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锡尔指数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从区域均衡的角度,探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校舍状况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问题。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非均衡性,尤以校舍质量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甚。从资源相对占比看,东部整体上远超出中西部,而中部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略微占优,西部则处于全面不足的状况。按照各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进行聚类,可将全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其中江苏、山东和浙江为配置水平最高区域;云南、甘肃和四川为配置水平最低区域。建议继续加强校舍建设;提升现代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各省所处分类区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最终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效率优先视角的考虑,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与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从教师资源、经费资源、物质资源三维度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禀赋公平、机会公平、产出公平指数进行测量。研究发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同时存在着效率低下与公平缺失问题;物质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最为突出;禀赋公平情况较好,而机会公平与产出公平均形势恶劣;在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时,解决效率低下问题比解决公平缺失问题更迫切。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10年四个高等教育信息化指标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高校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总体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差距有增大趋势,东部发展领先,西部发展速度较快,部分指标赶超中部。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投入、信息化发展的区位选择以及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对高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影响。最后对缩小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差异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十五”期间,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虽有所提高,但增长速度缓慢,保持“个人和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成本分担格局,“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地方政府应提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职业教育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质量工程数据,通过构建包括规模因素、资源水平因素、效益因素在内的高职教育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发现,江苏省各地区间高职发展不均衡,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够协调。这种不均衡主要是由高职发展历史、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各地所采取的高职发展策略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国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投入、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发现,政府投入的力度仍然不够,这表现在近几年一些省份生均经费指数几乎没有增长,个别省份甚至有所下降。不仅东、中、西地区间教育投入不平衡,地区内部,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各省市之间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差距要比东部、西部各省市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必要为解决我国公办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全局Moran指数、局部Moran指数、冷热点分析以及核密度估计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空间集聚结构与演进态势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第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存在合理水平的差异,且差异程度轻度提高。第二,我国31个省区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高-高集聚模式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与部分西南地区,低-低集聚模式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西、广西,冷点区分布在内蒙古与新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整体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东南沿海地区空间格局变动较为活跃。第三,全国整体、高值区、中值区与低值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水平保持平稳;全国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步弱化;高值区与中值区的内部差异小于低值区内部的差异,且高值区与中值区的内部差异在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为了进一步明晰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文章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2个指标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类。本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从表层看是政府根据各种情况将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而实际上在其背后存在着对公平、正义等问题的理解。当下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呈现梯形发展,这样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差异加剧,违背教育正义。基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用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诺齐克的“持有正义”以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等正义理论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哲学基础的分析。有益于发现适合于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深入研究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寻找推动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剖析区域中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和实现途径,旨在为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完整的理论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11年全国各省中职招生人数和退学人数的数据分析,中职免补政策没有有效地刺激人们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并且免补政策在全国各个省份实施的效果差异较大.究其原因,一是中职教育质量不高,二是各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不同而导致对免补政策的认可度不同.鉴于此,政府一方面应加强监管,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应把均等性助学金政策变为差异性助学金政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原则,从政府宏观调控、资源现状和服务水平三个层面设计了5个综合性评价指标,并选取2003年、2006年、2009年三个时间节点,构建起职业教育评价指数矩阵,进而对我国31个省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总体及各区域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虽然东部地区仍然优势明显,但各区域间差异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生师比、生均计算机拥有量等指标为基础的教育基尼系数测算显示,总体上我国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情况逐年改善,但与普通教育相比,正朝不利的方向发展;地区间的差异也缓慢增加,逐渐背离合理的区域;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优于中西部地区。需对职业教育供给侧进行改革,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府宏观调控、资源现状和服务水平三个层面进行了评价指标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求为制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布局调整及宏观对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9,(10):108-114
文章基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全国时序数据,分析并预测了21世纪以来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均衡状况,发现: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不断增加,农村增长速度很快,反超城市和县镇;建立校园网百分比不断增大,城市百分比仍高于农村和县镇;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不断增大,农村已超过城市和县镇;每百名学生拥有信息技术教师数不断增加,但无论是城市还是县镇,农村增长速度都很慢、整体数目偏少。基于此结论,针对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出现的不均衡,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资阳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顺应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势,抓住有利契机和资源,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好地方经济,落实好经费保障,促进内涵建设,加强特色发展,有效促进资阳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区域经济为视角,构建五大经济区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固定资产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对区域经济增长弹性系数为负。新疆东疆经济区和南疆西南经济区中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弱于天山北坡经济区、北疆西北经济区、南疆东北经济区。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提升地方政府教育固定资产投入能力,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对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集中发力,将中等职业教育转化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家和区域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在近十年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我国区域间文化产业在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在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本文基于教育的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其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构建教育投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机制。通过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教育投入对文化产业增长有较显著的正相关作用且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