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死亡本能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底层,即潜意识中,在意识层面会有不同的反映。作为敏感心灵的作家总是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直接写人生命死亡的,也有写人精神死亡状态的,作者深入到人心理底层的本能,特别通过对情欲力量和心理变态的渲染,表现人性的内在冲突、灵魂的挣扎。强烈的物欲、爱欲使人性扭曲而死亡本能得以激发和凸现。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比较浓烈的悲情性格色彩,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生活的美好向往。《半生缘》这部小说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三个人,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了曲折的故事。作者以三个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男权、父权和金钱对于女性人性、爱情、婚姻的压抑,展现了文中不同的人物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母亲形象历来是温情、无私奉献的,母亲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多是和谐、融洽的,是我们歌颂的对象。一反常规,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和张爱玲的《金锁记》跨越时间、距离和文化的差异向我们展示了异质的人性与人际关系。两部作品表达了男权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残缺的家庭、对儿女自私的爱、对金钱的痴迷、畸形的情欲、隔绝的生活环境和多疑的性格几个方面导致人性异质。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发展至今所产生的违背竞技体育发展初衷的异化现象,归根到底是人性心理驱使下的人的异化.从人格视域出发,认为竞技体育异化的成因主要包括经济的人、政治工具、人性本欲、心理寄托等方面.从文化心理和人性心理的角度对竞技体育异化进行理论构架,并提出消解异化的路径与方法:重点从调整利益分配模式,增强制度性牵制,培育道德意识、塑造完美体育人,营造和谐的竞技体育风气等入手改变外源性条件,同时加强对竞技体育参与者内在性个人本欲的合理引导与调适.旨在为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婚恋为题材,受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从亲情的泯灭和婚姻的悲凉两种视角出发,以《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个人物为代表.深刻揭示“人性恶”的主题,抒写悲剧人生。这与其受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影响有很大关系。为后人探索人性开辟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6.
老舍、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在他们的文学世界中,婚恋模式是引人瞩目的问题。在老舍看来,爱情与婚姻是割裂的,所谓理想的婚恋,就是要有一个贤淑宽容的女性,并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张爱玲恣意书写金钱、家庭、社会、人性以及不可知的命运等要素在两性婚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书写人生中的种种无奈与荒谬。对老舍、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模式进行整体观照和宏观审视比较,探究老舍、张爱玲婚恋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其写作的时代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对阳光体育异化现象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阳光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人们对阳光体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当今阳光体育在实践中出现和潜在着若干种异化现象:本质的异化、过程的异化、关系的异化,这些异化现象对于未来阳光体育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1934年成名于沦陷区上海,创造了融中国古典小说、西方现代派小说于一炉的新小说文体。她以特有的女性视角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挖掘出人性深处的脆弱黯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自身的情感。本文拟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探讨张爱玲小说的抒情本质,即从其华美、新奇的特色语言中窥探她作为创作主体的情感表达、情感投射和情感表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在现代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成功的原因除了她小说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篇篇千疮百孔的爱情故事、一幕幕对于人性近乎残酷的解剖外,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功不可没.词语的艳丽绚烂和辞格的奇巧脱俗展现了她语言的华美.平声字的运用奠定了悲哀的基调,叠音词的运用又使这种情感迂回荡漾.华美与悲哀,在张爱玲笔下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和诠释,从而形成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0.
