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C.哥德巴赫(Goldbach)在写给瑞士著名数学家L.欧拉(Euler)的几次通信中,提出了整数表为素数和的二个猜想。即:  相似文献   

2.
哥德巴赫猜想有新解众所周知,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有名的猜想,就是“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简称“(1+1)”,是世界上数学难题之一。许多数学家已经付出了极大的辛劳,证明从(9+9)→(7+7)→(6+6)...  相似文献   

3.
<正>素数,又称"质数",是在大于1的整数中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数(如2、3、5、7、11等)。2 3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就已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并提出一些素数可写成"2~n-1"的形式。这种特殊形式的素数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无穷的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数学家包括数学大师费马、笛卡尔、莱布尼兹、哥德巴赫、欧拉、高斯、哈代、图灵等。  相似文献   

4.
探索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1 1)的理论基础和根据,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及思路,从而揭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这个历史遗留的世界大难题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革新》2009,(10):20-20
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被誉为光辉成就的“陈氏定理”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刘丹 《内江科技》2005,(2):26-26
本文对哥德巴赫猜想初等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我们是重庆市梁平县福禄镇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也是余赤求老师的同事。长期以来,我们虽然钦佩他呕心沥血地钻研哥德巴赫猜想的探索奋斗精神,但是从来都不相信他会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相反嘲笑他狂妄痴傻。现在看了《今日科苑》2002年第5期发表他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和关于《谁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明珠》文章深受感动。尽管还没人对佘文说:“不,你错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哥德巴赫猜想表达的内涵,与作者发现的组合数学的循序逐增原理联系起来,将"其和"为偶数的两个奇素数,转换为按2个元素为一组组合的两个组合元素,再将这两个已转换为组合元素的奇素数相加,以求得各组"两个奇素数之和",并以三角数阵表达,从中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成立。其证明结果表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相似文献   

9.
王元院士,50多年前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引领开始解析数论研究,并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2+3”奠定了中国研究的基础。也成为王元先生自己数学研究的起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师华先生已经做古,因哥德巴赫猜想而共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两位同仁陈景润与潘承洞先生也已告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素数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人们对素数研究艰难难历程探索及最新成果,然后通过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及几百年来数学家们苦攻关证明过程的论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猜想的提出及证明进展的全景画。旨在使读者对素数及哥德巴赫猜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24年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先生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这篇报告文学和其它篇目,被誉为新时期即将到来的科学春天的“报春花”和拨动亿万人民心弦的“科学诗篇”。从此陈景润这个灿若星辰的名字闻名天下!他一生呕心沥血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证  相似文献   

12.
用逻辑法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相似文献   

13.
通信学术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军事学术界也有一个不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哥德巴赫猜想”——地下通信,它的攻克者就是司徒梦天。什么是“地下通信”呢?要用理论解释清楚这个学术概念,司徒梦天花了整整6年时间,构筑了洋洋18万字的学术专著,而他从事这项研究到成果惊动了江主席,时间之桥跨越了近20个年头!今年已69岁的司徒梦天这样解释地下通信:“看过电影《上甘岭》吗?当我志愿军进入坑道后,地表阵地被敌人占领了,通信线路也被炸毁,坑道里的官兵只能用无线电进行通信联络,但架在坑道外面的天线也一…  相似文献   

14.
找到了"素数倍数的分布规律",推证出了"素数的分布规律",进而对推证"哥德巴赫猜想"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66年陈景润宣布证明了1+2,虽然1+2同1+1看来只有一步之遥,可是30年过去了,1+1似乎仍然可望而不可及。20多年来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狂热也逐渐归于沉寂,随着1995年数论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费尔马大定理的完全证明,人们对于解决数论难题的信心明显增强了。数学家开始认真寻找新的道路,显示出研究数论的新热潮再一次开始。这里介绍一下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最新记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6.
质数浅论     
研究在一个由小到大排列的奇数列中随机取一奇数取到质数的概率,分析了哥德巴赫猜想、孪生质数猜想。介绍了黎曼猜想。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9,(11):81-81
河南安阳市数学家侯绍胜英文版《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费尔马最后猜想的证明》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白涛 《今日科苑》2008,(5):122-123
应用本文作者发现的"质数周期分布定理"与"合质数分布密度定理",可以简略地证实了哥德巴赫猜想和双生质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不幸于今年3月与世长辞了。为悼念这位数学大师,本刊特发表这篇介绍国内外数学家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历程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61:第六个欧拉数。 欧拉数的解释比较复杂,有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奇数项的欧拉数皆为零,偶数项的欧拉数正负相间,第0、2、4、6、8、10个欧拉数分别为1、-1、5、-61、1385、-50521,但一般的惯例都是把负号转为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