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卡》课文的作者借凡卡写信给爷爷这件事叙述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作者用写信的方式按写信前、写信时、写完信这样的顺序来叙述凡卡怎样受苦的。在写信的同时插叙了几件事来衬托凡卡的悲惨命运。课文通过细节的描写,把能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
《凡卡》中对凡卡“叹气”的描写,前后共出现三次.在圣诞节前夜,小凡卡偷偷给爷爷写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是作者对凡卡“叹气”的第一次描写.第二次描写在想象回忆爷爷的生活和对乡村冬夜美景之后,“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第三次描写是这样的:“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这次描写是在凡卡叙述自己挨打、挨冻、挨饿等方面的生活情景,哀求爷爷带他回去并向爷爷介绍莫斯科大城市的情形之后.对其“叹气”的又一次描写.  相似文献   

3.
《凡卡》的作者借凡卡写信给爷爷这件事,叙述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作者用写信的方式按写信前、写信时、写完信这样的顺序来叙述凡卡是怎样受苦的。在写信的同时插叙了几件事,来衬托凡卡的悲惨命运。课文还通过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中心。本文根据课文内容及结构特点和本单元  相似文献   

4.
《凡卡》教学建议龚平,成贻俊《凡卡》一课,通过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的事,叙述被迫当学徒的凡卡遭受的种种痛苦和折磨,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注意文章细节,体会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细节描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弄清文章思路,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突出...  相似文献   

5.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文章通过描写一个由农村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残暴,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由两条线索交错展开,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要注意“理清线索、品味细节、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6.
《凡卡》(人教版第十一册 )讲述的是九岁的凡卡在圣诞之夜给爷爷写信 ,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 ,并求爷爷接他回去的故事。在课文里 ,凡卡写信过程中三次看窗户的细节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凡卡第一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的第 2自然段。“在写第一个字以前 ,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 ,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 ,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 ,架子上摆满了楦头。”这段描写写出了凡卡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情 ,说明他对老板等人的恐惧。这为后文写凡卡的痛苦生活埋下伏笔。第二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的第 4自然段。“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 ,玻璃窗上映出…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以深沉的笔触、衬托的手法,满怀深情地描写了一个饱受摧残与虐待的小学徒凡卡。作者以凡卡向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这一事件的发展为顺序,用环境描写、回忆插叙等形式,衬托凡卡的孤苦心境和痛苦生活,巧妙而自然地展示了凡卡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控诉了资本主义魔爪攫取贫苦  相似文献   

8.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  相似文献   

9.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凡卡的学徒生活的?2.凡卡为什么挨打?老板用什么打?怎样打的?找出有关  相似文献   

10.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文章将作者的叙述、凡黄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运用对比、反衬、暗示和细节描写等表达方法,通过“凡卡”这一悲剧形象,反映了沙皇统冶下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教学时可以抓住细节描写,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章内涵。  相似文献   

11.
《凡卡》(六年制十二册11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契柯夫写的。作者以深沉的笔触、衬托的手法,满怀深情地描写了一个由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的悲惨遭遇。文章以凡卡向爷爷写信这一形式,衬托了凡卡学徒生活的孤独、痛苦,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残暴,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运用尝试法教学此课,便于学生了解凡卡学徒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的《凡卡》,描写了一位幼年学徒的悲惨命运。《凡卡》以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内容为主线,穿插了记叙、回忆,饱含了九岁学徒的血和泪。凡卡写的信,内容是完整的。信的结尾句在问候了阿辽娜、艾果尔和马车夫之后,却是“别让旁人拿我的手风琴”。这是一个妙笔,可是有的同志却不理解。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第十二册语文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细节描写。读写例语《注意文章的细节》一文,把《凡卡》一课中写凡卡为什么挨打,老板用什么打,怎样打,凡卡一天兰顿饭都吃些什  相似文献   

14.
《凡卡》一课,通过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的事.叙述了旧俄时代被迫当学徒的凡卡所遭受的种种痛苦的折磨,反映了当时社会穷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与罪恶.教学本文.要透过文章细节的分析.突出重点,体会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举手投足、跑跳坐卧等行动的具体描绘。人物的个性、思想都会在特有的动作中表现出来。我们学会描写人物的动作,就能给人以动态感,更好地突出人物特点。描写人物动作应当注意什么呢?一、要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空洞、抽象、笼统。《凡卡》一课描写他给爷爷写信时的动作就非常具体:“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  相似文献   

16.
析《凡卡》难点皋兰县钱家窑学校陈以礼《凡卡》描写的是一个由农村到城市做学徒的9岁儿童的悲惨遭遇。课文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与当时社会的罪恶,使我们从中看到了受尽摧残的旧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缩影。课文中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内容完整,以3个“叹气”为思维线索,饱...  相似文献   

17.
一、抓教材特点和训练重点,促“三条思路”的和谐统一《凡卡》(第十二册第11课)这篇讲读课文的特点在于:作者按“凡卡在圣诞节前夜,趁老板一家及伙计们到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准备给爷爷写信(写信前)——凡卡向爷爷写信倾述自己的悲惨的  相似文献   

18.
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题江苏王粉林最近,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凡卡》,他在教学文章的结尾"寄信做梦"这一段时,设计了几道训练题,我觉得很有研讨价值,便摘录如下: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①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②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凡卡是否就能...  相似文献   

19.
1.凡卡给他爷爷的信是断断续续写的,把信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三、八、十、十一、十二、十五自然段是凡卡信的内容。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凡卡说自己是个只有一个爷爷的孤儿。他告诉爷爷自己在城里学徒时如何挨打、受折磨,要求回到自己的村子里去,干什么都行,并告诉爷爷莫斯科不是穷人呆的地方。最后求  相似文献   

20.
一、在疑中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思疑、解疑,面向全体,通过质疑、思疑、解疑,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参与。学《凡卡》一课,当凡卡把这封充满希望的信寄出去的时候,封面写着“乡下爷爷收”,到底爷爷能不能收到这封信呢?学生积极发言,讨论热烈,有的说:“爷爷收不到,但是每天早上凡卡都会在村门口等着。”有的说:“信封没写清,没贴邮票,爷爷收不到。”有的说:“这只是凡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爷爷根本收不到信。”……可见,学生的想象符合现实,通过学生讨论,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发展。二、在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