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孙静 《青年记者》2017,(30):95-96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各类型媒介的深度融合,给现代出版业带来巨变,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之一,这也为当前我国少儿出版行业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向数字出版转型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一些自媒体少儿数字出版平台已做出了有益尝试,本文以“凯叔讲故事”自媒体少儿数字出版平台为例,探析其商业运营模式的得失,以对我国少儿数字出版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了出版业一个极具冲击力的发展支点.产业规模及用户群体的不断突破,体现了数字出版强大的市场潜力.因此,把握“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的新趋势,调整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是促进数字出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新趋势:全面重构新业态 数字出版不是传统出版内容的数字化,而是涉及出版理念、内容生产、运营模式等全面重构的新产业形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基础设施,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以家用电视机、PC计算机和用户手机作为主要接收终端,向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媒介形态。其最大特点是实现了内容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之间的实质性互动,能根据用户的选择而主动配置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DVD/VCD播放、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等功能在内的媒体服务功能。从信息产业发展角度看,灵活方便的交互特性、即时点播的时移功能和巨大的潜在受众群体与发展空间让IPTV成为助推中国广电、电信与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最好切入领域。从国外IPTV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运营模式入手进行分析,并以此形成衬中国甲刊新媒体产业发展、运营思路的拓展与启迪,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手机传播及媒介融合趋势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跨行业发展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融合,无疑是构筑手机“媒体”产生、发展的里程碑。手机已不仅仅是现代通信的工具,不仅仅做为一种新型“媒体”可以进行各种形态的信息传播,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与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介相互渗透。这种新型的“复合式服务”的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对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方式、经营模式均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日本,做为通信产业高度发达、新兴媒介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她的手机传播和媒介融合趋势,日益受到国际通信业及传媒业的…  相似文献   

5.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6.
肇端于互联网、兴盛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第三方技术应用,促进了商业应用模式的多方面变革;在媒体跨界和三网融合背景下,全媒体对“传者为中心”的传统广告思维提出了挑战.媒体在充满变数的环境里,以用户为中心,呈现两种倾向:传统单功能媒介的自我修补和创新型媒介平台的自我完善,不断强化媒介互补性.媒体需要遵循技术进步的基本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从用户角度出发,在各自优势中寻找机会,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于数字媒介伦理概念进行文献综述,根据现阶段数字媒介伦理发展情况,选择从网络媒介公司、新型主流媒体、自媒体、互联网用户四个主体进行概括总结.最后,本文针对数字媒介伦理概念发展的现实状况,指出现阶段该概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做出研究发展的理论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数字科技的发展持续改变媒介形态演变的方向.作为传统媒体的“老大哥”,广播走过近百年的光辉历程.进入互联网时代,广播等传统媒体积极顺应媒体变革趋势,全方位开拓发展新路,“广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选择.2014年,广东电台首次提出“广播+”概念,传统广播开始被广播+互联网、广播+电商、广播+教育等业态模式重新定义.“广播+”成为既强化广播特色优势又有效植入互联网元素的全新媒体建构.  相似文献   

10.
网络对传统报纸新闻写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数字技术、电脑、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发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信息传播革命,对传统媒介形成巨大冲击,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存在产生于需要,互联网作为“第四传媒”,能在短短数年内迅速普及,对旧媒介形成强有力冲击,说明旧媒介在满足人们对信息丰富性、及时性、言论空间的要求方面存在差距。2000年1月17日传来消息,网络巨头美国在线收购世界最大的媒体公司时代华纳公司。这似乎意味着全球媒体产业的权杖从以报刊、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移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中。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收购之举同时也表明了互联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