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泉映月》是一篇内涵极其丰富的课文,主要描述了阿炳创作此曲的过程及乐曲所表达的内涵。其中品读感悟乐曲内涵的描写是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格局和繁荣景象.音乐创作品种繁多,各种音乐体裁的作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其中利用改编的手法进行创作已成为我国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二泉映月(The Moon Reflected In Er-qua)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相似文献   

3.
无锡有一处名胜--“天下第二泉“,是阿炳常去卖艺的地方,尤其是月光下二泉一带神话般的景色,使他难以忘怀,中年尽管双目失明,但还是常去泉边拉二胡,用琴声向人们倾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坎坷不幸的遭遇.据无锡老百姓回忆,当时阿炳曾称这首乐曲为“依心曲“,曲长并无定数,变奏扩展随心而度.夜深入静.他演奏得更加动人.经过多年的演奏锤炼,此曲终于在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家杨荫浏先生为他录音时定稿,并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首诉述阿炳一生的悲怆曲…………  相似文献   

4.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阿炳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并没有磨灭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来到小时候曾经游历过的二泉,创作了《二泉映月》。盲人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命运的斗争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是课文表现的主题。把握乐曲的内涵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与难  相似文献   

5.
无锡有一处名胜——“天下第二泉”,是阿炳常去卖艺的地方,尤其是月光下二泉一带神话般的景色,使他难以忘怀,中年尽管双目失明,但还是常去泉边拉二胡,用琴声向人们倾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坎坷不幸的遭遇。据无锡老百姓回忆,当时阿炳曾称这首乐曲为“依心曲”,曲长并无定数,变奏扩展随心而度。夜深人静,他演奏得更加动人。经过多年的演奏锤炼,此曲终于在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家杨荫浏先生为他录音时定稿,并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首诉述阿炳一生的悲怆曲……  相似文献   

6.
钢琴曲<牧童短笛>由音乐家贺绿汀1934年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此曲是较早的把中国旋律与西洋复调写作技巧相结合,并取得成功的作品,是中国钢琴民族化的典范.从乐曲的写作风格,演奏要点着手,分析了此曲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中国乐曲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乐曲音乐结构和演奏特点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乐曲的内涵,以便于更好的演奏此曲。  相似文献   

8.
《梅花三弄》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琴乐曲,明代1425年的《神奇秘谱》中就已载有此曲,可见这首乐曲的生命力之强大。笔者本文试从《梅花三弄》的琴曲背景、版本流辨、技法特色、风格对比、移植与改编等几个方面对此曲进行探究、分析与评述,力图更深入的解读此曲的文化内涵、更全面的阐释此曲的传统风貌以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前些天,五年级的语老师跟我借阿炳的《二泉映月》(磁带),说是有一篇课和这首乐曲有关. 我特地复印了这篇课,大意是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中秋之夜,阿炳在二泉边赏月时,师傅告诉他,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当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很多声音.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听到的声音,终于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10.
《大浪淘沙》是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乐曲中表现了阿炳一生的坎坷经历,以及他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在这时作者简介了阿炳的身世和演奏这首乐曲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二泉映月》是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之作,不仅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而且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享誉世界乐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阿炳的身世、乐曲的时代背景、乐曲的结构和阿炳演奏上的艺术特征,这样才能得到应有的教益。  相似文献   

12.
听阿炳创作的乐曲《二泉映月》,有人听到的是优美,有人听到的是凄凉……听两位专家执教的语文课《二泉映月》,有人听到的是语文的诗意,有人听到的是语文的情智……一堂好课就如这首曲子的旋律一样,升腾跌宕,委婉动听;一堂好课也像这首曲子所表达的内涵一样,情感丰富,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3.
"倾听"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拉德斯基进行曲》乐曲介绍:此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创作于1848年。现已成为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乐曲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强调强拍。欣赏时,请选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现场演奏版。  相似文献   

14.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第1次听,感知乐曲内容背景:教学伊始片断实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欣赏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著名乐曲《二泉映月》,听的时候要用心,听听这首乐曲怎样?(播放音乐)师:欣赏以后你们感觉怎样?生:(齐)好听。师:你觉得好听在哪?生:乐曲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生:旋律富有变化。刚开…  相似文献   

15.
优秀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动机1.《二泉映月》是一首名曲,(播放乐曲)你们会欣赏吗?请听一听,试着用一些词语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多数学生虽不能欣赏,但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期待。)2.此曲的作者是,江苏人。你对曲作者有哪些了解?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信息。3.《二泉映月》是阿炳全部才智和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它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同学们要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二、交流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1.字词识记:在正确的读音和用字下面画“——”:富饶(ráonáo)搀扶(ch…  相似文献   

16.
《二泉映月》的创作源泉与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一生坎坷,虽遭生活磨难和种种打击,受尽辛酸凌辱,但他性格倔强,人残志坚,视音乐为生命,广采博收民间音乐,创作了许多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永久艺术魅力的乐曲。《二泉映月》是阿炳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其委婉流畅的曲调,无限深邃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千百万听众,成为世界乐坛的名曲,堪称我国民族音乐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笔者在声乐教学和演唱实践中,分析《斑竹泪》这首民族乐曲中的各种润腔技法的处理以及情感的表现,并对演绎此曲的艺术表现手段和二度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由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是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中的一部代表作品,此曲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融入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表现出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时代特色,本文以组曲第三首《童嬉》为例,探讨了此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奏表现.从音乐特征的分析中,着重论述了乐曲的核心动机和主题音调、结构、和声以及节拍、节奏;在演奏...  相似文献   

19.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  相似文献   

20.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