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前不久,我们浙江电视台少儿TV《彩虹桥》做了一个节目叫“书与电视”。我问现场的一百多位同学,看书与看电视你们更喜欢哪一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看电视。我又问为什么喜欢看电视?他们说电视信息最大,传播快,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多彩,而且画面五彩缤纷、生动形象。比如,新闻类节目,能够很快地让我们了解到当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又比如《正大综艺》节目,使我们不出家门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风光和民俗风情;一些科技类节目,形象立体,大到宇宙天空,小到细菌微生物,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开发了我们  相似文献   

2.
崔永元的幽默,倪萍的煽情,王小丫的机敏,李咏的率直——电视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同时,节目形式也给我们的教学设计带来许多启示,如《科技博览》的演示讲解、《新闻调查》的访谈、《时空连线》的远程对话、《法庭内外》的辩论,都是课堂教学可借鉴的对话方式。在教学《跳水》一文时,我采用了“新闻访谈”的学习方式,首先指导学生把课文改写成短小的新闻进行“报道”,然后,我扮演记者访问了学生扮演的船长。记者:这件事见诸报端后,留给大家深深的思考。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来到“父子”号轮船进行现场采访。您好,尊敬的船…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刚才大家和邹老师合唱了一首《咏鹅》,欣赏了江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骆宾王的故事》,接下来请观看许老师和孙老师表演的《七步诗》。”孩子们高兴得欢呼起来。“同学们,我是两千年前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孙老师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评论得头头是道……这是校本课程《快乐诗词诵》课堂上的一个精彩片段。下课了,孩子们意犹未尽。“这节课上得这么快?”“哇噻,这么多老师同时给我们上课,真过瘾!”是呀,多位教师同时上一节课,教师简直成了电视上的节目主持人,采用互动对话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  相似文献   

4.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3,(28):16-1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的教与学,需要在理论的天空中打雷,更需要在实践的田野里落雨。让我们走进实践、走进学生,共同分享他们的个性化阅读。[案例一](《群鸟学艺》)师:如果说《群鸟学艺》中的凤凰是一位老师,群鸟是她的学生,那么,凤凰是一位好老师吗?她的学生呢?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从课文中读出你的想法来。十分钟以后,大家交流各自的看法,好吗?(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认真地批注,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写下了异彩纷呈的读书体会。)师:请自由发表自己的读书体会,让大家共同分享,好吗?生1:凤凰是一位好老师。表现在她…  相似文献   

5.
教完《落花生》(五年制第九册7课)这篇习作例文之后,按计划应该进行一次习作。我确定模仿本课的“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在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有哪些东西可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呢? 于是我决定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作前指导。课堂上我首先提问:“《落花生》这篇课文留给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父亲所说的话和作者从父亲谈话中所得到的启示。然后,我告诉学生,大家所以能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3,(4):22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真情人间》!我们的节目宗旨是:展现人间大爱,传播华夏文明。今天我们节目请来的嘉宾是河北省唐山市一所中学的几名普通学生,他们是强智杰、孙鲲、常钊。掌声有请!强智杰:大家好!我是英才中学的强智杰。  相似文献   

7.
《詹天佑》一文重点讲述了詹天佑采用“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开凿了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及在青龙桥附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事 ,表明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 ,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并动手画开凿隧道的简易图及“人”字形线路图 ,然后创设情境 ,让三位同学先后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员”解说自己的工程设计方案。下面是第二位“詹天佑”向“工程人员”解说开凿八达岭隧道工程设计方案的片断。第一位与第三位的解说略。  “詹天佑” :(走上讲台 ,面向大家 )诸位好 !大家辛苦了(作拱手状 ) !前面…  相似文献   

8.
要诱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就需要采用一些巧妙的办法和直观形象的教具、形体动作来刺激和诱发他们乐意学习,变“要我学习音乐”为“我要学习音乐”。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法,效果较好。 一、集中认识唱名法 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中,集中解决七个唱名,做法如下:(1)用系列故事引出唱名,将音符物化,根据音符本身的形象,转化成各种形象,使学生发生兴趣,并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系列故事形式引出唱名。如把七个唱名编成了《咪咪做客》。老师说:今天我给你讲个《咪咪做客》的故事。星期天,小熊、小羊做完了功课,就“叭”的一声打开了电视机收看少儿节目,只见电视正播放《动物世界》,你看那袋鼠多好玩,肚皮上还放了个口袋呢!里边还装了只小袋鼠……,它们看得正起劲,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中国谈话节目研讨会上,《时空连线》主持人柴静言谈间说到“中国有一批主持人野生植物”,《实话实说》的崔永元马上表示赞同,还幽了一默:“柴静是热带植物,我属于寒带植物,所以我们没能在同一片原野上相遇。” 这拨“野生的”主持人,没有播音专业的科班背景,他们的活力与创造力却热闹了中国的电视荧屏。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看了那么多年“家养的”面孔,主持人野生植物的出现点亮了大家的眼睛和心灵,让大家着实感受了一番清新和自然。 我们只是期盼,中国主持人野生植物能够真正保持新鲜与生动,而不是先在外面长着,被放到阳台上之后,又变成了盆栽植物……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如写作文《吹泡泡》时,我采取先搞活动,再写作文的做法。先让孩子们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看谁吹的泡泡大,看谁吹的泡泡多。接着,让他们说一说。我问:“大家想想,泡泡像什么?”孩子们说,泡泡像汽球,像月亮,像水晶球……我又问:“要是把泡泡当作人来写,大家想想,可以出哪些作文题目?”大家抢着说,《泡泡历险记》、《小泡泡真调皮》、《泡泡旅行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让每人动笔画一画,设计一位卡通“泡泡娃娃”,再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可爱的小娃娃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  相似文献   