特殊的人生经历与文化教养形成了张爱玲的民间立场与民间情怀,由此在小说中呈现出都市生活的民间场景,既表现为以生存为核心的世俗形态,同时还展示出情欲在遭受压抑时所富有的巨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自由异化理论"是弗洛姆运用精神分析哲学分析社会问题的经典思想。研究基于对弗洛姆哲学思想的解读,运用自由异化理论对现代体育的异化加以审视。认为现代体育的异化源自于其行为主体——人的心理机制的异化,具体表现为现代体育中的极权主义、破坏欲及舍己趋同等逃避自由的行为。应通过提倡交往理性、克服人的物化、建立人道主义的民主等途径来培养健全的人,只有实现人对异化的超越才能促使体育本真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兴奋剂、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为切入点,对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科技异化现象进行研究。认为高科技的异化表现为:奥林匹克运动中"人"的缺失,使公平竞争成为空谈,严重损害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等。其异化的根源是体育运动以人类自身为客体,使奥林匹克运动借助技术的力量,达到超越人类极限的目的,从而导致人们对运动本身的追求,逐渐地被对技术的追求所代替。  相似文献   

14.
哈里顿·恩萧作为希斯克利夫复仇的产物,人性遭到摧残和扭曲,他却爱希斯克利 夫,并快乐着。他的人性在小凯瑟林的文明与爱的牵引下复苏了,正是他的人性复苏展示了《呼啸 山庄》中人向往文明、渴望爱的人性是不会被毁灭的这一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青泥莲花记》强调个体存在的多元性和流动性,是为了说明“娼妓”身份的可改变性,最终否定个体作为“娼妓”的存在.《青泥莲花记》忧患欲望和激情力量的强大,故以禅玄消解欲望,对激情进行道德性转换.士人将娼妓从良、从死的激情行为纳入慕才、守信、节义的框架中加以解释,使激情成为品德.有些娼妓从良后以婢仆自处,竭力避免与丈夫可能有的亲昵,苦心经营合道德的生活,而没能将激情纳入妇道者,则成为挞辱的对象.现代间谍战利用性获取情报,古代性欲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情报,没能有效克制情欲被看作德行有亏,故一旦欲望进入忠孝节义叙事则品德就变成有争议的.男女在两性关系中都投入激情,但社会对男女激情投入程度和激情爆发强度的接受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青奥会是奥林匹克理念的回归与创新,通过与现代奥运会理念的比较,青奥会的大众式参与文化理念、普世性价值观、简约的办赛理念、竞技、文化教育完美融合的办赛方针,对于克服现代奥运会的运动员职业化、民族主义情结、大型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种种不足与异化,解决奥林匹克理想与实践的日趋脱节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性"虽是儒学非常根基性的一个概念,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拥有的内涵却不同。它主要包括这几方面内容,即:蕴藏在人性之中的"至善"之性、人先验具有的对宇宙万物真实本性的认知、人从情欲向"至善"之性超越的过程、人的形体认知能力。其中,第三层内涵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儒家诠释"德性"概念的目的就是要挖掘蕴藏在人心当中的善,而由于对人性之善的理解不同,才造成"德性"概念其他内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中 ,农业社会的政治文明在社会治理的意义上属于权力的制度 ,工业社会的政治文明属于法律的制度 ;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相信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将会奠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其中 ,人的德性将是出发点。研究人的德性 ,需要系统地考察人的德性与情欲的关系 ,需要弄清人的德性对人的社会生活所做出的实质性的规定 ,需要正确认识人的德性对人的个人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美学巨著《判断力批判》之中。在论述艺术划界的基础上,为了阐明"美的艺术"的性质和范围,康德对其列出了三个方面的规定性,即"美的艺术"是自由的而非雇佣的、美的而非快适的以及非以"善"为目的的艺术。以此为依据,不仅可以演绎出竞技的美学原理,而且能清晰地辨明竞技中已经、正在和将要异化的形态和倾向,进而为解决和减少竞技异化现象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对群众性太极拳赛事的异化现象进行研究。认为赛事的目标、内容和结果评价等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化,并对异化的社会根源和个人根源进行剖析。建议提升群众参赛意识,明确赛事价值目标;改进评价方式,创新奖励办法;规范收徒行为,减少传人效应的负面影响。旨在让群众性太极拳赛事回归人的本真生命价值状态和提升人的生存品质,规避太极拳赛事的工具性价值取向,努力促其人性化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