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热传递实验是初中热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笔者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设计了以下创新实验方案,现简述如下。一、实验目的1.探究热传递的实质。2.探究黑色物体吸热能力与白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二、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2.
关于"物体下落"的纵深探究来源于幼儿生活,在幼儿的兴趣点和通过教师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的材料生成和深化,幼儿不仅满足了探究的兴趣,同时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不断修正原有认识,扩展经验."物体下落"的纵深探究,体现了环境支持的思想,幼儿表达自我认识的思想、自我建构的思想,并经历自由探究阶段、限定范围的自由探究阶段、问题导向探究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阳光下的物体"这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比较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教材中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用黑、白2个不同颜色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测量其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听了一节题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小学科学课.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孩子们通过猜想、实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用改变物体形状、减小物体重量和在水中加盐加糖等办法来增加水的浮力,终于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用粉笔探究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在高一课本中就有一节讲到,并且列举了著名的比萨斜塔"物体落地"实验。如果照本宣科,固然学生不难理解,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认证、评估、合作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并不是每堂课都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这七个要素,我们应该分析在每个教学课题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哪几个要素的能力,重点在这几个要素上做文章,让学生自主参与进来.下面我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热量的计算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使用两个独立的公式,即:Q吸=cm(t-t0)和Q放=cm(t0-t).在选择使用哪一个公式之前,要先判定物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然后再决定是使Q吸还是Q放公式.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往往很难把握使用哪一个公式,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正确判定物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以及正确区分公式中温度等的差别.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条经验:"正吸负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与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出发,通过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影响树荫下光斑的几个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用英文字母"F"作为连续发光体进行实验,由于物体的尺寸相对小孔而言较大,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用LED灯组成字母"F",由于是不连续发光体,每一个LED灯的尺寸相对小孔而言较小,光斑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相似,若干个光斑组成了物体的像.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主要是研究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的速度,从而比较两者之间是W ∝ V还是W ∝ V'2,或者是其他规律.但是该实验仍存在诸多问题:实验使用仪器过多,操作复杂,未能充分体现中学实验应安全、成功、简单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该实验的可见度与成功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1 对教材中实验的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第十五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中,有一个"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的方案是:在斜面上放一个钢球令其滚下成为运动的物体,再让它去推动一个小木块,通过木块被推出的距离的远近来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物体质量、运动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辉 《物理教师》2011,(11):34-35,37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是高中物理新课程中学生课堂探究实验内容.本实验旨在研究外力做功改变物体速度,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做功与速度的平方有关,为引入动能定理做铺垫.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解决函数、数列等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与"恒"有关的问题.为了恰当解决此类问题,笔者通过典型例题认真剖析、反复探究,提出如下规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如何给物体提供恒力,如何平衡摩擦力等问题,是实验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突破"重物牵引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究"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为初中力学重点实验之一.在人教版教材中通过小桌子和砝码放在海绵上不同场景来进行实验探究.针对书本实验中学生易将探究因素压力与重力混淆、实验数据不充分问题,笔者对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帮助学生用更加简单易懂的方法建构新知,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5.
1 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设计主线为:生活→化学→生活.以央视新闻"甲流及其预防"的录像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情境,通过初识"84"、探究"84"和解读"84"三个主题对日常生活用品中含氯漂白剂--"84"消毒液的性质进行探究.经过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问题、归纳等教学环节,在完成NaClO及HClO性质等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提高科学猜想和实验探究能力.体验"组成-性质-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进一步增强学化学、用化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反求诸己,扪心自问""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吾日三省吾身".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说明了古人早就有了反思意识.在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应用反思.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探究有关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是高中物理新增加的实验,为做好该实验的教学设计,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典型范例,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南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程序:先做了一个实验,向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相似文献   

19.
有关"液面升降"的问题是初二物理力学中的一个难点内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是靠"物体排开液体"来提供的.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在数值上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的现象;2.能够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滑动摩擦力;2.知道物体在某个水平面上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能够使用测力计和其他器材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产生兴趣,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2.在探究活动中乐于合作,具有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案例:片段一:感知摩擦力——提出问题:学生:拉人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