11.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朋友汪伦离别时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教学此诗时,我紧紧抓住诗中所蕴含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填充诗的空白来感受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一、独特的“相识故事”,感受豪情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交流对李白的了解,经过一番热烈的发言,大家将李白定位为唐代最伟大的一位诗人。接着,我又让学生说说对汪伦的认识,孩子们却只知道他是桃花潭边的一位农民。此时,我故作惊讶:“一位是伟大的诗人,一个却是名不见经传的农民,他们是怎么认识,又怎么会成为好朋友的呢?”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有人说他们可能原来是亲…  相似文献   

12.
好运传家宝     
随着“卫视频道”的《好运传家宝》节目主持人毛成大叔一声热情的喊声——“请委托人出场”——舞台上红光四射,音乐、掌声顿时响起……乍一看,我觉得有点奇怪:“这个委托人可真眼熟。”再仔细一琢磨,我情不自禁地叫道:“是外公呀!”电视里,正笑着与大家招手的不正是我的外公吗?  相似文献   

13.
《暑假怎么过》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八组的一节口语交际课。教材的训练重点是通过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完善暑假活动计划,使假期过得充实、有意义;训练难点是说出自己的打算,并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提高认识。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1.记者采访。(教师戴上太阳帽,身挎“摄像机”)大家好!我是“苗苗”电视台记者,准备做一期反映同学们暑假生活的节目。首先,我想向同学们了解一下:往年的暑假,你们都是怎么过的?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这可是上电视的好机会哟。(采访几位学生)2.小结揭题。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发现大家都对往年单调、枯燥的暑假生活不…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和遇事会思考、会计划、会安排的能力;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活动过程] 一、走进“大风车”——激发兴趣师:(挥手示意)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大风车节目现场,现在是大风车节目时间,(课件播放《大风车》主题曲及相关画面,师生拍手唱)今天大风车节目的主要内容是说说同学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怎样过好暑假。大家喜欢吗?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中,当学到“作者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时,我满怀热情地问学生:“你觉得作者对鸟的描述怎样?你喜欢鸟的天堂吗?”有几位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在下面咕哝着:“并不怎样。”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次“挑战”,故意激将他们:“你们能比巴金爷爷写得好吗?”有位学生笑着说:“可以试一试。”以下就是学生写“鸟”的片断,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呢?王荣生、任玲和马豫星三位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意见。我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观点,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就是好课。我觉得这个回答是有针对性的。现在很多语文课上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黄耀红语)、“离语文太远”、“没有语文味”、“把语文过滤掉了”,这种现象似乎有铺展漫延之势。这三位老师的文章是不是对大家有所提醒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话题作文,将中学写作教育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17.
“用我的《乡愁》这个架子,来搭一个架子,让他们的爬藤、让他们的花,能在这个同样的架子上绽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这是2010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太庙举行“天涯共此时,月上紫禁城”中秋晚会演出现场,当节目主持人递上十首仿《乡愁》诗时,《乡愁》诗的作者、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的一番话,对模仿者给予了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8.
说说层递     
在教学“层递”这一修辞格的时候 ,我常常选择那些至少由三个具有递升或递降关系的语句做例句。如 :①……我常常想 :这是我个人的魅力吗 ?不是。这是“综艺大观”的魅力 ,这是电视台的魅力 ,这是电视事业的魅力 !”(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的一次电视讲话 )②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次 ,在我讲完了“层递”及“层递”与“排比”的区别后 ,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9.
【案例:苏教版第六册《菩萨兵》教学片断】师:(板书“菩萨”)大家来读一读。生1:菩萨。师:你知道哪些菩萨?生2:我知道观音菩萨。生3:我知道文殊菩萨。生4:……师:这些菩萨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1:他们都是神仙。生2:他们眉心都有一个红色的圆点。师:我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很多菩萨的形象。除了外貌上有这一相同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共同之处吗?生1:他们都很善良。生2:他们慈悲为怀。生3:他们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师:大家说得不错。一起再读一读。生:菩萨。师:(板书“兵”)再读一读这个字。生:兵。师:兵是指什么样的人?生1:兵是那些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为使课堂实现有效对话,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学生与学生互补性“对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教学《小动物过冬》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议,说说小动物为什么选择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学生们能把平时电视、杂志、书籍中看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假如有说得不具体的地方大家会争着补充;假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会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