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乐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美学集大成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乐记》继承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论述其音乐美学思想的。这主要体现在"乐"的真正欣赏者、创作者均是"君子"而非"众庶",而"礼乐"作为《乐记》的中心思想,也是从统治者利用"礼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方面论述"乐"的,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乐记》中严格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2.
传世本《缁衣》作为戴圣辑《礼记》中的一篇,其成篇年代、作者及其后的传授情况历来不详。上世纪90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回购了一批楚简,这两批文献中都有《缁衣》篇,证明其成篇年代不晚于战国。传世本、郭店简本、上博简本三者互证,使我们可以对《礼记·缁衣》作一番追本溯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简是出土于湖北荆门的战国文献,对郭店楚简进行探讨,对于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否定词"不""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就郭店楚简中的否定词"不""弗"进行分析,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考察战国时期否定词系统的发展变化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乐记》集儒家音乐思想之大威,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著。然而因无确切史料可考,《乐记》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虽经学界半个世纪有余的激烈讨论。至今仍未能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其中有两种观点最具影响:一说战国时期的公孙尼子当为《乐记》作者;二说《乐记》是由西汉的河间献王刘德及其手下以毛生为代表的一批儒生共同编纂而成。本文就此两说的讨论择其要点进行综述,为《乐记》作者与成书年代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蔡葛陵楚简》属于战国中期偏早的毛笔墨迹,其中出现了丰富的笔画形态,字形有方扁化的特征,且继承了西周古文字的写法。《葛陵简》和《上博简》《郭店简》的文字比较从图像学的角度展示了战国以来毛笔笔法的发展脉络,葛陵楚墓出土墨迹和铭文的对比研究探讨,有助于大家了解手写体与铭刻体不同发展序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和美"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核心。几千年来,它对于中华民族审美观念、道德情操乃至民族性格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华传统的"中和"美学观念的文脉历程,乃是由《尚书》发轫,经孔子删诗活动的再阐释和荀子的发挥,在《礼记》《乐记》中臻于成熟,最后由汉代《毛诗序》定鼎。由先秦至汉,儒家诗学"中和"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领域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事件对中国文化文艺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乐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中国古代早期美学思想系统总结性的经典献,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学理论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影响。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乐记》的美学思想内涵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8.
出土战国文献中出现疑问代词“何”的主要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郭店楚简》、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战国纵横家书》、银雀山汉简中的《孙膑兵法》,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讨论了出土文献中疑问代词“何”的数量与频率、询问功能与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第一篇音乐美学专著《乐记》是在荀子《乐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它从"情感与艺术"的关系、"礼乐关系"及"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荀子《乐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蔡莉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51-152
嵇康是中国古代音乐关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史上,除《乐记》外,一篇思想自成体系的音乐美学专著,在当今中国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与柏拉图的思想一样,《乐记》作为我国先秦美学思想的集成,其所致力于追求的是建立一个有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共同体,所以其音乐美学思想并非独立存在,不能离开他们的整个思想体系。与柏拉图思想所不同的是,传统中国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基础与古希腊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其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影响了世界上两个重要文明在之后数千年的走向。如今,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现代化的转型。如何认识两者,关系如何认识我们自身;如何认识过去,关系我们当下的现状甚至是未来。  相似文献   

12.
慈利楚简整理者将简文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传世文献典籍可资对勘的,如《国语.吴语》和《逸周书.大武》;一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古佚书。有的学者不同意整理者的意见,认为这批楚简极有可能为铎椒所作的《铎氏微》。其实从简文及《铎氏微》文体的比较来看,整理者的观点更切合简文实际。慈利楚简对于理解《国语》的编纂来说提供重要的材料,但是《国语》和《逸周书》并非像整理者所言可能是同一部书。  相似文献   

13.
"和"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理想。"儒"家在这方面的思考尤为深邃及突出,其"乐和"思想不仅表现为对音乐声律形式的审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将伦理、政治、道德与音乐联系起来,被用以维持统治者的长久统治,以最终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乐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甚至在当下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分别从"仁和"、"德和"、"礼乐相和"三个层面入手对儒家"乐和"音乐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具体表现进行探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在今传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其中在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湘妃故事被列在100余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文章对六大文献的可信性与纪事特色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美学家中,庄子的审美观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然审美观。这种自然审美观“素朴”是其纲领,“本真”是其本质,“大美”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雕琢复朴”是其艺术主张。这种美学思想对中国后世美学和艺术影响极为深远。文章对庄子的自然审美观及其渊源进行了阐释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巨著,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刘勰在《练字》篇中除了讲写作中的用字外,更是创造性地引入了中国书法所秉承的美学观念。这不仅体现了刘勰本人书法创作的主要审美取向,还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书学思想,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美学思想以老庄的宇宙本体论和万物生化论为哲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结合老庄哲学对其形美、德美、道美的美学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8.
《荆楚岁时记》作为岁时民俗志的开创之作 ,它改变了中国古代以《月令》为代表的政令性时间表达方式 ,以地方民众的岁时节日作为时间生活的节点 ,开创了民俗记述的新体裁。本书贯彻了民俗记述的实录原则 ,对民俗进程作动态的描述。将“月令”与“岁时记”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上层社会的王官之时与一般平民百姓的日用之时在文化性质上有着历时的差别与层位歧异  相似文献   

19.
西汉东方朔的《答客难》,被认为是最早的文人以自嘲方式写的诙谐杂赋,而《答客难》的源头是宋玉《对楚王问》。本文认为,《对楚王问》没有愤世嫉俗之情,没有诙谐解嘲之意,与《答客难》风格迥异。而《荀子》的《为说者曰》以嘲讽的口吻表明孔子之时与荀子之时政治环境的不同,感情异常激动,愤世嫉俗之情溢于言外,形式上是以四言韵语为主的赋体,是自我解嘲这一体文章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20.
诠释学上的两种所谓对立的方法实际上是可以互补的。在庄子美学诠释方法上应抓住两大关键词:回归与划界,这对研究中国美学史亦不无意义。回归主要包括:其一,回到庄子本身,谋求解释的有效性与开放性;其二,“庄子”与“美学”的融合,首要的是追问庄子本身的美学性;其三,对那些作为美学的参照物也应回到本身;其四,面对最基本的审美经验、审美现象。划界从整体上主要有:“美学史”与“美学创造”;文本原意与文本意义;审美价值与其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