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各地     
穿过地球的超深钻井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要求直接穿过地壳到达地球深处。大约50年以前,美国地震学家A.莫霍洛维奇研究了地震波的傅播,发现在地表以下某个深度上,有一个分界面;在这个分界面上地震波发生强烈的折射和反射。这个分界面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被它所分割开的上、下部分岩石性质有显著的不同。大多数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把莫霍洛维奇分界面以上的地球上层,称为地壳;从分界面往下至深度为2900公里处,称为地球的中间层;从深度为2900公里处往下,直至地心,称为地核(地球的半径为6370公里)。地壳的厚度一般是30-80公里,在海洋底下要比大陆底下薄得多。在地壳深处乃至它下面的中间层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社科文摘     
你知道天高地厚吗? 地有多厚?根据人造卫星测定,位于南美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是地壳最厚的地方,尽管其海拔只有6310米,但它靠近赤道,而地球赤道半径较之两极半径长约21公里,所以它距地心比世界第一峰的珠穆朗玛峰还多2公里。在南美洲海岸外的大西洋底,沿大西洋中脊一条从北向南的裂缝中,发现地壳最薄处为1.6公里。迄今,经过科学家计算,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公里,如果从南极点挖一个洞,一直从北极点出来,那么这条隧道的总长度为1.27万公里。  相似文献   

3.
地球太阳木星土星内部,蕴藏着超级超级的能量,温度能够几十万、几百万年基本上恒定。地核直径高达6,976公里,温度高达6,000℃,即使裸露都很难冷却下来。地幔厚度约3,000公里,温度约3,000℃,也蕴藏超级能量。地壳相当于超厚“棉被”,保持地球内部温度数百万年基本恒定。太阳炙热核心直径高达35万公里(可容纳20,000多地球),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即使裸露放置宇宙空间,也很难冷却下来。太阳辐射带平均温度约700万℃,蕴藏着超级能量,太阳的对流层和光球相当于超级“棉被”,厚度远超过地壳厚度,内部温度高达数百万甚至1,500万摄氏度,表面才6,000摄氏度,超级“高温球体”直径达到1,392,000公里。太阳内部蕴藏的超级能量,能够保证太阳表面几十万、几百万年温度基本恒定,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以来,地质学家在地球上一些被称做“造山带”的地方发现,一些典型的地壳岩石含有一种密度很大的矿物——柯石英。这一发现使得地球科学家们大感意外。因为以往只在一些由深部岩浆携带上来的“地慢碎块”中有柯石英的记录,人们认为在构成地壳的其他岩石中不可能出现柯石英。柯石英和石英的化学组成都是二氧化硅,但是前者的密度比后者大将近10%。要使地壳岩石中常见的石英转变为柯石英,需要很高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只有在地幔内大约一百公里以下才会普遍存在。正常地壳只有几十公里厚,除了巨型陨石撞击,一般不能产生这样大的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真遗憾,莫霍面又一次在科学家的眼皮底下溜走了。溜走了。将近百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莫霍面的存在。1909年,克罗地亚地球物理学家安德利亚·莫霍洛维奇(1857-1936)在研究一次地震时发现,地震波在到达欧洲大陆地下35公里处时,传播速度突然加快,于是他猜测,地震波在那个位置可能遭遇到了地幔岩石。接下来的研究发现,这一现象具有全球性,人们发现那应该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于是用发现者莫霍洛维奇的名字,把界线起名叫“莫霍面”。莫霍面在大陆地区深度约在2070公里左右。而在海洋底下,由于地壳很薄,莫霍面在海底地下的深度不超过10公里。如果…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正处于它的中年。它现在基本上平静、安详,偶尔来那么一下——我指的是火山和地震,也规模不大,适可而止。我们很难想到,它也曾有过一段狂暴、激烈的青春"骚动"期,骚动在11亿年前达到顶峰。地球的表面是地壳。地壳被分为一些独立的板块。这些板块常年在漂移,免不了磕碰。碰撞之时,有的板块下沉,熔入地幔,岩浆又在另一处喷出来,形成新的板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你还以为地球哥哥只有月亮这一个妹妹,那就out了。地球哥哥的妹妹多着呢,有的火辣,有的很有个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根据月亮自身的种种怪异现象,对月亮的前世今生提出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猜想:40多亿年前,一颗星球和地球哥相撞,飘散在太空中大小月亮同相伴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历史     
变化的主体—地壳—岩石我们到山上或野外去,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岩石:有的是灰的,有的是黑的,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红的……;有的很坚硬,有的很松软;有的内部颗粒很细小,有的很粗大;有的成块状,有的成薄层状;……但不管它们的性质和形状怎样不同,我们都可以根据它们的生成原因,把它们分成三大类,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大家知道,青岛的花岗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其实,花岗岩很普通,许多名山,如皖南的九华山、黄山,陕西的华山,都是主要由它组成的。花岗岩就是一种火成岩,它是由地球内部的炽热岩浆,在侵入地壳裂隙,或喷出地面  相似文献   

