的优势:希沃助力“一得”,习得阅读兴趣;希沃助力“一得”,希沃助力“一得”,习得表达规律;希沃助力“一得”,悟得文本主旨。  相似文献   

4.
《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王力《古代汉语》教材(1990年版,第一册187页)注曰:“希,稀。这里是说瑟的声音已近尾声。”其说欠准确,臆辨如下。 《论语》皇侃《义疏》:“希,疏也……弹瑟手迟而声稀也。”希,后来写作“稀”,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书多作“希”宇,如《尚书·尧典》:“鸟兽希革。”孔传:“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文选·曹植<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李善注:“‘希’与‘稀’,同,古字通也。”所谓“鼓瑟希”应是指瑟声缓慢悠长,而不应如教材所注接近尾声,二者想不至那样巧合。教材的说法是受了朱喜的影  相似文献   

5.
希希(化名)长着一张人见人爱的圆脸,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大家都说她是康纳的校花。这位小校花不发脾气的时候乖巧得很,动手能力也很强,但是一发脾气就不得了,滚地大叫,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事件1——“常规改变让我很困惑” 这学期希希上课十分积极。这天,上课铃还没打响,她便拿好课程卡片A,搬凳子坐好了,愉快地等着上课。妈妈以为希希没有拿卡片,就问了句:“希希拿卡片啦?”希希犹豫了一下便去拿了下一节课程的卡片B贴在“现在进行时”处,嘴里开始哼哼唧唧的(不高兴的征兆)。  相似文献   

6.
断箭     
一天夜里,M市的一幢大厦内发生了命案。警方根据目击证人的口供,很快便找到疑犯比希。以下就是负责侦破此案的科克林警官在审讯、盘问疑犯比希时所做的笔录:科克林:“凶杀案发生时,你在哪里?”比希:“我正在家中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科克林:“有没有证人?”比希:“没有。但我可  相似文献   

7.
清晨,微凉的风吹过。院子里的老槐使劲儿地向四周舒展着自己的枝叶,郁郁葱葱,盛大而张扬。就在昨夜,我梦见自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香甜入睡。那是种好幸福的感觉。今天是我15岁的生日,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听春天的声音,满目绿意。“丫头,生日快乐!”希希姐提着一盒蛋糕向我走来。她今年上大三,长着一张漂亮干净的脸。我冲她傻笑着。“谢谢希希姐!”我拉着她坐在摇椅上。“想妈妈了吧?开心点啊小寿星!”希希姐拍了拍我的头。“嗯!”我扬起脸,让眼里盛满老槐的枝叶。“希希姐,你还记得我们以前住的那个小院子里,也有这样一棵槐树吗?”“记得啊。…  相似文献   

8.
摘要:在《英国病人》中,人物的文化身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小说中主人公阿尔马希不断遭受到身份问题的冲击。文本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入手,运用“流放”与“寻根”理论来剖析这种“流放”状态给阿尔马希带来的失落感,并探讨主人公“寻根”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90年秋使用的部编语文课本改正了88年、89年秋使用本的一些错误,但仍有明显错误与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就高中第五册古诗文单元指瑕于后。1.第296页注⑨译《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鼓瑟希”的“希”为“稀少”。这大大逊色于很多本子所译的“稀疏”。“希(稀)”在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在时间上  相似文献   

10.
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却收到一封十分“郁闷”的来信,信是一个刚上高一的男孩子小杰写来的,我们希望每一位望子成龙的父母都能认真读一读这封信。“郁闷”的来信……我和希希从小就是铁哥们。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是同学,一直到初中毕业,中考之后才“分道扬镳”,希希考上了省重  相似文献   

11.
释"克"     
“克”字的甲骨文形体为兽皮状,而字形最上方似米粒状的小点或一短竖,为兽被杀后口中流出的血状。“克”一词的本义“胜”义,在形体表现时反映的是整个事件的结局,即兽已被杀死,口中吐血且兽皮被剥之状。《说文》“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中有关“克”的形体分析和词的本义解释均不确切。  相似文献   

12.
“假借”和“通假”是有关汉字用字现象的常见术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同音字或音近字相替代。然而其替代的性质并不相同。“假借”相对“本字”而言、“通假”相对“正字”而言。它们分别是从文字学和训诂学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看问题的结果。从具体实例看,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逻辑关系上部分属不同的层面,不应把它们视为同一现象的具有互补关系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3.
古书注解中使用"读为"有三种不同的格式,其中"A读为B"式专门易字,"A读为某B之B"式具有易字与不易字两种作用,"A读为某A之A"式专用于同字为训,区别意义,后两种情况下,使用"读为"而不需要易字的根本原因是"某某"短语直接起到了注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分析了“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生成的语义条件和认知基础,并把“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和“程度副词 形容词”结构作了比较,指出这两种结构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史记.高祖本纪》中"止宫休舍"一句里的"舍"字,向来有两种不同释义:房屋或休息。文章通过文献对比、语法分析和联系语境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舍"在该句话中是房舍义。  相似文献   

16.
浅析“品”字形结构汉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说文解字》中,“品”字形结构的汉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类文字一般都是表意的。考察它们的组成结构对于令人理解古代文化社会有很大帮助。“品”字形结构的汉字具有很强的文化意蕴。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特点,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数的概念、哲学思想以及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和平衡美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论文论析了“贝”是中国远古时期最早产生、使用的货币 ,并对造字之初汉民族先民以“贝”为汉字表义偏旁的造字思维理念及文化蕴涵进行了深入独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界常把“形声兼会意”与“会意兼形声”、“亦声”、“声符有义”等概念不加区别的运用。本文区别了“形声兼会意”的不同所指,指出会意字和形声字是边界相对清晰的原型范畴,这两种汉字结构类型在边界上的模糊性,使得“形声兼会意”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使用中被不合理地放大了。基于对“形声兼会意”的分析,认为狭义的“形声兼会意”字基本可归入形声字,这种归属问题的研究与判断,对于正确把握汉字字符在构字中的性质和作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厘清汉字是语素文字说首倡者与赞同者的不同观点,其次,本文发现,在同一个汉语语素形式下,其内容的或然性、多项性是普遍现象。这些或然的、多项的、风马牛不相及的语素内容的进一步分辨,是由汉字来完成的,而不是汉语完成的。汉字是语素文字说赞同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把汉字的析义功能先记到汉语头上,然后再来考察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这是我们在讨论语言与文字时容易常犯的一种错误。  相似文献   

20.
在训诂中,“杀”、“戮”往往可以互训,但以《左传》为文献依据,分析“戮”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发现戮”在上古的含义并不同于“杀”,它重在责罚以示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