9.
碧雪 《知识窗》2001,(7):14
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6千米,深度超过6千米的地区通常都极狭窄,因而称为海沟.地球海洋中最深的海沟是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这海沟有一个地段叫挑战者深渊,1951年被正式确认为世界海洋的最深处.从海平面算起,总深度为11公里.在那幽寂黑暗的水下,是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  相似文献   

10.
根据苏联施密特院士的学說,地球是由許多微細的塵埃逐漸聚集而成的。地球形成以后,由于放射性物質(如镭、鈾、钍等)不断放出能量,使得地球內部的溫度增高。灼热以后,地球內部的物質就按照密度的不同来分層,輕的上浮,重的下沉,这样便形成了矿脉和岩層。地壳就这样地生成了。地球的年龄一般是指地壳形成的年龄。过去有过許多种测定地球年龄的方法,但是最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利用同位素来測定。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无数种物质藏在地壳之内,无机结构内金属是一种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地壳之中蕴含着大量、多种的金属化合物,人们在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逐渐把越来越多化学性质十分活跃的金属从地壳中的金属化合物中提取出来,并且加以混合、研发等,人类创造了新型金属材料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我国金属矿物开采工作上本文着重分析一些增加工作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南北极和其它寒带地区,冰雪常驻,作物播种十分困难。南北温带虽然比较理想,但是一年里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木叶黄落,作物生长迟缓。所以,使万年冰川变成乐土,把严寒从地球上赶走,是人类多年响往的事。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科学家提出一个又一个的方案,有的范围小些,日久见功效;有的气魄宏伟,一劳永逸。让我们来看看其中几个设想吧。  相似文献   

13.
中空之说目前,人们在地球上所打的最深的洞在俄罗斯的科拉半岛,其深度达12.262公里。而地球的地核可要深得多,最少也有3000公里。至于里面果真是地核?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至今还是个谜……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与解答     
人们常把地震和火山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何区别呢? ——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中 戴虎 答:地震有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圈层破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引起的,而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之下的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的现象。地震与火山爆发同属于地壳剧烈变动的现象,它们的区别在于地震是把地球内部的能量用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火山爆发是把地球内部的能量以岩浆喷发的形式释放出来。但是有些时候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在有活火山的地方,如果发生地震,由于板块碰撞或者板块撕裂,就有可能会引起火山爆发;而火山爆发时也会伴随着地震。——编者  相似文献   

15.
苏联最近在地球深处发现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和矿藏丰富的岩石,为非矿物衍生的地球深层天然气的可能存在提供了第一个直接证据。理论上估计,这种气体大量产生在地壳和上地幔深处,可能是新的、比已知的常规资源多很多数量级的资源储备。如果这种能源证明是非常昂贵的或不易获得的,那么持久(能源——译者注)技术可能会继续扩展,以填补常规天然气逐步耗尽所留下的空白。不论发生哪一种情况,继续开,发现有的能源资源,对于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地解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球——我們人类居住的行星,它过去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地球从原始物质集結成球体到开始生成一个坚硬的地壳,这一大段时間是它的天文时代。从地壳形成,开始有原始的大陆和海洋,有包围在外的大气圈,然后生物发生,到成为現代的海陆和生物这一段时間,是它的地质时代。地球的地质时代按照生物发展阶段分成隐生代和显生代。大約五亿年前属于隐生代,意味着生物发展隐蔽蒙昧的早期时代,它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一共长达二十亿年以上。显生代包括古生、中生和新生三个代;从古生代起,生物进入了明显的、多样化的、高等的发展阶段。关于地球的起源,到現在为止,还只有一些假說。目前对于天文时代地球的演变历史,还不能有十分确定的认識。占有地球地质时代五分之四的隐生代,虽然現在了解得还不多,但是已經得到一些可信的資料,可以作出一些推測和描述,至于古生代和以后各个阶段的历史,則知道得比较清楚。从本期开始,将陆續向讀者介紹隐生代以及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球的发展史。从我們祖国大地自隐生代起始几十亿年来的种种变迁,可以了解到地球一直是在变化着、发展着的,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也是不断变化着和发展着的。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人们常把地震和火山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何区别呢?——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中戴虎答:地震有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圈层破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引起的,而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之下的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的现象。地震与火山爆发同属于地壳剧烈变动的现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大气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周围,有一层空气包围着,其中主要地有两种气体:氮和氧。从地球的表面往上去,空气的密度很快就减小了。在高山上,氧气已经不够呼吸了,因此人在高山上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很吃力的,在地面上5公里的  相似文献   

19.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是世界各国交通的主渠道。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O多公里,有600O多个岛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